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阳光少年成长夏令营”活动现场
站在离地面四米高的木桩上,14岁的马一卜拉想起老家东乡县的山路。
东乡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面,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那里有一千四百多道山梁,两千八百多条山沟,沟壑纵横、赤壁丹崖,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马一卜拉的家在半山腰上,距离他的学校有近六公里路程,从家里走到学校,不仅费时,路也不好走。此刻,他脚下的木桩就像小时候经过的山路,让他感到有些害怕。
通过由木桩搭建的“秋千桥”,他和小他一岁的搭档廖宝宝很快乘上小推车,这次,需要借助臂力将他们和所乘的小推车拉到对岸。马一卜拉想起爸妈曾说他体力不好,他心里没底,但还是使劲伸手去拉铁索。两次用力,小推车纹丝未动。第三次,他有点想放弃,车子卡在半空,不上不下。
“咕噜咕噜——”,搭档廖宝宝借了他一把力,车轮滚动起来。两人顺利到达终点。
“如果没有推车那个项目,我可以一分钟通关全部,”回来后,马一卜拉骄傲地说着。五天过去,这个在带队老师眼里性格腼腆、说话小声的贫困县学生,变得活泼、健谈,笑声响亮。他发现自己喜欢交朋友和尝试新事物,面对陌生人,他很乐于介绍他的朋友们,“廖宝宝挺可爱的,就是有点纠结、恐高”,说完自己噗嗤一下就笑了。
“高空挑战”是“阳光少年成长计划”夏令营为孩子们进行素质拓展的项目之一,参加这次夏令营的,除了来自国家级贫困县东乡县的马一卜拉和江西兴国县的廖宝宝,还有其余九个来自全国各地深度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这里前,他们怕生、不善言辞,对大人和身边同伴都小心翼翼,经历六天五夜的合宿之旅,他们在自己身上看到新的可能——战胜恐惧,挑战未知,达成目标。
几乎每个孩子都对那场“高空挑战”念念不忘。廖宝宝的姐姐廖平平在“高空挑战”时体会到她看《荒野求生》时所期待的惊险刺激,电视屏幕中的生猛世界突然重现眼前,她走到第二关差点吓得哭出来,最后留下的感想却是“还想再玩一次”,这让她确信自己喜欢接受挑战,并具备跨越困境的能力。
困境在这些孩子的人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体验结束,领队教练召集孩子们做分享总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恐惧,每天我们都要面对不同的挑战,但我们如何才能面对呢?是借助同伴的力量,还是选择一个人直面恐惧?”孩子们围坐一圈,陷入沉思。
這是马一卜拉第一次这样度过暑假。
往年的暑假,除了做暑假作业,剩下的时间他都要用来帮家里干活——放羊、种菜、除草、浇水、摘果子。其他孩子也一样,做家务、干农活,有时候还要负责看管年幼的弟弟妹妹。常年帮家里放羊,马一卜拉驾轻就熟,“手里拿个土块,吓唬吓唬它们,羊就会一只跟一只上山吃草去。”
羊是马一卜拉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父亲马一俩偶尔会去武威收羊赚钱,其余时间,马一俩会去镇上找寻工作机会,做些给楼房刷漆的零工,马一卜拉的母亲和姐姐则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干活,哥哥在附近的餐馆打工。除了马一卜拉,家里还有一个还在学说话的妹妹,他们是这个家庭里的非劳动力。
马一卜拉是幸运的,父母因为他“体能不好”而把他送去上学,“外面招工不会喜欢我这样体力不好的,干活都需要体力。”可他也时常因此感到自卑。其实比起体能,他的头脑显然运转得要更加出色,在学校里,他的学习成绩常年位于年级前三,而在夏令营的探究课上,他的思考能力也毫不逊色于同行的城市学生。
旅程第三天,夏令营安排孩子们前往国际学校体验由外教授课的IB课程。IB课程是国际文凭组织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为全球学生开设的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它为3至19岁的学生提供智力、情感、个人发展、社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孩子获得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各项能力。在其中,老师为这些孩子挑选了适用于五年级学生的领导力及思维探究课程,要求他们自己找寻队友,并按图纸搭建理想中的“游乐园”。
马一卜拉很喜欢这个课程。他手持图纸,很快找到相应材料,继而通过不断尝试来调整“建筑物”重心。反复拼搭之后,一座带有“起重机”的“高楼”便拔地而起,完成自己组的任务,他又带领组员迅速找到共建“楼群”的合作伙伴。
这种与科学、创造相关的课程是马一卜拉最向往的,更重要的是,强调合作精神的课程模式也让他觉得自己焕然一新。在家乡东乡县龙泉学校的课堂上,他没有体验过与别人合作完成作品的过程,这种过程让他第一次了解到可以快速地与人建立关联,并让他发现他人和自己身上的优点。
同样让他惊喜的还有艺术课程。在他的学校,音乐老师只负责教会他们唱歌,而这里的老师还会为他们播放音乐视频,引导他们捕捉、体会音乐剧里不同角色的心境,这让一向喜欢音乐的马一卜拉心潮澎湃。
他将对这些课程的喜爱归因于能为他“增加技能”。对他来说,这是最实在的理由,因为唯有增加技能,才能在未来帮助他更好地考入大学、找到工作,从而终结他自己和家庭的困难处境。他第一次体验到“玩”和“学习”可以结合到一起。分享学习经验的学长向他们介绍,自己每天一下课就会“玩飞镖”。“怎么可以每天花那么多时间玩呢?我觉得玩也要有限制,”马一卜拉像大人教育孩子一样对我说道。
这些话照搬自他的父母。他告诉我,尽管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父母仍然会时常责怪他偷懒、不够努力,因为他们对儿子用学习改变命运寄予厚望。现实更需要他牺牲玩乐的时间。
但这里倡导的价值观与他相同——“成绩和名次不是最重要的。”
从他口中说出这句话令我感到惊讶。我问他:“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友情和亲情。”他很果断地告诉我,家乡的老师曾对他们说,“学习要和伙伴一起学,如果学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那这样的学习终归是孤独的。”
他想得很清楚,在学校,交到朋友很重要,而在家,替父母分担忧虑最重要。达成这两个目标,他的“高空挑战”就完成了。
和马一卜拉不同,同样来自东乡的马良外向开朗,在带队志愿者谢志鹏看来,马良的性格更像典型的东乡孩子,他将这一特质称为“暖人”——就是天生地招人喜欢。
旅途中,谢志鹏不止一次看到马良帮同伴捡起掉落的物品:“他反应很快,很聪明,也显得家教很好。”这些特质同样体现于马良在夏令营义卖现场的表现。旅程第四天,孩子们摆摊义卖自己家乡的特产,马良热情、俏皮、会说话,手里举着由东乡羊和江西兴国鱼丝合制的小火锅“鱼羊鲜”,拉着路过的行人就推销,“这是我们家乡的羊肉,是好吃到不能形容的羊肉!”许多客人被打动,他很快成为当天的“义卖冠军”。
马良(左)与谢志鹏
“东乡人有做生意的天赋。”在当地待了一年多,谢志鹏对东乡人的热情好客和生意头脑了然于胸。他是兰州七里河人,在兰州读书、工作,东乡位于兰州的邻市临夏市,但谢志鹏过去对东乡的了解也仅限于风闻和想象中。2018年4月,谢志鹏跟随碧桂园东乡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项目部入驻东乡,开始走访东乡县24个乡镇的近万户家庭,这时他才接触到东乡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东乡人好做生意,但也疏于对孩子的教育。”謝志鹏向我介绍,东乡有特产叫“碗子茶”,茶里放冰糖、枣、枸杞、桂圆,喝时需要用碗盖由里向外刮,拨去浮在茶汤表面的泡沫。东乡人永远不会让碗里的茶水下降,“茶汤少一点,他们就会给你添满,服务非常好。”但也正因为他们擅做生意,东乡人喜欢在孩子刚懂事时就让他们做家里的伙计、跑堂,大量适龄失学儿童由此而生。
针对这种情况,东乡县政府正通过推行“控辍保学”措施,以保证适龄儿童都能正常上学。作为企业驻地扶贫人员,谢志鹏的工作更多是对这些措施的巩固和补充。一年来,碧桂园东乡县扶贫组通过走访摸排,结对帮扶了187名高中及以上在读贫困生,除了为他们提供学费资助,小组也结合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措施为学生家庭减少负担。
走访过程中,诸多见闻令谢志鹏深为感慨。2018年4月19日,谢志鹏第一次见到马良和马一卜拉就读的龙泉学校时吃了一惊,眼前的学生宿舍是由旧教室改造而成,一间宿舍竟住了近30个女生;那楞沟小学的教师办公室仅几平方米大,办公室仅由两张桌子组成……走访学生家庭时,有些家庭对孩子的“放养”程度更超出他的想象,“有一户人家,今年出去了六个孩子,回来五个,还有一个过了一个礼拜都没回来,家长说孩子到哪去了不知道。”
谢志鹏有时也会想,如果自己成长在这样的家庭,未来会是如何。“可能我还不如这些孩子,”他坦率地说,他感谢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感谢命运能让他来帮助这些孩子改变命运。在他看来,教育扶贫是一个长线事业,并非让一个孩子上学了就是改变命运。
“接受教育后,思维的改变才是最主要的。知道读书能让他们走出去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步,但如果第一步都迈不出去,后面的路就会更难走。”看着在一旁玩闹的马良和马一卜拉,谢志鹏说道。
用教育斩断代际贫困的锁链,这是谢志鹏和扶贫小组的共同心愿。这份心愿是否有希望实现,廖平平廖宝宝一家的经历或许能提供答案。
平平和宝宝来自国家级贫困县江西省兴国县,兴国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县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兴国县尚有23006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3.23%。廖家正是兴国典型的“深度贫困户”:家中共八口人,其中5个孩子仍在上学,平平和宝宝的父亲因工伤不能干重活,家里的主要收入只能依靠母亲在外打工挣取。所幸廖家的几个孩子乖巧懂事,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平平和宝宝参加夏令营前,二姐廖冬香刚刚以超过重本线90分的成绩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
廖平平
“考上重点大学的王牌专业,以后就有技能了,自己的生活不愁,也可以帮助他们的家庭脱贫,”碧桂园赣州区域副总裁黄田从去年开始“一对一”结对帮扶廖家,不仅为五姐弟资助学费,也通过就业扶贫将五姐弟的妈妈纳入家门口的项目务工,并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廖家从事竹狸分散养殖。廖冬香考上心仪大学,黄田由衷地为这一家感到高兴。他对廖家几个孩子都很了解,廖平平廖宝宝虽然只有14岁上下,但两个孩子都因为家庭原因显得过于成熟和稳重,“特别沉稳,跟同龄的孩子不一样。”
去年廖冬香备考,黄田和兴国扶贫小组成员商量,将远在福建打工的廖妈妈接回兴国,并为其在兴国碧桂园设置一个岗位,“母亲在身边,孩子们能安心一些。”今年,碧桂园继续发起“感恩兴国 接力2020”爱心结对计划,在第一个帮扶人完成结对后,邀请另一个爱心帮扶人接力,希望在2020年前结对帮扶20名高中以上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廖冬香见到了新的爱心帮扶人——碧桂园集团执行董事长宋军,宋军将接力帮扶她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并通过深入沟通更全面地参与她的成长过程。
看到姐姐的经历,廖平平也觉得高兴。她的目标是和姐姐读一样的高中,之后再像姐姐一样考个好大学——姐姐是她生活的样板。聊起自己的梦想,平平对我侃侃而谈,她说理想和梦想是不同的,理想必须实现,梦想则因为有个“梦”字而变得梦幻。“但梦想要有,万一要是实现了呢?”玩过“高空挑战”,廖平平对挑战的看法改变了,“有点难度的东西是好的。 ”
她的梦想是成为设计师,理想则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问起为什么想成为老师,她有些害羞地告诉我:“希望以后能回到乡村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