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养老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9-08-06 10:28李依洋曾琳沈阳工业大学辽宁沈阳110870
安徽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社区

李依洋,曾琳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70)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势不可挡,城镇老人占比将由如今的48%升至三十年后的71%,远远超过农村老年人口比例(见图1)。城镇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家庭空巢化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养老已成为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养老问题的重要载体就是养老建筑,养老建筑的终极评判标准就是能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服务,因此养老建筑要适应老年人体能变化和行为特征,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保证老年人基本生活质量[1]。

图1 中国城镇与农村老年人口比较分析

1 目前我国养老现状

基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老人们更趋向于与子女住在一起,同时我国是一个正处于发展中且人口基数较大的老龄化国家,在养老设施服务方面处于起步状态,存在着诸多问题,缺乏政策性支持和成功经验,目前拥有的养老机构并不完善,同时数量也不足,加之多数老年人收入低等诸多原因使大多数老年人没有进入养老机构,普遍选择居家养老。

2 发展城市养老建筑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年人思想的不断改变,老年人会越来越注重舒适度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子女抚养双方四个老人的形式已成为基本形态,同时子女由于工作原因平时也无法在家照顾老人,抚养老人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解决好城市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成为未来养老问题的关键,因此适时修建适合老年人需要的养老建筑,以满足当今老年人对社会机构养老的迫切需要势在必行[2]。在政府的帮扶下,未来更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养老机构会不断增加,以满足市场需求。

3 现代城市养老建筑的设计

建筑设计必须面向未来,并着眼于解决当下的城市问题。一个城市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城市的经济结构、文化特征、人口特征等指标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升级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于普通建筑,养老建筑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和关爱老年人为理念,遵循安全、健康、卫生、适用、经济、环保的原则[3]。

①在基地的选择上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对阳光、空气、绿化等自然条件的要求较高,对气候、风向及周边生活环境敏感性较强,同时考虑到方便老人出行和子女探望,应选择日照充足、通风良好、交通方便、临近公共服务设施及远离污染的区域。

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减,包括智力、听力、视力、运动、反应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及由于社会角色和经济地位的改变,对养老建筑的各个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如人性化无障碍设计——过厅、走廊、房间的地面不应设有高差,应充分考虑轮椅通行的需要,如适当增大走廊宽度;在老年人活动、行走场所、电梯厅处设置休憩设施;在老年人经过及使用的公共空间沿墙安装安全扶手;地面采用不易碎裂、耐磨、防滑、平整的材料,防止老人摔伤;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等[4]。总之,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在每个细节上都既要保证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又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力求体现建筑的适老性。

③养老建筑的色彩、导向标识系统也要适合老年人。强调色彩和标识设计对于记忆和识别能力衰退、听力有障碍的老年人来说更加重要,其能有效减少遇险时的慌乱,引导老年人安全疏散。标识设计应简单易懂,能引导不同程度的老年人都能够方便地识别建筑当中的各个功能;标识应字体醒目、图案清晰简明、色彩柔和温暖,这样更能引起老年人注意与识别,既提升了老年人的感受,也从心理上营造了一种温馨和安全感[5]。

4 现代城市养老建筑的发展

现今,国内养老项目开发建设十分火热,许多项目在开发和设计阶段会直接借鉴国外的一些养老模式,缺少深入研究,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老年人实际需求,建立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养老建筑设计体系。养老建筑作为一种长期运行的较高能耗建筑,必须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国家战略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推动包括养老设施在内的老年建筑向绿色节能方向转型,不但有助于让大量的微型养老机构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盈利,更能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下,发展绿色老年建筑将有助于起到减轻社会和国家养老负担的长远效果。

5 未来养老发展模式

国际上对养老有两种理论:一是脱离理论,就是把老人放在养老院,剥夺他们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权,这是一种消极的养老方式,老人会衰老的更快;二是参与理论,让老人待在家里或社区,积极参与社会和家庭生活,这样做对他们的健康更有利。

当下,城市养老建筑未按照老年人口分布状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配置,使老年人既远离亲缘关系又失去了原有的地缘关系,在这种陌生环境里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寂寞与孤独。社区是现代城市最基层社会机构,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如果将城市养老建筑放在社区内部,就能够利用社区提供的服务,发挥地缘社会关系,延续家庭生活模式[6]。

社区应根据居民的不同情况,提供给居民不同层次的服务——对于那些不能自理且儿女白天不能陪在身边的老人,社区可提供全天候的照顾;对于那些不能独立生活,但还不需要24h看护的老人,社区可提供一些辅助性的帮助,如一日三餐、吃药提示等,鼓励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加强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样他们既可以在熟悉的环境生活,又可以享受和子女在一起的快乐,既满足了传统居家养老的情感需求,又得到了更加专业化的看护与照顾。

未来随着相关政策及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我国养老建筑的类型划分也将逐渐明确。关注多样化的老年人需求,建立多层次的服务方式,从而实现对不同类型老年人需求的精准定位,适应我国“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发展模式。

6 结语

养老问题已凸显在我们眼前,我国的养老建筑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每一位建筑设计者应深入研究,广泛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尽量让自己以老年人的视角与心理特征走进建筑,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设计,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