陕西省政府5月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1935年至1948年间,延安曾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这座城市现在有350多处革命遗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必须消除革命老区的贫困,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次脱贫的最后两个贫困县延川和宜川位于黄河西岸,人口分别为19.2万和12万。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7年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地区是他所见过的“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上的绿色城市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每年有2.58亿吨泥沙被冲进黄河,过去常遭受干旱和洪水的侵袭。
南泥湾镇位于延安市中心以南约40公里处。上世纪40年代,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发起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号召开垦耕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突破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实现粮食自给。
73岁的侯秀珍见证了这个小镇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巨大变化。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侯秀珍作为当时领导抗战的中国八路军三五九旅老兵刘宝宰的儿媳,继续在该旅曾开荒耕种的土地上务农。
20世纪50年代,山峦中环绕的小镇,被农田所覆盖,树木极少。“当时土壤贫瘠,气候干旱,粮食产量很少。”侯说。1999年,处于生态环境保护考虑,中国政府提出退耕还林的政策,侯秀珍开始带领村民们在周围的山上植树。经过二十年的植树造林,南泥湾面貌如今焕然一新,目之所及一片苍翠。
“去年,我们成功种植了26公顷荷花,吸引了大量游客。靠着旅游业,村民们富了起来。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黄土高原上能长出荷花,说明南泥湾生态环境显著变好。”侯说。
如今,延安市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46%提高到目前的81.3%。
黄河岸边的致富之路
马树坪村是黄河岸边的一个悬崖村,也是宜川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该县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山区。
沿黄公路南北公路全长828.5公里,为延安宜川、延川、延长这三个曾经的贫困县的脱贫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村民付长虹说:“过去,我们没有办法走出村子,只有一条狭窄蜿蜒的山路。”“过去我经常坐在这山头上望着黄河想,这要是一条路该多好。”
大约20年前,当地村民开始种植花椒。花椒是川菜中很受欢迎的调味品。由于交通不便,他们不得不以低价把农产品卖给前来收购的商贩。“有了高速公路,我们可以更高的价格直接卖给花椒加工厂,工厂的车直接开到村口来收花椒。”付长虹说。
马树坪村党支部书记王瑞新说,去年该村人均收入为10300元,远远高于全国贫困线3000元的标准。
贫困户的高薪工作
随着消除绝对贫困期限的临近,中国正在以农村最贫困人口为重点,采取准确、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措施。
培训贫困人口,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就是延安提出的措施之一。
虽然离大海尚有1000多公里的距离,延安却正在开展培养海员的职业教育。近十年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已有近2000名海员毕业。
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在学院报名参加为期四个月的水手职业培训课程之前,杨雨帆对他的未来一无所知。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他在东南亚的一艘杂货船上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他的月薪是1200美元。他不仅还清了父母的债务,还在家乡建了一幢两层楼房。
学院船舶工程系主任杨延存说:“在学院受训的海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因为他们秉承了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杨说,为了精准扶贫,当地政府还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以鼓励更多贫困户参加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