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出院前健康教育对院外依从性与心血管疾病预防效果研究

2019-08-05 09:45王莉莉赵冬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服药出院心血管

王莉莉, 李 毅, 刘 姝, 赵冬云, 张 平

(辽宁省人民医院1CCU, 2心内四科, 3心内三科, 4心内一科; 5辽宁省油田总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16)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1]。研究表明,许多冠心病患者并非死于疾病本身,而是因患者对疾病本身的了解不足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死亡[2]。要达到对冠心病的治疗,只住院治疗是不够的,要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以期达到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对冠心病患者出院前健康教育,通过系统化的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出院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自我约束能力,使患者养成定期检查、坚持锻炼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幸福感[3-4]。为了探讨出院前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及心血管病的预防效果,辽宁省人民医院对冠心病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并对其编号,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0.84±5.31)岁,平均体质指数为(21.48±3.14) kg/m2;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9例,高中(中专)23例,初中18例,小学12例,文盲8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7例,稳定型冠心病63例。观察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1.13±5.28)岁;平均体质指数为(21.95±3.03) kg/m2;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8 例,高中(中专)22例,初中19例,小学 11例,文盲10 例;其中急性冠心病19例,稳定型冠心病61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参试患者均采用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由医院伦理会研究通过。入选标准:参试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无认知障碍的患者;参试者无合并心血管疾病。排除标准:不接受护理措施的患者;有认知障碍,不能自理的患者。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对比/例

1.2 治疗方法出院前,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包括病情监测及在生活中应注意的与疾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包括:让患者更好地掌握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合理安排饮食、合理安排锻炼及遵守医嘱服药等。

观察组实施改良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1)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对典型病例进行解读,讲述与患者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增加患者对自身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2)饮食方案:明确患者饮食规律及需要补充的营养,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3)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告知患者科学锻炼对改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督促患者应长期坚持。(4)从心理方面减轻患者内心压力,杜绝向患者传递冠心病治疗周期长且反复发作等信息,影响患者康复过程心理,积极寻找负面情绪,知道患者应面对病情,实施心理疏导,患者患者心理压力。(5)大部分患者需长期服药,在教育过程中牢固树立患者药物治疗的意识,并定期与患者沟通交流,定期询问服药及血压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建议患者进行处理,并向患者说明不按时服药或中途中断服药的危害性,督促其按时用药。经过相关多媒体使用的培训,参试者均能熟练使用多媒体。

1.3 疗效评价标准1年后进行随访,统计2组患者出院后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照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检测患者1年内心血管疾病新发生情况的统计,均采用上门随访,且无失访病例。参照MORISKY问卷评价表评价而自制量表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价(生活、服药、随访),分数范围是0~4分,分数越高依从性越好。采用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测评由经过严格训练的评估员分发调查问卷,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患者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状况作出恰当的评分,其评价项目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环境因素及社会关系,每条目有相应的分数,统计相加分。

2 结果

2.1 2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及环境因素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社会关系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患者出院后依从性比较观察组的生活方式、服药及随访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出院后依从性比较 分)

2.3 2组患者出院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的比较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91.25%(73/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6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出院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的比较/例(%)

2.4 2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较随访的1年时间内,对照组患者有7例(8.75%)患者发生了心血管疾病,观察组有2例(2.50%)发生了心血管疾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一种高发病,其治疗方案常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断剂及他汀类药物,已被临床证实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5]。只有遵从医嘱、坚持服用药物,才能获得稳固的疗效;但部分患者认为病情稳定后就不需要服药,长期服药甚至会带来很多相关的副作用[6]。患者的依从性下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引发一系列负性事件,增加患者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另外,患者大部分是老年患者,其阅、读、听、写能力衰退,患者缺乏冠心病的保健知识,从而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定困难[7-8]。

健康教育是目前常采用的对出院前患者进行教育的形式。通过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清楚认识冠心病,摒弃不良生活习惯,掌握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办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及对治疗的依从性[9]。本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的生活方式、服药及随访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从认知水平上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是一个漫长的坚持的过程,需要患者长期坚持[10]。

健康教育后,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及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的目的[11]。健康教育能督促患者减少吸烟、过量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促使患者动脉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肝脏合成大量的β-脂蛋白,导致血压升高[12]。并教育患者控制食盐的摄入,食盐能使血管各种外因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引发小动脉痉挛,增加血管阻力,血压升高,诱发心力衰竭。同时让患者增加运动锻炼,提高肌肉和脂肪内蛋白的活性,激活β氧化过程,降低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13]。健康教育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及环境因素评分,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4]。

我院所实施的健康教育,包括对冠心病相关知识、心理状态及服药等的依从性进行教育,加深患者对冠心病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的自主约束能力,让患者更加配合医生的相关治疗方案,最终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并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到91.25% (73/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61/80)。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出院前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强化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服药出院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服药先分阴阳
第五回 痊愈出院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