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面一体”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究

2019-08-02 05:15肖永满张亚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模式高中生

肖永满?张亚波

[摘要]生涯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它贯穿人的一生。但每个人的生涯发展又是独一无二的,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武岭中学秉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针对学生、教师在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面一体”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包括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发和开设、家校社共建促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发展顾问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学科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成长手册的跟踪指导、学生生涯实践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六面”举措的实践,助力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模式;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0-0020-04

一、研究背景

高中生面临着人生一次重大抉择,学生不仅要在升学和就业之间做出抉择,还要进一步考虑毕业之后上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这些不仅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又跟他们当下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他们必须考虑:怎样适应新环境?在必修课之外选修什么课?对科目“七选三”如何做出抉择?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如何合理地进行规划,从而实现自身的最大发展?这些都成为学生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高中阶段,学生处于少年到青年的转型阶段,身心迅速发展,自主和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让学生尽早对自己、对社会形成准确的认识,对未来人生做出合理的规划,在心理、技能等方面做好准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浙江省高考改革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新高考“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也给考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意味着学生要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趋向,对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因此我校基于对学生主体的关注,本着“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理念,对高中生生涯指导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践,提出“六面一体”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持。

二、“六面一体”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构建完善的生涯规划系统,不仅要从三个年级不同维度着手,还应考虑课程支持、服务体系、学科渗透等多个面的支撑。学校设计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六面一体”模式,来进一步丰富生涯规划的实践意义。这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支撑。

(一)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发、开设

学校立足于本校学生的特点,开发和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校本课程。通过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及早认识自身的性格特征、职业兴趣、自身优劣势,了解各类学校和专业以及外部职业环境,科学规划生涯发展线路,将未来的发展愿望转化为当下的学习动力。

根据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以及新高考方案的解读,基于高中生身心特点、生活体验,立足生涯视角,培养学生规划和决策的能力,是学校设立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要目标。课程内容主要包含自我认识、生涯探索、生涯抉择、视野拓展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实践和思考,考察并体验职业岗位的内涵、职业所需特质、职业前景。聚焦自身的认知、身边典型个案,让学生感悟生涯规划发展的趋势,培养自我选择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实现课程“多元借力、资源整合”。

我校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了18课时,采用课堂教学与自主体验相结合,选拔对学生较为了解的高一年级班主任团队和学生发展顾问中心人员为主要指导教师,结合我校生源特点,进行课程安排。在课程评价方面,学校着重于对学生学习后的感悟检测。在课程具体实施中,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学习过程的参与度与生涯规划的可操作性作为共同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着重体现在学生对自身、对学科、对专业、对职业、对未来发展等所构成的新认识和新设想,并以此作为生涯的新起点,规划出一份方向明确、路径清晰、操作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并适时进行改进,激励自己不断展示生命历程的拼搏和精彩。具体量化的比例为:学习表现(出勤、课堂参与)占30%;职业访谈和体验占40%,成果呈现(生涯规划介绍)占30%。

(二)学生发展顾问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针对很多教师对生涯辅导的认识和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我校专门成立了生涯指导部门——“学生发展顾问中心”,负责学生发展顾问制度的制定,及对学生发展顾问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同时,学生发展顾问中心对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工作进行具体分工,并协调各个部门、顾问中心教师一同编写《高中生生涯规划》校本教材;其次,建立了学生发展顾问制度,这不仅是学校创建新的育人体制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心理教师是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团队中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主要职责侧重于:利用规范的心理测量软件或量表用于学生自我了解与职业探索,测试后给学生做具体分析与指导,同时将测评结果和分析分发给学生发展顾问;利用高中心理课,对学生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心理辅导;开展与选课、升学、个人规划等有关的心理咨询与个案研究;在全校开展与学生生涯规划相关的心理活動,如邀请相关专家举行讲座,邀请资深心理教师团队进行现场指导,开展职业体验模拟训练等。

学生发展顾问通过与学生、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等交流,全方面了解所要指导的学生,同学生一起分析,让每一位学生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如结合心理测量情况,与学生一起分析个人兴趣、职业倾向,以及可能适合的相关专业、选修课程等,同时根据学生实际予以调整。及时了解学生困惑,并帮其排忧解难。发展顾问将学生家庭情况、学生身心状况、阶段学习情况、选课等情况记载下来,对学生的表现及交流情况进行登记和分析对照,对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和指导。

(三)学生生涯实践服务体系的建设

高中生长期生活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外部的世界、职业生活缺乏真实的体验,容易导致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失真,职业理想失实,职业生涯设计不够合理等现象。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对生涯规划的深刻理解。我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丰富职业生涯实践体验,见表1。

学校生涯实践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外界资源。比如开展职业体验周,我校每年定期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赴腾头参加职业体验,邀请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专家为学生讲解他们行业的特点、所需素养、课程学习要求等,并进行演示和体验。比如作为器械修理员,怎样注意细节的操作,如何避免被机器伤害等。通过实地参观、社区服务、职业访谈、走进大学等,增加体验经历。另一方面是利用校内资源。将校园开辟为职业体验平台,利用丰富的选修课程、社团课程,让学生体会模特、记者、播音员、导游等职业。利用校友资源、家长资源、国内外专家讲座,让学生加深对职业前沿资讯的了解。

(四)学生成长手册的跟踪指导

学生成长手册的设计和运用,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监控、自我激励,整体内容设计包括生涯规划自我认识、学业成绩与目标定位、学科分析、生涯访谈与规划。其中,生涯规划自我认识包括性格类型、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能力四个维度,对每个维度,学生通过心理测量、生涯课堂分析获得对自我的分析;学业成绩与目标定位是指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业成绩跟踪分析、管理以及自我定位;学科分析主要是针对不同科目的学科特点、学考范围、学习方法、学科与专业发展;职业分析与访谈主要包括职业描述、职业经历、职业所需素养、职业环境分析等,生涯规划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一系列分析形成的三年规划,可以通过不同的情境进行改进。

各年级学生通过定期填写成长手册,可以全方位地认识自我,也可以自主地对自己的能力发展和学习状态进行目标定位、自我监管,通过对比之前的目标定位,对自己的能力发展有所监控;通过学业成绩分析,评估反思自己当下的学习状态,并主动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规划;通过学科分析,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懂得更好地选择和掌握发展方向;根据职业分析与生涯访谈,更好地了解感兴趣的职业,为以后职业规划、调整和展望作进一步准备。学生发展顾问也可以根据学生成长手册对学校和学生个体进行更好地指导,对促进学生在高中三年持续地进行生涯目标的自我设定和自我管理,也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

(五)学科渗透生涯规划教育

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涯发展事例,有顺利的,有曲折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通过再现他人的职业发展经历,学生在阅读中逐渐领悟在人生不同阶段和不同角色之间顺利过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更好地理解人生,理解自身在各种社会角色中的地位。通过对比他人反观自己,思考个人的人生坐标,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定位,从而更好地进行自身的生涯规划。

高中各科包含的职业方面的知识较多,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职业知识。比如在化学学习中,通过绘制化学职业树,我们发现,与化学学科相关的职业主要有环保、生物、制药、日化、建材、装饰和农林等几大类。我们给学生列举一些有趣的职业,展示各种职业中化学知识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在广泛的工作、生活情景中的迁移和拓展过程,使学生不仅意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形成对职业的了解,认识到哪些职业的发展与化学学科关系密切。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点,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回归理性和客观。

(六)家校社共建促生涯规划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了解孩子个性、兴趣、特长的人,父母对社会职业有直接的体会和感悟,应该为孩子提供讨论和探索生涯选择的支持性的环境,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父母更多地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等生活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对孩子的职业兴趣、未来专业发展关注明显不够。因此,学校要与家长加强联系,让家长改变观念,把孩子的现状与其未来的职业生涯相联系。家长应主动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发展顾问联系,并主动与孩子分析自己从事或者自己了解的职业相关情况;引导孩子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查询相关信息;鼓励孩子通过有效的方式,自己亲身体验、实践。高中生的生涯规划需要协调好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整合资源,才能取得实效。

三、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反思

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寻找理想专业、职业的过程,还是一个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优化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构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内在激励学生,激发其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我校生涯规划体系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进一步统筹规划,使其既符合我校校情与学生特点,又在教育过程中凸显实践性、应用性,切实引导和帮助我校学生合理规划高中生涯及未来职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铭,张颖.高中阶段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3):24-26.

[2]吴琼霞.走向自主和实践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20):13-15.

[4]凌斌,孙丽君,樊传浩.生涯适应力如何影响职业成功:一项调节中介分析[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12):728-735.

[5]熊丙奇.高中生职业生涯規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黄中天,吴先红.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周茹.高中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7):19-20.

[8]陈巍.中国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研究述评[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9):12-15,20.

[9]方晓义.高中生发展导航[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武岭中学,宁波,315502)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模式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