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彩虹
摘 要:新时代对当代青少年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学会学习、自主发展、实践创新,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新途径。信息化时代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小觑,对新一代青少年进行网络素养教育的迫切性逐渐凸显。通过对当下青少年网络使用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网络素养养成教育是实现青少年个人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应该从社会、家庭、教育相关部门着手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青少年;网络素养
当今信息化时代下的青少年学生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既可以开阔眼界,又增长了知识,不可否认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但同时也要看到,网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由于年龄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探奇心强,心理发育处于未成熟时期,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会缺乏辨别力、自制力和自觉性。因此,网络素养的养成对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学校、家庭、政府职能部门也应该以此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行探讨。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界定
早在1994年,美国学者麦克库劳就认为,网络素养的定义应该从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两方面进行分析界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其概念也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完善,国内学术界的专家在对麦克库劳概念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清晰描述,他们认为青少年网络素养应该是包括使用网络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多元化概念;并对互联网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网络沟通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等。
二、网络等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网络使用现状分析
在信息时代下,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学习以及课后生活的影响也很大,因此网络素养不仅是青少年适应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的基本能力,也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中知识习得的基本能力保障。其次网络素养也是青少年网络运用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使用简单的互联网工具,如搜索引擎、电子邮箱、与学习或社交相关的APP等。由此看来,网络素养是青少年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以及具备技能后在一定意识下做出的适合社会规范的网络行为。
就目前的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以及相关信息平台来看,影响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有以下几点:青少年不具备或者缺乏网络安全常识,浏览陌生网站、不健康网站,随意下载安装网络上的应用程序;对不明的邮件附件、文件(图片、office文档等)不经过安全软件的查杀随意打开,警惕性低;轻易相信网络上的“好友”,易被网络“好友”的不良思想影响;青少年安全意识差,如摄像头等视频设施不关闭,个人账号密码强度不够,容易被非法入侵者破解利用等;没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例如查杀病毒、个人信息保护等常识缺乏。
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青少年经历从信息缺乏到信息泛滥的大转变,而身心处于认知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只会一味地接收,容易对其认知观、是非观易造成一些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核心素养时代下青少年网络素养形成的迫切性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58.4%的中国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54.6%的青少年网民认为中国网络环境安全,比例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从以上数据显示,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具有非常迫切性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把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实践创新。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快速普及,青少年与网络互动行为空前活跃,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各种信息和学习知识成为他们学习的新渠道。与网俱进的新一代青少年,其网络素养的整体水平将深刻影响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后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网络化时代,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是一种常态化的自主学习方式和手段。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计算机技能或网络知识学习为主,缺乏对青少年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行为规范及道德修养等网络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认知的引导。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养策略
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够成熟以及认知的有限,往往会导致他们对网络信息的理解发生偏差,直接影响他们思想以及身心的发展,如沉迷于网络游戏、转发一些不正当的信息或言论等,这些都呼吁亟待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学校方面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文明上网、科学使用网络的教育引导,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大纲,依据不同区域的学校具体情况,对网络素养的培养开展一些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不定期举办关于网络素养教育以及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宣传的讲座;召开以“文明上网”为主题的中队会,将网络素养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们提高网络的法理观念,增强青少年在网上的自我管理以及对网络信息的识别判断能力。
(二)家庭方面
大部分家长不具备专业的网络安全知识,在引导青少年培养安全上网的好习惯上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是教育的困难。现在的父母,要么对孩子的上网过分纵容,导致孩子形成网瘾,要么是家长自己规定孩子该怎么做,没有解释与引导孩子为什么要这样上网。那么,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了解网络及其相关知识;其次家长对孩子的网络使用要有适当的指导以及监控;最后家长也必须了解网络安全的知识,对于孩子的网络素养的培养起到言传身教的效应。
(三)教育部门方面
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准确把握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最新发展动向和信息传播规律;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开发相关网络素养教材或书籍,为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合理合法使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正确的方法与指导;实施青少年网络素养初步养成的能力提升规划,为青少年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实施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意见,针对“青少年网瘾”等行为问题加以指导并给予帮助,使家长提高自身对网络的认知水平,让家长引导青少年安全上网、辨别网络垃圾信息、正确参与网络互动、文明上网等,发挥家庭育人的作用,构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良好生态循环系统。
五、结束语
青少年个人网络素养的初步养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教育过程,网络素养对于青少年来说兼具稳定性、开放性与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自我动态优化过程,是青少年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网络终身学习、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獻
[1]龚孝华,黄泽纯.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观念与新行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
[2]郑素侠.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素养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18(B02).
[3]金金.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J].青春期健康,2015(15).
[4]吴俊明,杨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再思考——兼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养成[J].化学教学,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