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威
摘要:象征手法作为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段在各类作品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而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更是颇具代表性。本文试图从诗人的创作背景出发,浅析象征手法在名作《西风颂》中的运用,只有更好的理解诗歌其中所使用的象征手法,才能更好地欣赏这一作品。
关键词:象征手法;雪莱;《西风颂》;歌赏析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 -17-114-02
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段,象征很早就应用在了诸如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中。雪莱作为十九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对其的影响颇深,雪莱创作了大量歌颂革命斗争的诗歌,其中《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爱尔兰人之歌》等作品如今仍旧十分流行。而《西风颂》更是为中国人民所熟知,不仅如此,就文学价值而言,雪莱在该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更是具有代表性。为了清楚地分析本诗中所包含的象征意义,本文先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入手,并结合创作背景进一步分析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西风颂》以及其创作背景
《西风颂》创作于1819年秋,是诗人雪莱的登峰造极之作。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澎湃的激情和革命热情。全诗共5章,每章十四行,章与章之间虽然在意思上相互连贯,但是每章若单独来看仍旧可以独立成篇。纵观全诗,前三章诗人主要将视角集中在对西风的描述之上,诗人在诗中对于西风的狂暴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进而描绘了西风给周遭环境带来的巨大改变,这时的西风是狂暴的,具有毁灭性的,但与此同时西风又是希望的象征,它通过狂暴的破坏为世间带来新生,通过破而后立种下新的希望。后两章则主要是作者在前三章的基础之上充分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雪莱在这里热烈的歌颂了西风的勇敢和坚强,通过拟人化的描述体现西风那不畏艰险的精神,运用象征手法,将诗人所熟知的革命群众比拟为狂暴的西风,他们通过革命斗争创造新的世界。因此,西风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世间播撒新希望的使者,更是诗人心中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革命形象化身。而诗人的这种磅礴热情正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诗人雪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在1819年的欧洲,随着工人阶级逐渐觉醒,工人阶级越来越开始关注自身应得的利益与权利,他们通过生生不息的革命斗争捍卫自己的阶级利益,可他们所而临的却是资产阶级那残酷而血腥的镇压。在当时的曼彻斯特发生了著名的彼得鲁大屠杀事件。这件事情震惊了诗人,他在满腔悲愤之下发表了著名的《暴政的假而游行》,对当局的血腥镇压进行了讽刺和批判。随后,随着欧洲大陆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与革命运动的展开,诗人日益体会到革命的热情与勇猛。诗人原本想通过政治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对革命运动的支持和赞扬,但当时由于英国国内“诽谤法”的存在,诗人无法通过这一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故而试图借助象征手法,这正是诗人为何要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创作这一诗歌的关键。恰逢同年夏天,雪莱在散步时亲身经历了一场暴风,这一壮观的自然景象激发了诗人的灵感,故而促使他创作出了著名的《西风颂》。
《西风颂》作为一首在世界范围内都广为人知的佳作,其在中国也有着许多的版本,一代又一代译者如徐翰林、江枫等都通过精彩的翻译将该诗介绍到国内,让国内的民众也有机会接触这一优美的作品。本文将基于查良铮的版本分析诗人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西风颂》中象征手法的具体运用
简单来说,象征实际上就是借物达意,诗人通过把握某一种事物或人物的外在特点来表达自身的某种感悟和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往往会通过对象征物的描述来加以传达,尽管在客观上象征物与诗人传达本体之间并无实际联系,但是诗人能够通过精彩而艺术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这种联系,象征手法在各类文学影视作品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而诗人雪莱在其作品《西风颂》中,对象征手法也有着非常精彩的运用。
单看表而,诗歌《西风颂》是在描绘自然界中的一个事物——风,可诗人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描绘这一自然事物,诗人通过描绘西风的狂暴,将当时革命运动的热烈和激情巧妙的化在其中,西风的到来暗示这革命运动的如火如荼,这种暗示能够进一步丰富西风的形象,使之带有更深的内涵。诗人将自己所而临的政治现实寓于创作,这里的西风不仅仅只是自然界的风,更是革命之风,解放之风,诗人表面写西风,本意却是在呼唤着革命风暴的到来,诗人对新的风暴满怀期待,他相信新的风暴必会到来,世间万物即将迎来新生。诗人的这种期盼在前三章中有着十分清晰的表现。如: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这一段里,诗人首先描绘了在西风到来之前大地的景象,这世间如同墓中一般死寂,冰冷,而这恰好象征这诗人所处的那个黑暗而血腥的时代,那个时代是那般的腐朽而破败,冰冷的黑暗笼罩这一切。诗人相信西风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它的狂暴将会摧毁这黑暗而腐朽的世界,为其后姊妹东风的到来扫清障碍,东风的喇叭将会在这沉睡的大地上吹响,这里的“色和香“象征着新生,象征着革命斗争能够为世间带来的新生。
再看这句: “呵,为了给你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哦,你听!”
在这一部分,诗人描绘了西风那巨大的力量,为了给西风让路,大西洋都将自己劈开,西风吹拂过大洋之底,让那些海中虽枝繁叶茂却毫无精力的花草和森林为之瑟瑟发抖。这里诗人将革命道路上可能的困难艰险比作那汹涌的波浪,在革命的宏伟之力而前,一切的困难险阻都将让开道路,而那些庞大却已然腐朽的旧事物都将在革命的力量下瑟瑟发抖。诗人在这里热情歌頌了西风的力量,诗人坚信革命能够为世间带来新的变化,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份热情与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一道,倾注到了诗人的作品之中。
此外,雪莱还在浪漫主义情怀之上透露出一种乐观主义,他坚信光明一定会代替黑暗,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到来,所以在全诗的最后诗人写道:
“把我的话散布在人群之中!对那沉睡的大地,拿我的嘴当喇叭,吹响一个预言!呵,西风,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用久等?”
这句话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在这里,勇猛的西风不仅仅带着对腐朽事物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同时也带着复苏并振兴世间万物的希望。诗人将自己对于革命运动的热情巧妙的融化在了对西风的歌颂之中,同时,西风又象征着这一时期充满革命热情的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他们也会和西风一样,摧毁这世间的不公与邪恶,为世界带来新的正义与光明。这是诗人歌颂的,更是诗人所期待的。即便眼前的现实仍旧残酷如严冬,但西风一定会带着希望和春天到来。
三、总结
《西风颂>是一首能够充分体现象征手法巧妙的经典名作,诗人巧妙运用象征手法,将诗人所面对的黑暗现实融入到自然外景之中,借西风之力,抒发自身对于无产阶级同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支持与赞扬,描绘了自身对于未来美好新社会的设想与期待。通过了解作者在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与欣赏《西风颂》这一传世名作。
参考文献:
[1]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姜春兰.试论雪莱《西风颂》对象征手法的运用[J].名作欣赏,2012.
[3]朱维之.外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4]谭萍,王秀银.论浪漫主义文学特征在雪莱的诗歌《西风颂》中的体现[J].科学时代,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