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2019-08-05 08:56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臂丛上肢麻醉

田 军

湖北省潜江市中医院麻醉科 433100

上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近些年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上肢骨折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多。上肢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上肢骨折对于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严重上肢骨折患者通常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但是手术操作会带来较大的应激反应,因此术中需要做好麻醉处理。臂丛神经阻滞是此类型手术的首选方式,但是不同的阻滞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能够提高神经阻滞的准确性,从而缩短麻醉起效时间[2]。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不同阻滞方式在老年重症上肢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行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126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为(63.6±8.5)岁。对照组中男31例,女32例;年龄为61~82岁,平均年龄为(62.5±9.2)岁。纳入标准:(1)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重症上肢骨折患者;(2)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2)本次研究麻醉方式禁忌证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神经阻滞麻醉,具体措施:患者采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针,垂直进针,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无气体可注入25ml 0.375%罗哌卡因和1%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麻醉。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体措施:患者保持仰卧位,常规消毒颈部皮肤,采用西门子生产的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6~13MHz,选择第一肋骨上方低回声的5~6根神经束,在超声引导下调整进针深度和进针角度,然后注入10~15ml 0.375%罗哌卡因和1%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然后退针至神经束注入10~15ml 0.375%罗哌卡因和1%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超声动态观察药物扩散以及神经束被推动情况来评价药液浸润情况以及麻醉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及麻醉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麻醉效果参照相关文献[3]制定:显效:术中肌松良好,无须追加辅助镇静药物;有效:术中肌松效果不佳,追加丙泊酚或芬太尼后完成手术;无效:术中追加药物后仍无法达到手术麻醉深度,转为全麻后完成手术。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波动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期间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手术期间血压和心率出现明显波动(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波动变化比较

注:1mmHg=0.133kPa。

2.2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563,P=0.008。

2.3 两组阻滞起效与维持时间比较 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阻滞维持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阻滞起效与维持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968,P=0.008。

3 讨论

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保守治疗的效果不佳同时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这对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医疗技术的提升,内固定手术的应用范围与安全性不断提升,并在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4]。但是手术切开复位会对患者的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引起多种应激反应,需要进行术中麻醉干预,才能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对于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主要是采取全麻以及神经阻滞麻醉等方法,但是不同的麻醉方法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不同的影响[5]。全麻主要是麻醉药物通过气道、静脉以及肌肉等多个途径注入患者的体内,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性,确保患者在术中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并让患者的神志与痛感暂时丧失,从而抑制各种反射条件,保持肌肉的松弛,并且术中麻醉药的使用对于术后疼痛也有较好的影响。但是全麻也有一定的问题,主要为术中麻醉药物大量使用导致术后麻醉药物积蓄,容易出现寒战、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神经阻滞麻醉主要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控制相应部位活动的神经上,从而提高药物作用效果,提高麻醉的准确性,与全麻相比,该方法能减少药物积蓄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适用于儿童与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中[6]。

但是不同的阻滞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传统穿刺法主要是采取盲穿的方式,该方法主要是通过人体解剖标志确定穿刺位置,主要是通过穿刺针触及神经引起的异样感觉来寻找神经,缺乏客观性,容易造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借助先进的工具来提高穿刺的效果。超声能够清楚地观察人体结构,定位神经,同时还能够动态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状况,使得麻醉过程可视化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案,主要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少量的麻醉药物就能够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这是基于上肢活动主要是由这部分神经所支配的,因此阻滞这区域的神经能够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从而能够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有助于缩短术后复苏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本文观察组手术期间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手术期间血压和心率出现明显波动(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阻滞维持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降低术中生命体征的波动,减少麻醉起效时间,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臂丛上肢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规范康复疗法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