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华 祝文卿 张闪闪 张素文
大豆为人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人们重要的食品原料,食用油用兼而有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大豆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大豆种植起来比较简單,所以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得到到了大面积的种植,为我国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要想大幅度提高大豆的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增加人们的经济收入,就迫切需要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和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大豆的种植技术
1、选用良种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选用优质高产良种是大豆高产活动获得成功的首要环节。我们针对菏泽当地的实际情况,重点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合我区种植的菏豆13、菏豆14、菏豆84-5等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
2、培肥地力 大豆高产应选择土层深厚、砂质壤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生茬地,通过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不断加以改良,创建上松下实和深活疏松的高产土层。
3、配方施肥 在追施氮、磷、钾肥的基础上,补施了镁、锌、钼等微肥,以促进土壤养份平衡,满足大豆健壮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减少作物生理性病害,提高大豆品质。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长情况灵活应用。
4、精细播种 抓好了种子粒选、适期播种,足墒下种、合理密植、机械直播等播种关键技术,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5、水分管理 大豆是旱地作物,但仍需重视水分管理。必须根据气候变化及时灌水、排水,尤其开花后遇干旱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遇多雨季节应保持沟渠畅通,田内无积水。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1、蚜虫的防治措施 大豆蚜虫对于大豆的危害主要是在大豆的生长种植这段时期,温度越高,蚜虫就越猖狂,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生长,蚜虫对大豆的危害主要是大豆的植株的叶子以及根茎,但如果是在大豆的结荚期爆发蚜虫侵害,那么对大豆籽饱满度以及产量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遭到蚜虫侵害的叶片会变黄,会卷曲,会缩小,并且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植株的生长速度就会变慢,对于大豆的产量是非常不利的。此外,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罪魁祸首,蚜虫的危害繁衍传播速度极快,如果没有相关的防护措施,整片的大豆植株就会毁于一旦。所以及时防治蚜虫危害,对于大豆的健康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大豆的产量,改善大豆的品质,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霜霉病是大豆生长期间常见的病害,这种病害主要是会对大豆的幼苗、籽粒及叶片产生危害。大豆从种子发芽开始,霜霉病就已经开始感染,病菌就会随着植株叶片的生长快速的扩散,整个植株都会受到破坏,严重者植株的叶片会发生病变,首先叶片的两边就会开始出现褐色的一些病斑,但是由于大豆的幼苗期间叶片比较小,上面长出的病斑也不容易被发现,也不太明显,但随着植株的不断长大,那么它的症状就会越来越明显,而且在它的背面也会形成一层灰白色的霉层。在大豆开花的这段时间,如果霜霉病害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那么产量就必然会大受影响,因为霜霉病毒会附在大豆籽粒上,这段时间是霜霉病爆发的猖獗期,并且这段时间是雨热同季,在一定程度也助长霜霉病毒的传播,因为雨水以及潮湿的环境非常有利于霜霉病毒传播。因此为了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传播,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学会相关的农业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方法,因为霜霉病毒在大豆种子阶段就会被感染,所以对大豆种子的选择需要具有非常强的抗霜霉病毒的种子进行种植;第二种就是化学防治,要做好化学药剂的使用。
3、黄叶病的防治措施 黄叶病也是大豆作物上发病较为广泛的病害,如不及时防治,对作物生长会造成严重危害。大豆黄叶病早期发病、叶片发黄、植株矮小、不结荚。中期发病,即使结荚,也无粒,即使有粒,也瘪,造成严重减产或颗粒无收。首先是品种抗病性差异。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差异较大。紫花大豆品种的抗病性往往较强,发病轻;白花大豆品种抗病性较差,发病重。其次是连作。连作田往往存在营养元素亏缺现象,特别是缺乏铁、锰、硼、钼等微量元素,会严重阻碍大豆根系的正常生长和根瘤的形成,降低植株的固氮能力,导致地上部心叶发黄。病情由上向下发展,严重时病叶呈黄白色,产生褐色坏死斑点,甚至焦枯死亡。再次是病菌感染也是黄叶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病株根系生长不良,严重的根系发黑,茎基部有腐烂现象。一是当地一些小麦田施用的除草剂中含氯磺隆、甲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这些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致后茬大豆受到药害;二是一些大豆田发生了立枯病等病害。
(作者单位: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政府; 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政府;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东城办事处; 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东城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