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

2019-08-06 03:24
中国老区建设 2019年7期
关键词:红三军团工农兵特委

根据地建设

党的建设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积极建立各级党组织,发展党的有生力量,加强党员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党组织成为发展和巩固根据地的坚强领导核心。到1932年8月,湘鄂赣苏区已有党员5万多人。

1929年4月12日,湘鄂赣边特委在湖南平江黄金洞召开特委扩大会议,通过了特委的任务、党的组织与改造问题、军事问题三个决议案。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特委在湖南浏阳楚东山村召开湘鄂赣边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湘鄂赣省委。省委下辖36个县委,其中江西20个,湖南7个,湖北9个。1932年4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由江西省修水县上衫迁往万载县小源乡(今仙源乡)。

政权建设

1928年平江起义后,湘鄂赣边界各县相继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选举先后成立了18个县级苏维埃政府。1931年9月成立的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标志着根据地政权建设进入成熟阶段。

军队建设

湘鄂赣苏区的主力红军主要有红三军团(由红五军、红八军合编而成)、红十六军、红十八军等。1932年4月,湘鄂赣省军区在万载县小源乡(仙源乡)罗家屋成立。到1932年7月,湘鄂赣苏区主力红军已经达到1.5万人。

1930年6月,彭德怀在湖北大冶刘仁八镇召开红五军、红八军军委扩大会议,宣布根据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图为红三军团部分干部合影。

1933年5月,中央决定将红十六军缩编为红十六师,与湘赣边战略区红军组成红六军团。红十六师因脱离根据地远征而遭受严重损失,余部于1934年夏转入游击战。湘鄂赣边成为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第一块游击区。

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后,湘鄂赣边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斗争,虽经“三起三落”,最终保存下来一支1100余人的队伍。1938年2月,这支队伍编入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走上抗日救国的前线。

法制建设

1932年5月,湘鄂赣省苏维埃第一届执委会发布了一系列通令、法令,对裁判、教育、土地、卫生、粮食、税收等工作问题作出规定,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经济建设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提出开源、节流和通融三种办法。农业方面由贫农团成立督耕委员会,进行督促检查。工业方面,由工会管理生产和组织劳动竞赛。财经方面,成立财经委员会(后称财政部),在区、乡两级设财政委员。

湘鄂赣苏区金融机构先后经历了区一级“农民银行”—县级“工农兵银行”—省级“工农银行”三个阶段。鄂东南地区发行了“一串文”“二串文”等几种纸币,在各苏区相互流通。除发行货币外,湘鄂赣根据地还制造和发行了银元,为了便于流通,银元分为大头、小头两种。

教育文化建设

湘鄂赣苏区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基本满足了群众的教育文化卫生需求,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军民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编辑出版了一大批革命报刊、小册子和其他读物,这些报刊、读物“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其中省级机关编辑出版的有《工农兵》《战斗报》《湘鄂赣红旗》《列宁青年》等,县级机关编辑的有《支部生活》《冲锋》《列宁之路》等。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革命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湘鄂赣是红军的重要诞生地。爆发于湘鄂赣边的秋收起义首次举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这里组建。1930年7月,以红三军团为主力,20万武装农民攻克了长沙城,建立了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在这里组建。

湘鄂赣边是三年游击战争坚持时间最久的根据地之一。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直接支援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支援了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的发展以及红军长征和其他游击区的坚持。

1930年7月,为了支援主力红军攻打长沙,平江县组建了12个团的赤卫军,每区组织担架200副,随军到前线救护伤员,将粮食、解暑药等送上前线。左图为平江县赤卫军袖章。

湘鄂赣苏区有20万少年参加了少先队。图为湘鄂赣省少年先锋队委员会制定的《队员须知》。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分两次共发行革命战争公债13万元。图为湘鄂赣省革命战争公债券。

据不完全统计,湘鄂赣苏区有24万多人参加红军,为革命牺牲者超过110万人,登记在册的烈士就达11.7万多人。图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红三军团工农兵特委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大难不死的黄克诚
踏寻红三军团足迹 培养爱党爱国学生
一担银圆示忠诚
可亲可敬的工农兵
老党员们的“新党课”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从建设“工农兵”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崛起
照片背后的故事——中共奉天特委主要成员被捕前后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