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峰 张汉卿 殷鹏宇
医院随着三医联动的不断深化,包括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制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三方联动,同时为应对相关支付方式的改革,例如医保单病种支付、DRGs等,为实施成本管理,需要由以前的粗放型管理转化为精细化管理[1]。大型医疗设备作为医院的高额固定资产,对其购置、使用、管理以及控制需要有着严格规范以及定期的相关分析[2]。为全面评价某三级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及经济效益情况,而目前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文献的参考,纳入有关评价指标[1-5]。实现不同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比较,从而为促进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以及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本研究的大型医疗设备划分的依据是以原来卫生部的大型医用设备装置与利用控制方法、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大型医用设备利用评估制度中的概念,归纳进入卫生行政机构控制品母的甲、乙种类医用装置[6]。本研究纳入的是价值200万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
大型医疗设备收入指经物价部门认可收费编码后,主要通过医院HIS系统中可以取得的跟设备相关的医嘱收费项目总金额,其中不含可收费耗材及药品收入。
为利于使用科室及管理者直观了解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及成本消耗,主要选择可控的直接成本作为成本数据采集对象,如年设备折旧、人员经费、设备维护费、房屋折旧、电费、不可收费耗材及其他等。不包含不可控的间接成本,如医院管理费用。
(1)设备年折旧费=设备原值/使用年限。
(2)人员经费(含五险一金):核算到设备使用科室,指设备收费项目相关人员。谁操作算谁,不同设备规定医护技人员种类、数量。
(3)设备维护费指跟设备相关的维保费、维修费、配件费等。
(4)房屋折旧指总造价/折旧年限,其中房屋面积包括设备机房、操作间及附属设备用房面积。
(5)电费=设备额定功率×开机时间×电价,包含附属设备电费。
(6)不可收费耗材包含专用配套耗材。
(7)其他包含设备安装、机房改造费用等。
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率、阳性率、预期工作量符合率、故障率等。其中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故障天数0.5天起计算;使用率=当月工作量/额定工作量×100%;阳性率=检查阳性病例数/总检查病例数×100%;故障率=故障天数/实际工作天数×100%;预期工作量预测符合率=实际工作量/预期工作量×100%,其中预期工作量是指配置论证时预测的检查或治疗数。各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见表1所示。
见表1所示,不同年份引进的不同种类的大型医疗设备之间的检查人数及各使用情况指标存在着不同。
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影响前提下,选择以下指标进行分析见表2。
对购置的一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2017年度的运行半年以上部分设备的效益分析见表3。
见表3所示,投资回收时间小于3年的大型医疗设备运转质量普遍认为比较不错,而运转质量比较差的是投资回收期超过6年的。在2017年,该三级医院此次调研的大型医疗设备中有31.03%的设备投资回收期小于3年。
表1 某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
表2 某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指标
医院定期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可为该院购置相关大型医疗设备的依据。据王芳芳的分析[1],大型医疗设备作为临床高精尖仪器,具有原始投资金额较大,然而大型医疗设备的回收周期又较长,导致大型医疗设备的投资风险较大。由此,医院如果对该院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效益分析,可为医院购置相关大型医疗设备提供较为客观及量化指标的数据支撑,从而可避免相应的投资风险。
该三级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均达到了百分百,一定侧面可以说明临床使用的时候,大部分情况追求了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从而满足临床的最大需求使用配置。方宏洋等的研究提议到[4],可建议医院建立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的奖惩制度。每个月对每个科室的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据统计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从而避免大型医疗设备的过度使用或闲置的情况。
医疗设备效率的评价,能够多角度反映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情况,效率的提高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方法的优化,设备的管理,使用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并且要求专业技术能力较高,信息化的引入,能大幅度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尤其针对大型医疗设备。在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医疗设备管理模块,实时监控医疗设备的入库、出库信息,保障医疗设备状态及数量。并引进信息技术改变现有的医疗设备故障维修方式,使维修工程师通过网络诊断故障并提出具体的维修计划,以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的效率,延长医疗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医院经济效益[7-10]。
表3 某三级医院百万元以上设备效益分析表(万元)
对于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应根据设备使用过程的效率、效用分析,完善健全医疗设备相关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相关制度、设备维修相关制度、使用考核相关制度等,在医疗设备的全流程管理中,全程监督,借助PDCA管理工具,逐步强化管理,从设备购置、设备使用到设备维护、设备处置,全程操作有据可循,有理可依,进而保证设备购置的合理性,延长设备使用年限,提高设备使用效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