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
我是爷爷奶奶的外孙,按照北京人的叫法,应该管他们叫姥爷姥姥;按照昆明人的叫法,应该叫公公婆婆。但是兰州人还是叫爷爷奶奶。老话说“外孙子,不抵萝卜菜根子”,但在爷爷奶奶眼里,姐姐和我比家孙子还宝贝。
爷爷老家在陕西,十五岁逃到兰州,不是因为吃不饱,而是为了躲避“抓壮丁”。
十五岁的爷爷投奔兰州的老乡,因为爷爷机灵勤奋,又上过私塾,老乡便介绍爷爷去兰州最大的绸布庄“信大祥”当学徒。“信大祥”的东家是上海人,一眼相中了爷爷,便留在身边。
东家喜欢抽雪茄,爷爷的主要工作是卷烟叶,爷爷卷出的雪茄口感浓郁,燃烧均匀,东家赞不绝口,通常会赠送生意伙伴或用来打点,所以爷爷的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卷雪茄的经历也导致爷爷后来只爱抽“工字牌”和“烟渣”,不喜欢抽普通的香烟。
除了卷烟,爷爷还要掏炉灰、倒尿盆,能吃苦的爷爷甚得东家和老板娘的欢心,三年学徒期满,爷爷便顺利地升为伙计。在商场几年的摸爬滚打,爷爷的“生意经”越读越熟,东家便放心地把生意交给爷爷打理,爷爷顺利地升为掌柜。
爷爷在老家有一位原配,因病故去,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老乡便主动充当起媒人。
听说桥门柴家有一个姑娘,年方十九,虽不识字,但“针线茶饭”,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这个姑娘便是奶奶,奶奶排行老大,下面有四个弟弟一个妹妹。奶奶从记事起,便充当起了“妈妈”的角色,弟弟妹妹們的饮食起居,都由奶奶打理,这也造就了奶奶做得一手好饭,缝得一手好衣。整条街的人都知道,柴家有个闺女,模样俊俏,勤劳能干。
老乡便牵线搭桥,带着爷爷上门提亲。奶奶的父亲觉得爷爷工作体面,人又厚道,便许下了这门婚事。
奶奶虽然觉得爷爷是个外地人,心里多少有点打鼓,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得应允。
爷爷娶奶奶那天排场颇大,虽然没有八抬大轿,但在西关十字的左邻右舍看来,也是风光得不得了,只酒席就摆了六天六夜。爷爷着中式长袍马褂,头戴雉翎礼帽,脚蹬三接头皮鞋;奶奶穿西式婚纱,头戴蕾丝头纱,脚穿白色的高跟皮鞋。一对新人被亲朋好友簇拥着,在中街爷爷租下的一个四合院,举行了一场隆重又浪漫的婚礼。
解放后,“信大祥”公私合营,改为“兰州市妇女儿童用品商店”,老兰州人都叫“妇幼家”。东家回了上海,临走前,执意要带上爷爷和爷爷的家眷,希望爷爷在上海也能祝东家一臂之力。但奶奶考虑到自己娘家在兰州,去了上海除了爷爷,自己无依无靠,便不肯去。爷爷拗不过奶奶,也只好作罢。
东家走后,爷爷在“妇幼家”没有谋得差事,一下子全家没了饭辙。
爷爷安慰奶奶,自己还有一个好身板,可以先去干一些体力活,挣点饭钱。爷爷便去火车站给人扛麻包,勉强可以度日。
全家人也从中街的独家独院搬到了双城门的大杂院。
后来爷爷听说武威汽车运输公司在兰州招工,便毅然决然报了名,成为了运输公司的一名维修工。从此,爷爷奶奶便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两地分居生活,大杂院里邻居众多,“孤儿寡母”,家里有个难处,街坊邻居都会帮衬着点。
整个六十年代,家家都饿肚子。奶奶的四个弟弟因为子女众多,更是揭不开锅,常常受到奶奶接济。
爷爷在运输公司,可以搞到一些杂粮,胡萝卜、洋芋、红薯。爷爷时常会托跑兰州的司机给奶奶带一点回来。奶奶和妈妈吃不完,便把大部分分给了四个弟弟。
奶奶的大弟喜欢“眉户”,眉户是秦腔的一个分支,尤其钟爱旦角,喜欢穿上秦香莲的行头,扮上王宝钏的扮相,还专门拜师学艺,唱得有模有样。奶奶的父亲不喜欢儿子女里女气的,大弟经常被打,但是越打越唱,也就随他去了。
奶奶的二弟是奶奶最器重的一个,我们叫“二舅爷”。二舅爷十六岁参军没多久,便执行“抓特务”的任务,当时刚刚解放,警察要逮捕一个国民党特务,特务拒捕,逃往双城门的古城楼,特务有枪,居高临下,和警察僵持起来。二舅爷所在的部队前来支援,特务看大势已去,便放火烧起城楼。奶奶的父母听说二儿子在火场,都分外担心,生怕有个闪失回不来。等二舅爷回来的时候,满身满脸都被熏黑,听奶奶说,二舅爷只有白眼仁是白的。
奶奶的三弟是最调皮的一个,街坊给起了个外号,叫“三猴子”。三猴子经常干一些上房揭瓦、下河摸虾的事。桥门,顾名思义,在黄河铁桥的桥门处,马车过了桥门,走一百米就上桥。三猴子经常站在桥墩上,朝水流湍急的黄河里跳。跳下去,半天不见露头,有几次把奶奶的母亲,我们叫“太太”,吓得魂飞魄散。三猴子水性好,一个猛子扎下去,可以潜十多分钟。等三猴子湿漉漉地上岸,早已等候多时的太太一把揪住三猴子的耳朵,不由分说拎回家去,一顿暴打,三天不给饭吃。三猴子知道奶奶疼她,便趁太太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爬上房顶,给奶奶发暗号,用指头指着嘴,顺下一根绳子,奶奶便小心盛一大碗饭,绑在绳子一头,三猴子便躲在房顶美餐起来。
奶奶的四弟皮肤白净,街坊都叫“白面娃”。和二舅爷、三舅爷比起来少言寡语,“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而奶奶更喜欢直言直语的二弟和三弟。
小时候,爷爷奶奶,姐姐和我住在城里的大杂院里.因为住房狭小,爸爸妈妈住在单位宿舍。大杂院有三户人家,我们住的是东房,另外两家人住的是北房和西房。南边的房子是各家的厨房和杂物房。爷爷和奶奶在大杂院里住了二十年。
后来大杂院拆迁,两年后,爷爷奶奶回迁住进楼房。住进楼房不多久,奶奶因肺癌故去,爷爷在两年后故去。
这就是爷爷奶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