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地形与气候相互作用是综合思维核心素养中要素综合的重要体现,也是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考查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2015—2018年高考试题中考查地形对气候影响相关试题的分析,提炼出地形影响气候的主要角度与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精准复习的效果。
表1 2015—2018年高考试题例举
如表1所示,从考查题型看2015—2018共4年的高考试题考查中,绝大部分试题采取综合题的方式考查,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过程和认知水平,这一信号为教师和学生一轮备考的知识深度提供了衡量依据。从试题呈现信息看,试题呈现形式都包含区域图(或区域等高线图),间接或直接地为作答提供了地形信息,同时区域图及其纬度信息为推理区域盛行风或季风提供了隐性信息。从设问及考查角度看,地形主要通过影响盛行风,对降水、气温及气候的分布范围等方面造成影响。不同年份、不同考卷考查的角度和思维似乎相似,2015天津卷第14(1)题、2016上海卷第51题、2017海南卷第23题、2018年天津卷第2题等,都考查地形阻挡盛行风,形成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分析地形对气候影响的相关高考试题,能有效提高备考效率和思维水平。
【例1】(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7(1))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地形信息】根据堪察加半岛地形图中等高线分布,推理出该半岛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图中火山、火山高程4 750米,岛屿则隐含海平面0米,则该半岛高差达4 750米,推理出该半岛地形高差大。
【考查特点】首先,根据已经推理出的半岛山脉的走向(大致呈南北走向),结合该半岛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沿海,深受季风影响(即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和冬季盛行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西北季风)把山脉南北走向与季风盛行风向关联,推理出山脉能阻挡季风,从而形成迎风坡(或多雨区)和背风坡(或雨影区),最终导致山地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
其次,根据推理出的该半岛的地形信息“地形高差大”,能推理出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改变,从而会形成山地气候的垂直差异,即“一山有四季”景象。
【影响角度1】“地形(山地)+盛行风(或季风)”组合→迎风坡(或多雨区)和背风坡(或雨影区)→影响山地两侧降水(包括年降水量差异、降水量的季节差异)。据表1可知,此考查特点与角度是高考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
【影响角度2】“地形高差”→影响山地气候垂直差异。
【参考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地处季风区,盛行风向应随季节而变化,因而会导致山地两侧降水会有季节差异(如例2所示)。
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由于存在审批时间紧迫、审批任务繁重、工作经费落实困难等问题,同时受基础资料匮乏、个别设计单位能力有限等客观因素影响,审批后不排除仍存在着部分项目区水资源支持能力与项目规模不协调的风险。审批机关要定期对已实施项目开展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对水资源论证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估,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以及第三方用水产生的不利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利用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工作提供“纠错”机会,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处理、整改,使水资源支持能力与项目规模相协调。
【例2】(改编题)下图为乌兰察布区域简图,阴山山脉(1 200~2 100米之间)横亘内蒙古乌兰察布中部。
指出该山脉南北两侧降水的主要差异并分析产生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主要差异:山脉南侧年降水量多于北侧,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北侧冬季降雪明显。原因:南侧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或北侧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北侧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故冬季降雪明显。
【例3】(2015年海南卷·21)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地形信息】根据索契位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索契西北部、北部等高线如200米、500米向西北方向凸出,加之图中山峰及高程5 642米信息,可推理出其北侧是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地;加之山地北侧有两条明显的河流分布,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特点,可判断河流大致向北流,注入图中湖泊,进一步验证索契北部有高大山地的推理。
【考查特点】首先,根据已经推理出的地形信息(索契北部有较高大山地),推理出索契背山面海,并结合图中纬度推理出该地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即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再与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结合起来,推理出索契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此考查特点与例1的影响角度1极为相似“地形(山地)+盛行风(或季风)”组合→迎风坡(多地形雨),唯一不同的是盛行风推理:例1的盛行风是根据季风环流来推理,而此题则是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来推理出盛行风带(风向)。
【影响角度3】“地形(山地)+盛行风(冬季风或夏季风)”组合→山地两侧气温(包括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大小)。此种考查角度在以往高考试题中也屡次出现,如2017年江苏卷第27(1)题“分析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主要考查该地因地处落基山东麓地区,位于盛行西风的山地背风区,在影响降水的同时,还会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导致靠山麓近的莱斯布里奇受其影响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而同处背风区,但距山麓较远的温尼伯受下沉暖气流影响相对较小,则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再如2018年江苏卷第27(2)题“7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该地处于夏季风背风坡,由焚风效应增温所致。
【参考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
【例4】(2016上海卷·47)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读图回答问题。
北美部分地区地理简图
北美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
【地形信息】本题显性呈现北美洲地形信息,如西部分布着高大的大致呈南北走向的高原、山脉,中部分布广阔的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与山脉。
【考查特点】首先,根据纬度推出风带(盛行风)与气压带。依纬度与海陆信息:A气候主要分布在40°N~60°N的大陆西岸,B气候主要分布在30°N~40°N的大陆西岸,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推出A气候受中纬度西风带控制、B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本题推理盛行风(风向)与气压带的思维过程和例3相同。
其次,结合图中地形与盛行风+洋流组合信息,影响气候分布范围。北美洲西部有高大的南北走向山脉,阻碍了来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风东进,加上沿岸洋流影响,导致北美洲A,B气候分布范围小,并且呈南北狭长分布。但C气候在北美洲中部分布范围广,地形也起了主要作用:中部平原广阔,利于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到达中部平原,可深入到北美洲更北地区,而冬季则利于北冰洋寒冷空气迅速南下至墨西哥湾,从而导致其中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地形“功不可没”。
【考查角度4】“地形类型+山脉走向+盛行风+(洋流)”组合,影响气候分布区范围。地形影响气候分布范围还表现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同一种气候区面积差异上。如北美洲东南部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范围差异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北美洲东南部分布着久经侵蚀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较为低矮,对夏季风阻挡不显著,而澳大利亚东部的大分水岭高大,对夏季风阻挡显著;加之墨西哥湾暖流比东澳大利亚暖流强大,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美洲比澳大利亚显著,导致北美洲的夏季风比澳大利亚强大。“地形+夏季风+洋流”共同影响这两个区域同一气候分布范围的差异。
【参考答案】A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峡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地势平坦,东西较宽,且受西海岸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