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性思维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探索

2019-08-06 09:46刘尚舒
时代金融 2019年18期
关键词:会计教学

刘尚舒

摘要:随着国际化教学的逐渐推进,专业课程中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明辨性思维。在会计课程中引入明辨性思维也是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所做的一种尝试。因此,明辨性思维与会计课程的有机结合,是目前会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目标。本文通过介绍明辨性思维的内涵,研究明辨性思维引导下基础会计的教学特点,对基础会计课程中明辨性思维的实践应用进行初步探索,以期提高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推动会计课程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明辨性思维 会计 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教育改革开放逐步推进。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思维方式的创新和优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如今,明辨性思维逐渐引入课堂教学,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若想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一、明辨性思维的内涵

明辨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又称为批判性思维。其作为一种思维技能,需要思考者把握思维过程和要素,具有熟练的解释(explain)、分析(analyze)、判断(estimate)、评估(evaluate)、判明(ascertain)和检验(test)的能力;作为一种思维倾向,需要思考者具有怀疑的眼光,和对事物的反思,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理性的分析能力。明辨性思维的推广和使用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和文化的积淀。明辨性思维最早起源于 2500 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后来经过不断演化,其影响也逐渐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都把明辨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而在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书籍《礼记》中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见,古人治学也很重视明辨性思维的培养。

二、明辨性思维引导下基础会计的教学特点

(一)教学内容重新組合

在授课过程中,对比国内外的基础会计教材会发现,两者在章节顺序和内容编排上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明辨性思维的引导下,授课时可以融合国内外教材的特点,以更为合理和易学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授课时,先展示出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然后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信息引出会计基本假设的几项内容。如资产负债表中列出的企业名称显示了这个企业即为此报表的会计主体,编制报表的具体时间点则隐含了会计分期的这一假设;报表中的各个项目的金额即说明了货币计量这一理论基础;再通过资产负债表中显示的三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依次进行介绍,并以报表中显示的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来体现持续经营的实际应用;最后以资产负债表左右两边总金额相等(左右平衡balance)的特点引出会计的基本等式。复式记账法其实就是以会计等式为基础体现出来的,因为任何一个经济业务所带来的会计科目的变化都必须是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否则就会使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不再相等了。因此,资产负债表两边平衡的特点亦体现了复式记账法的应用。

这样将知识重新整合,先讲财务报表的内容,再引出会计基本假设和相关理论,既可以使学生既不受枯燥的理论知识的束缚,又可以形象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后期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十分有利。因此,教材只是辅助,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讲授顺序是可以调整的。明辨性思维的引入使得教师的教学思维更为活跃,讲授内容更为生动;也使得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更加发散,能够将所学内容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基础会计课程是理论基础型课程,因此可能课堂教学略显乏味。在授课过程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得环环相扣,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上应用明辨性思维。具体采取的教学方法有:

1.问题导入法。课堂中,提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通常,课前导入,课中引起学生注意,以及课后让学生进行反思,都会用到这种方法。例如,在讲到存货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询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食品销售企业是如何销售的,从而引出先进先出法(但需注意,先进先出法只是会计核算时的一种假设)。并在讲解了先进先出法后,介绍后进先出法。而总结归纳法则在此处用到了。

2.总结归纳法。通过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计算,让学生对比这两种方法所带来的对利润的影响,从而列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这种方法同时也会在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的计算中再次应用。在讲解借贷记账法时,通过讲解资产中各项目借贷记账法的规则,使学生通过推理、总结和归纳,找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借贷记账法的规则,进而将此规律应用到收入和费用中。

3.自我反思法。自我反思法对于课后小结是最有帮助的。通常,教师可以采用one minute paper让学生列出本节课程的所学、所思、所疑,从而使学生对整节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反思,以避免不解之处越积越多,最终丧失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授课后也需要做一个反思,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师生互动的效果等进行反思,找到本次课程不尽人意之处,从而在下次课程中及时调整。而反思正是明辨性思维应用的体现。

当然,除了上述方法,课堂上还离不开知识的讲授与作业的布置,还有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等。总之,凡是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引起学生兴趣的,都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也是明辨性思维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三)考核形式丰富多样

目前,高校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慕课、翻转课堂等应用普及。而考核形式的多样化也被各个高校和各个专业所引用。基础会计课程在考核学生学习成果时也不再只有笔试这一种形式,还可以通过小组演讲、案例分析、小组报告、个人论文,甚至是思维导图(Concept Map)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一门课程对应多种方式的考核(也叫过程性考核),既避免了考试的偶然性,又弱化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适合多样化的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这种过程性考核的方式,也使得学生在整个学期都能参与其中,而且也不必担心一次没考好,就影响了整门课程的成绩。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会随着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而重新燃起。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正如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几个层级所展示的那样,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积累,然后将知识加以应用、分析、整合和创新,这个过程就是明辨性思维运用的过程。

因此,明辨性思维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重组了知识结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更创新了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说,明辨性思维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

下图是基础会计课程中学生对于部分知识所做的一个思维导图。

三、结束语

明辨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技能。明辨性的思维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有主见,使得教师对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更加灵活,使得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更为频繁,使得课堂的氛围更为轻松愉快。在这样一种开放融合的思维的引导下,基础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更具特色,学生的学习成果更为突出,学生对于课程的教学形式也更为认可。尽管如此,明辨性思维的深刻内涵,以及其在会计教学中的融会贯通,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并在未来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明辨性思维技能也将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美)摩尔,帕克著,朱素梅译.批判性思维[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孟俊一.明辨性思维与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之融合[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1-65.

[3]李进芳.明辨性思维导向的商务统计学教学探索[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9(2).

[4]李艳.会计教学中明辨性思维的应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6(20):52-53.

(作者单位: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会计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