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指南透视上世纪90年代的消费文化

2019-08-04 09:37郭枫
中国对外贸易 2019年6期
关键词:阅览室世纪指南

郭枫

1991年上映的一部国产室内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一时间家喻户晓。该剧由葛优和吕丽萍等著名演员出演,以幽默的方式介绍了彼时新兴的社会现象。

日前,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的群展“人间指南(上)”,展览标题就是取自这部电视剧中的一本杂志。在剧中,这个词暗示了上世纪90年代初那个流变不居的年代——特别是经济结构转型的社会背景下,面对价值的虚焦和断裂,公众所产生的焦虑、困惑和对价值重建的期待。

中国各地的艺术家以各种方式对这些变化做出了回应,并特别强调新媒体——这得益于相机和视频设备的日益普及,以及全球经济的标志性符号。

UCCA展览部总监、“人间指南”策展人卞卡表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會开始全面进入商品社会、消费社会,是一个转折期,通过物质的力量来推动思想的进步,和上世纪80年代趋向于乌托邦的思想先行不同,上世纪90年代更真实。物质世界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变化,就是一个现实的力量,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文化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就此产生。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回顾与中国今天的面貌,或今天的一种现代性、全球性时刻相关联。”

这次群展展出艺术家陈劭雄、任戬和新历史小组、王晋与20世纪90年代相关的一系列创作。展览聚焦和梳理中国艺术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不断深化和加速的经济改革引起的大规模社会转型为背景进行的艺术实践。此次展览引导观众重新审视20世纪90年代早期,尽管艺术家个体在其创作中详尽地探究了这一时期,但在艺术历史叙事中,它更多地被视为一个过渡时期,而非一个自有其鲜明特征的独立时代。

广州是一座在对外贸易和交流中具有关键枢纽意义的南方城市,而陈劭雄的作品“街景”系列即取材于当时广州的城市景观:艺术家将在城市各地拍摄的景观进行拼贴与重组,将自己转变成熟悉城市中“永远的旅客”。影像装置《视力矫正器》使观众置身于广州的街景投影画面中,模拟出个体在街头进行扫视的状态,藉此探讨景观、媒体设备与观看之间的关联。《集体记忆—大裤衩》中,艺术家让公众通过指印来参与城市绘像,借助切身接触将城市记忆重新留存,以公众参与唤起城市记忆。“风景”系列作品和陈劭雄为大尾象工作组展览创作的《七天的沉寂》相关文献资料亦于展览中呈现,以串联出艺术家针对变化的现实所设定的自我和“观看”的他者身份。

随着中国进入这一有些陌生的新时代,王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创作了一组现成品绘画《叩门》,将美元的七种面额的图像印在故宫旧城墙砖上。这组作品最早被艺术家称为“敲门砖”,意在喻指美元是打开中国当代贸易大门、促使中国进入全球金融系统的符号。此次展览中,作品被以大幅图片的方式重新呈现,艺术家转而强调图像的绘画性趣味,通过凸显美元上人物形象的绘画技巧与逸趣来“覆盖”掉意识形态的纠葛。这组被重新呈现的作品被赋予了一个副标题——“美元上的总统”。

通过直接指涉甚至仿拟消费文化,任戬的个人创作及其新历史小组时期的工作开辟了新的讨论路径。展览在中展厅设立“新历史小组阅览室”,将之构建成一个阅读与对话的空间,呈现艺术家任戬上世纪80年代的个人艺术创作,及其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作为新历史小组成员所开展实践的一系列相关资料,从具体的实践维度出发,勾勒出上世纪90年代初消费社会转向时期,艺术家创作轨迹所经历的清晰转向。“新历史小组阅览室”将艺术家的创作文本资料与创作发生的时代背景并置,让观众在对照中重温那个时代的情景。

“人间指南”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展览的下部将于2019年8月31日至11月24日呈现),从多学科路径出发展开研究,将艺术品与汇集了档案资料的阅览室并置展示。本次展览由展览部总监卞卡策划,他曾作为评论家和独立项目策展人,通过自身实践探索相关主题。

猜你喜欢
阅览室世纪指南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My School Life
高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及管理浅探
世纪中国梦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指南数读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及管理研究
面包圈
小侦探与艺术家(上)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