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生
江西省婺源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333200
ADR(Adverse drug reaction)是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随着医疗产业的发展,新型药品不断增加,药品的乱用、滥用及联合用药出现增长趋势,药品不良反应也在不断增加。对于ADR的监测是医疗单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可以有效地控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药品安全性,提高合理用药的使用效[1-2]。为此,现收集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159例ADR报告,探讨ADR发生机制和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上报给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59例ADR报告为观察对象,从来源、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以及所累及的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ADR发生机制和发生特点。
2.1 ADR报告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 159例ADR报告显示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范围在0~90岁之间,跨度极大;男女之比例为1∶1.56,女性ADR发生率普遍高于男性,患者在50~59岁年龄段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19.50%,见表1。
表1发生ADR的患年龄与性别分布(n=159)
2.2 发生ADR的患者用药途径分布 静脉滴注117例(73.58%),口服32例(20.13%),皮下注射5例(3.14%),雾化吸入3例(1.89%),外用1例(0.63%),肌肉注射1例(0.63%),统计结果表明,通过静脉滴注和口服途径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93.71%。
2.3 发生ADR累及器官/系统 我院上报的ADR报告中,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累积发生187例次,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第3位为神经系统,具体数据见表2。
表2发生ADR累及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
3.1 ADR与患者性别及年龄的关系 表1可以看出,上报的159例ADR报告统计的男女之比为1∶1.56,女性发生ADR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相较于男性有较高比例的脂肪和低比例的水,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作用[3]。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在本文中50~59岁的年龄段分布最大,占19.50%,其次为60~69岁年龄段,占15.09%,50岁以上人群ADR发生率占一半以上,达54.09%,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组织器官功能呈现出生理性退行性改变,尤其是可能引起药动学参数改变的肝肾功能的减退,以及老年患者大部分基础疾病较多,均易引起ADR的发生。而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上报ADR呈下降趋势,可能因为该年龄段患者相对较少的原因。0~18岁患者发生ADR比例为13.84%,位居第3位,可能是因为儿童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导致ADR的发生。
3.2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我院发生的159例ADR中,有117例来源于静脉给药,与住院患者大多采用静脉给药方式有关。静脉给药易受药物理化性质、药物杂质、溶剂、配置过程、输液器械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而引发ADR。因此,为减少ADR发生,建议进一步加强本院输液管理,严格遵守“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脉用药”的原则。
3.3 ADR累及器官/系统的关系 由表2可见,159例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为70例,占37.43%,显著高于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统计的27.6%;累及消化系统为48例,占25.67%,与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统计的25.4%相近。由此可见,上述两种情况较易被患者及医务人员发现、感知,故上报率较高,建议医务人员早处理,不应对患者进行激发试验用药,以免发展成为严重的ADR。但肝胆系统、血管与血液系统、骨骼系统等上报率较低,这有可能是由于我院对迟发型、潜在型及隐匿型的ADR监测力度不够,建议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增强其对重点药品及ADR的关注。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在ADR的判定、收集及整理存在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医、护、患、ADR中起到桥梁作用。鉴此,临床医生应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根据患者病情特别是特殊人群应予以个体化给药方案;护理人员应根据药品说明书及其他相关配置规定配置药物,在给患者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以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之,开展ADR监测是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医药护多方合作可提高ADR上报率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