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宇红 廖旭嘉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 528000
心脏手术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对胸壁的损坏性大,所以术后对呼吸功能的恢复会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因为麻醉和气管插管等原因,使肺部的分泌物增多,另外术后早期患者因为怕疼痛、不敢咳嗽,气道内分泌物蓄积,也会影响其肺功能,易出现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1]。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尽快恢复患者肺功能,我科在患者术前7~14d就开始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改变了术后才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8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8.9±1.32)岁,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者40例,行房间隔修补术者20例,行室间隔修补术者10例,行心包松解术者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前已确诊,入院后非急诊手术者均需进行改善心功能治疗1~2周方可手术治疗。
1.2.1 对照组:患者术前1d,护士常规进行术前宣教,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护士才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指导患者呼吸训练。
1.2.2 观察组:患者在术前7~14d,由责任护士介绍呼吸训练器应用,2~3次/d,10~15min/次。每天检查患者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使患者术前熟练掌握呼吸训练器的使用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取半坐卧位,放松心情,吸气时,嘴巴闭合,鼻子慢慢吸气,腹部慢慢胀起,保持吸气停留1~3s,缩起双唇,慢慢往外呼气,同时腹部慢慢回缩。当患者掌握缩唇呼吸的方法后,再进行呼吸训练器使用。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高制定训练计划,初次使用时从低吸气量开始,多次练习后逐渐提高吸气量[1],严禁超说明书使用[1]。 刚开始使用呼吸训练器的患者对正面吸气操作较难掌握,相对反面吹气操作较容易掌握。所以护士首先让患者进行吹气来掌握呼吸训练器的要领,当患者掌握好要领后再进行吸气训练。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1∶3。每次训练10~15min,2~3次/d[2]。根据手术安排至少连续进行7d以上的训练。训练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及呼吸、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训练。
1.2.3 两组患者手术后回监护室,病情稳定拔除气管插管后,开始进行呼吸训练器的使用,训练时间一致,每次训练10~20min,2~3次/d。
1.3 评价指标 (1)肺功能:两组患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48h进行肺功能测定,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气量、吸气量、肺活量。(2)并发症:术后出现肺不张和肺部感染。(3)术后住院时间:从手术的当天开始,到出院的住院时间。
2.1 两组患者术后48h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呼气量、肺活量、吸气量、氧饱和度的指标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48h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1mmHg=0.133kPa。
2.2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的肺部感染和肺不张患者比对照组少,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呼吸训练器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大手术后加快肺部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很多的护士还只停留在术前简单介绍,术后才进行呼吸训练器指导的理念中。由于患者术前对呼吸训练器不了解,术后身体虚弱、精神差,又担心影响伤口愈合等疑虑,术后48h内很难配合呼吸训练,导致术后48h内未能及时、有效地咳嗽排痰,改善肺功能。反之术前已经进行呼吸训练器锻炼,对呼吸训练器非常了解的患者,术后能迅速进行呼吸训练,同时呼吸训练器直接测量出每次呼吸的指标,能直观反映出患者在呼吸训练时的恢复进度[2],有助于患者建立术后康复的信心,及时把肺部及气道里的痰液排出,避免了肺部感染的发生。
表2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术前提早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的优点:(1)可以早期预防肺部感染,提早干预肺部功能的变化,改善肺部功能。(2)让患者更早掌握呼吸训练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增加对术后康复的信心。(3)由于术前患者已经掌握呼吸训练器,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就能马上使用呼吸训练器,能及早进行肺功能锻炼。(4)通过对比,提早进行呼吸训练器使用的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更佳,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减少了药物的使用,患者的住院日也缩短,大大提高病床的周转率,也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