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浙杰
[摘要]小学五年级学生小俊因家庭等原因,社会存在感比较差,具有比较明显的自卑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和生活很迷茫,没有目标。辅导教师适时介入,建立咨询关系;多方联动,推进家校合作;跟踪辅导,调整认知模式;正向强化,激发学习兴趣。经过几个月的矫正辅导之后,其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
[关键词]厌学行为;矫正辅导;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0-0040-03
小俊(化名),男,12岁,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自小父母离异,他随母亲住在外公外婆家。小俊的外公外婆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又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这个四口之家属于低保家庭。他们一家人居住在村中一间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十分狭窄拥挤。小俊的母亲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固定工作,平时在农家乐打零工,虽然可以勉强维持家庭开支,但是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更不懂得怎么跟孩子交流沟通。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小俊,性格比较内向,在家里沉迷于电视和游戏,很少开口说话;在学校里总是蔫头蔫脑,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课堂上目光躲闪,从不举手发言,作业拖拖拉拉,家庭作业基本不做,学习动力非常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经常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但他都是低头不语,脸上基本没什么表情,面对老师的苦口婆心,最多点点头。
从个案的情况分析,小俊社会存在感比较差,具有比较明显的自卑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和生活很迷茫,没有目标。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小俊长期缺乏家庭的溫暖和关爱,在每个成长的关键期,他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支持,特别是父爱的缺失,使他少了一份阳刚和自信。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学业,没有关注到他内心对爱的需求。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得到的赞赏和肯定也很少,他内心的失落感越来越强,越来越迷茫,对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弱了。加上网络游戏的诱惑和刺激,他更加觉得学习枯燥和无趣。
了解到小俊的情况后,我在一天午间休息时找到了他,和他并肩走在学校的塑胶跑道上。那天的风很轻,阳光很柔和,四周绿意盎然。我向他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并特别强调我愿意像一个朋友那样去了解他、帮助他。他有些意外地看了我一眼,继而若有所思地继续低着头走路。我也默默地陪着他,走了两圈左右,我请他到咨询室坐坐,让他感受一下咨询室的氛围,并向他申明了保密约定。他的神情渐渐放松下来,断断续续地说起自己在家里和在学校里的情形,以及自己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我认真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试着和他商谈我们共同的目标:阳光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通过这次摄入性谈话,小俊已基本向我敞开了心扉,有了一定的倾诉欲望。我也从谈话中进一步了解了小俊真实的情况和厌学的原因,看到了他内心想要改变的意愿。
综合摄入性谈话收集到的信息,我觉得小俊之所以厌学,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原因,单凭我个人的力量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于是,我制定了一个辅导计划。
首先,我联系了学校的“巾帼文明岗”——“妈妈岗”,向岗长反映了小俊的情况,并自告奋勇提出与小俊“结对”,做他的“代理家长”,我们便有了一种特别的“亲子关系”。在“妈妈岗”组织的“亲子”活动中,我们一起做糕点,一起抓泥鳅,我发现小俊动作很灵活,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其次,我多次上门家访,实地观察小俊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发现小俊的外公外婆性格有些孤僻,小俊妈结实强壮,显得比较强势;还发现他们家人之间的沟通模式比较简单粗暴,常以数落为主。
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我通过电话与小俊妈进行了一次深谈,一方面肯定她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询问她需要学校提供怎样的帮助;一方面引导她关注小俊内心的需求和渴望,建议她多关注一个即将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变化,通过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试着去懂他,理解他,慢慢走进孩子的心里。
从第一次制定目标,我和小俊就约好了他每周到我的咨询室来一次。第二周,小俊垂头丧气地走进来,说因为自己没有写家庭作业,被老师当着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妈妈知道后很生气,说他“狗改不了吃屎”,他觉得自己也是没救了。
我耐心地听着,让他充分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内心的其他感受,然后运用ABC认知理论,引导他分析现实处境,改变认知,体会到妈妈的生气和老师的批评虽然方式、方法不太恰当,有些过激,但都是出于对他关心与负责,从而思考如何对待妈妈生气和老师批评这样的事情。
他认真地听着、思考着,低落的情绪渐渐退去。我顺势把话题引向下一步,和他一起分析他的学习基础、学校环境、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讨论他对未来的打算、想法。我发现他的眼神里有了一丝亮光。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他,建议他为自己近期的学习和生活制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写下来并为之付出行动。他愉快地答应了。
世界充满诱惑,而小学生的意志力毕竟有限,反复是难免的。在咨询过程中,小俊的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时有反复,但他还是坚持遵照我们的约定,每周按时主动到咨询室来。第四周的约谈中,小俊说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成绩也没什么进步,有点丧气了。又说有的同学玩游戏,一下课就讨论得津津有味,他也忍不住想玩,做作业又没心思了。
我让他闭上眼睛,问问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很确定地说:“希望自己学习好一点。”我大大地肯定了他积极的想法,接着和他一起探讨如何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针对自己比较薄弱的语文、英语学科,可以先制定一个小目标,然后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一步步实现小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请妈妈和老师帮忙,用代币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强化正面行为,减少负面行为的发生。他提出把奋斗目标和学习时间表写在纸上,贴在床头,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我也鼓励他在学习上继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课余时间多跟同学在一起交流,加强锻炼,以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又可以增进与同学的友谊。
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俊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再也不说“学习是无聊的事情”了,并表示以后一定要控制自己,努力学习。
小俊自我评估说心情比以前好多了,不会动不动就跟家里人发脾气;上课不觉得那么枯燥了,回家会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喜欢上了打篮球,并作为校篮球队主力参加了县中小学生篮球比赛;在“灌篮小子”拓展课上还获得了“神投手”称号,真开心。同学们也更喜欢他了。
小俊的妈妈反馈,他现在越来越阳光了,回家能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和大人说话有礼貌多了。
班主任说他精神状态好多了,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了,作业也完成得挺好,和同学相处越来越融洽。
通过几个月的连续追踪辅导,看到小俊逐渐变得阳光自信,我在高兴之余,也深有感触。
1.在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接近学生时,老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交朋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动之以情。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的真心话,才能找到其心病的根源,对症下药。
2.要争取多方面的配合,厌学情绪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的挫败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仅仅依靠心理老师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争取学生家长、同学和任课老师的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周围人的积极配合比单纯心理老师的辅导工作更能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
3.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老师和家长,尤其是老师要及时想办法,从学习方法上辅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只有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才会自信起来,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4.关注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情感需求。有些学生由于学习失败,学习成绩不高,受到来自老师、家长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压力、鄙视,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消极情绪不断积累,会严重妨碍学习,导致学习无动力,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
我想,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有一道光,这道光是信仰,是自信、善良、责任或者担当,它能指引着生命个体绽放出自己独有的光芒,从而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而厌学的孩子,因内心的阴影过大而遮掩了那道光,迷失了方向和自我。此时的他需要有一个人陪着他,倾听他,引导他,像一道光一样驱散他内心的黑暗,给他温暖和信心,照亮他的前程。
我,愿意是那個陪着你找到生命之光的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五小学,湖州,3131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