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文滢
夜幕降临,街头巷尾、市井里弄的烧烤摊、大排档成了夏日的标配。就像《人生一串》中说得那样“当扯下最后的顽筋,吮掉手指上的油腥,你啃光的是生活的压力,获得的是一整夜的痛快”。夜市烧烤的畅快体验总能让人暂别白日工作的疲倦与困乏,在忘形的大快朵颐中品味生活本来的味道。
提及烧烤,从由来谈起,《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曰燧人。”燧人氏即炎帝,在人类还茹毛饮血生吞活剥的时代,用木枝钻木取火,点亮了九州大地上第一株火种。可以说,火为原始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火可以照亮黑夜、温暖身体、驱逐野兽,更重要的是,火可以制作熟食。
在陶器出现之前,烧烤是人类烹饪的里程碑,加热使得人类极大地免于细菌、病毒与寄生虫的干扰,肉食则帮助人类最终完成了大脑的进化。
聚众撸串,本就是一种古老而庸俗的本能。
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保留至今的火塘文化是其烧烤食俗最大的支撑—— 一群人围坐于火塘边,火上架着肉串,炉边的小陶罐子里茶水咕噜噜作响。在这个定格的画面中,围坐的人群化成抽象背景,烧烤香与茶水声将整个寂静的空间填满,仿若一场原始的祭祀。
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限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牛羊猪仅被作为祭祀用品,肉食炙品对普通百姓来说并不易得。到了魏晋隋唐以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撸串才渐渐走入寻常人家,“炙”法也有了新的进益。
唐宋以后,大势已成,撸串业蓬勃发展,宋《岁时杂记》记:“京人十月朔沃酒,及炙脔肉于炉中,围坐饮喝,谓之暖炉”,烧烤已俨然成为居家必备良品。大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亦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一章,专讲大观园里烤鹿肉,畅饮作诗,和今日热闹的夜市烧烤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而中国当代的烧烤业真正得到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个体餐饮从业者日益增多,一到夜里,各地的小排档就成了“加班族”的聚集处,冲天烟阵令人如在雾中。近年来,烧烤业的发展也很惊人,美团点评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2017)》谈到:“烧烤行业自2005年起以每年56.4%的速度迅猛增长,成为近年来餐饮业态中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2013年,烧烤品类迎来大爆发,2016年下半年进入平稳期。”
现如今,烧烤业已成为城市宵夜的主角儿,网络热传的“一个人撸串是心情,两个人撸串是默契”“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等段子更使夜市烧烤一时间甚嚣尘上,越来越多的网红烧烤店横空而出,吃烧烤的当代“姿势”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撸串,更是一种凝聚烧烤美食诱惑的流行文化趋势。尤其对于生活压力日渐增大的城市青年而言,夜市烧烤似乎成为他们远离压迫日常,以烤串、啤酒为抵挡,在深夜街头给自己注入的一剂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