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就业创业比例。目前,由于研究生招生和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医学研究生就业存在着竞争激烈、自我定位不明、就业缺乏系统指导、就业信心不足等问题,且因医学研究生专业性较强,就业范围窄,大多数毕业生仍把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就业的首选[1-4],因此,如何做好医学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好地为每位研究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值得探讨。
2005—2018年毕业生人数见图1,性别:女生176人,男生76人;生源所在地见图2;学位类型:专业学位156人,科学学位96人;层次:硕士194人,博士58人;培养方式:非定向和自筹212人,占84.13%,定向和委培40人,占15.87%。
医院就业216人,占就业人数87.45%,其它31人,占12.55%;单位所在地:北京就业200人,占就业人数80.97%,其它47人,占19.03%,见图2。
图2 2005—2018年毕业生生源地
从图1可看出,研究生的毕业生人数随着年份的推移,整体上处于递增模式,这与自2006年以来,研究生的扩招情况相吻合,客观上就业的竞争压力增加了。在性别比例上,女生176人,占69.84%,而在目前的求职过程中,由于结婚生育等原因,女性歧视的现象依旧存在。在生源地分布上,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五个北方省市的毕业生数达71.03%,而多数毕业生更愿留在一线城市北京,这从在北京就业200人,占就业人数80.97%中也可看出,故就业难度增加。在学位类型上,专业学位156人,占61.90%,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毕业生要到医院就业,从就业单位中,医院就业216人,占就业人数87.45%中也说明了这一点,而现实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医院就业岗位的不充裕。在层次上,硕士毕业生194人,占76.98%,而在北京,更多的就业机会留给了博士毕业生。在培养方式上,非定向和自筹212人,占84.13%,故需就业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
3.1.1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第21条,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型医疗机构,严禁在核心区新设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增加床位数量。引导鼓励大型医院在外围地区建设新院区,压缩核心区内门诊量与床位数。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在政策上积极引导学生,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到发展更好的地方就业。
3.1.2 目前,市属高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引进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不占引进指标。这项政策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对博士放开户口名额,但无形中加大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难度。
3.1.3 据统计,部分学科专业需求较大:如儿科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病理学、护理学等,我们要鼓励学生到更需要的岗位就业。
3.1.4 为了支持郊区、艰苦行业、基层一线发展, 设立了基层引进人才项目。如本市考试录用公务员、大学生村官(选调生)、退役大学生士兵、特岗计划乡村教师及按照本市特定政策和要求办理引进毕业生,实行计划单列,不占引进指标。我们要宣传好政策,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就业引导。
3.1.5 另外,目前,医院的非事业编制聘用占一定比例,待遇与事业编相比,是同工同酬,对有需求的学生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
3.2.1 学院层面 首先,要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深入实施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形成就业、招生、教学、学生工作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工作。我们要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组织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祖国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城乡基层和回到原籍就业,拓宽就业领域,着力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缓解在京就业的压力。再次,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指导,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开展精准对接服务,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最后,要规范就业工作管理,加强研究生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5-10]。
3.2.2 导师层面 要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就业指导能力。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较为熟悉和了解,不仅在学业上对学生指导和帮助,更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
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导师更能给出符合学生个人的职业定位建议。因此,导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另外,导师往往在行业内有较明显的职业优势和较丰富的资源,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3.2.3 学生层面 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愿景。因此,学生要主动联系辅导员,寻求专业化的职业咨询服务[11-12]。
目前,一些学生还存在,与自己实际能力和素质不匹配的较高薪资待遇的期望,却忽视了自身的职业胜任力,使得就业过程有了“绊脚石”;且有些学生执着于一线二线城市,不愿到条件略差,但发展前景好的城市和地区,制约了求职范围。故学生应该摒弃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先就业,后择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到更利于自身发展的平台去实现职业目标。
有些学生存在就业自信心不足,遇到挫折和打击时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建议多与同学及师兄师姐多交流,年龄相仿的人之间更容易引起共鸣,学生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自己所遇到的困境,其他人也可能遇到,帮助其树立就业信心,排解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医学研究生的就业,需学院、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积极服务国家和首都战略需要,健全精准就业服务机制,规范就业手续办理,完善就业信息化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医学研究生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