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大学体育专业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研究

2019-08-01 04:40朱洪生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产学研

朱洪生

摘  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当前综合类高校体育专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认清综合类高校体育专业所处的环境和特点,转变观念,借鉴其它高校体育专业产学研合作发展经验,在交叉学科建设和产学研合作中寻找突破点,探索适合自己的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借助自身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大平台来促进自己产学研小平台的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  体育专业  综合类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c)-0204-04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现代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形成于美国,它是伴随着大学职能的演化而得以明确,并被大力推广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1]。产学研合作彰显了教育生产力的本质,既推动了科学知识的创新与传承,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大潮中同样面临着与产业以及社会各部门合作的重大课题。把握机遇提升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每一所体育院校需要考虑的问题。国家政策也在宏观上为教育改革创新指出方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分别提出,要“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因此,转变观念强化产学研合作,把专业发展和产业合作提高到新的高度,使其成为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当前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适合综合类高校体育专业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是综合类高校体育专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  高校体育专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

1.1 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

第一,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国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体育产业高度发展,体育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并且呈快速增长态势[2,3]。我国体育产业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专家学者和领导的重视,此后在一系列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体育产业开始快速发展[4,8]。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是2.2万亿元,增加值为7811亿元。从名义增长看,总产出比2016年增长15.7%,增加值增长了20.6%(国家统计局官网,2019.0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错综复杂,体育产业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第二,国家政策支持。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和法规,早期如1996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转化法》使产學研合作纳入法制轨道。近期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等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多部门相继或联合出台系列文件,从思想意识到专业和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鼓励高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服务社会发展。

1.2 产学研合作的内部需求

第一,培养创新人才。为社会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主要功能和首要责任。当前科技创新以及知识经济越来越深入人心,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力量。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与社会生产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加突出。作为高校的体育专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紧扣社会发展脉络,与社会需求接轨,通过创新办学模式,开设新的课程等,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人才。

第二,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和科研成果转化。作为高校教师,尤其对年轻教师而言,不光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扎实的实践能力,这是培养现代“创新性”型教师的要求。产学研结合可以为高校教师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使高校教师参与到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当前高校教师人人都在搞科研,但真正使成果转化创造社会效益的却很少,这里有制度的原因,也有论文科技含量低以及合作转化路径不畅通等因素影响。开展产学研合作可以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广阔平台和便捷服务。

第三,服务社会,合理利用学校资源,创造更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高校是知识经济的发源地,随着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日益凸显,体育专业自身或与其它专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直接服务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愿望不断增强。另外高校体育专业汇集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体育场馆、体育器材和体育仪器设备等硬件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既可以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促进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全民健身贡献一份力量。

2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产学研合作现状

2.1 体育专业产学研合作现状

高校体育专业产学研合作和其它专业一样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合作到深度合作,从小规模到规模逐渐变大的过程。但是和其它专业相比体育专业产学研合作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5]。以下是来自EPS的一组数据,我们可以从一些相关指标上获得一些信息。

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指高校从校外企事业单位获得的研究经费,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高校体育学科产学研合作状况[7]。表1可以看出:第一,近几年尽管有波动,但体育学科委托经费整体呈增长之势。第二,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学科不论整体上还是单个在高校获的经费都很低。地方高等院校经费位于部委高校和教育部直属高校之间,但考虑到地方高校的数量,地方高校体育学科平均接受委托经费水平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很多地方高校体育专业跟企业根本就没有横向合作。分析原因主要是地方高校主要服务对象是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其面对的企业规模和市场空间比较有限,另外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实力薄弱也限制了与企业等合作。第三,2014~2015年委托经费有所波动,但是2016年却陡然增加。2016年各种体育政策红利相继出台,例如《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国民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促进了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的合作。

另外,通过文献计量法,以CNKI收录的体育产学研合作研究的文献来一窥体育产学研合作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在参考前人文献的基础上运用CNKI高级检索将检索条件确定为“SU=‘产学研*‘体育”,检索年份为“2005~2018”,共检索中文文献53篇,分布如下。

从图1可以看出,对体育产学研的研究趋势是上升的,但是总体数量偏小,每年的发文量仅在个位数。这与国内体育产业飞速发展以及高校体育学科实际的产学研活动不符。这显示我们在体育产学研合作领域的动力和理论研究不足,有待加强。进一步在结果中检索,其中涉及教育、人才培养等相关文献37篇,占总检索文献69.81%。这说明当前在体育产学研合作中人们主要关注借助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来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

2.2 体育专业产学研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关于产学研合作,多来自于工、农、医等学科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对于体育科学,由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滞后,人们对体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进而影响了高校体育专业产学研合作的开展。我国自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体育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体育产业的不断壮大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以及各式各样的体育人才,迫使高校体育专业开始采取各种手段提升办学模式以应对社会体育产业发展,产学研合作成为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被不断的研究推广和实施。

第二,管理落后,对社会市场缺乏敏感。2009年上海体育学院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产学研科技园,由于管理僵化及其它各方面的原因,在经历最初的繁荣后,发展速度迅速下降[9]。另外,国内体育院校大多没有把产学研合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对待,有些院校甚至连一篇年终总结也没有,也就谈不上经验的积累和对社会市场的准确把握。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体育管理、体育医疗、体育建筑、体育材料等各种人才。但是目前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比较单一,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仍然是两大主要专业。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联合开展的体育医疗、体育建筑、体育材料、体育金融等交叉学科非常少,还处在摸索阶段。

第三,体育产学研规模较小,合作模式单一,缺乏长效机制。当前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缺乏一些顶层设计和操作指导。体育院校产学研合作整体来说规模较小,尤其是一些实力较弱的地方体育院校,合作模式主要是委托科研、技术转让与指导、技术发明等松散型合作方式。像高端的产学研联盟,建设紧密型的产学研基地,与其它机构、企业联合进行科研开发与建立实体等非常少见。

第四,缺乏对产学研的深入研究、合作动力不足。深入研究产学研合作对体育专业发展的价值,明确自身在产学研合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利益述求对体育专业参与产学研合作以及合作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效益好坏关乎企业存亡,因此积极寻求产学研合作具有非常强的意愿。而高校的办学經费,教师工资待遇等主要是国家提供,积极性上不如企业强烈。企业资助以及与企业的合作虽然能为学校和个人发展带来一些帮助但终究微不足道。另外、高校的职称评定对教师的声誉和经济收入有重大的影响。职称评定的重要标准就是教师的科研能力,但是来自国家和省级的纵向课题比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更重要,这一系列因素就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师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

3  综合类高校体育专业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探讨

综合类高校体育专业有其特殊性。专业实力上,其与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代表的国内13所独立的体育院校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有较大差距。但是数量上,国内含体育专业的地方高校有300多所,相应的师资设备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是一支庞大的力量。最后就是综合类高校体育专业所处的环境与独立的体育院校不同,综合类高校专业数量多,体育专业在这种环境中更容易借助其它专业优势强化与其它专业的合作。在产学研合作中如果单靠自己单打独斗,无论是在综合实力还是外在的影响力上,地方综合类高校体育专业都处于弱势,因此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产学研合作道路,这条道路既要具有地方特色又要背靠自身高校的综合学科优势。

关于产学研合作,国内一些体育院校规划的比较早并付诸了行动,无论是在学科建设还是与企业的合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北京体育大学于2005年创办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该专业在办学初期就决定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另外北京体育大学还创办北体体育培训公司,与蒙牛集团合作开展冰雪运动乳制品的创新研发以及质量管控等。上海体育学院从2005年开始计划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其横向课题数量和科研经费都大幅增长,2009年上海体育学院主导创办了国内第一个体育产学研科技园。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都是独立的体育院校,与国内开办体育院系的综合类高校其在学科环境和办学模式上都有较大差距。相对来说华东理工大学体育学科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经验和模式更值得广大综合类高校体育院系学习。

华东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类高校,下设体育专业。华东理工大学结合自身理工科的特点成立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加强体育学科与校内材料学院、机械学院的合作,确立以运动材料为楔入点的学科体系,多年来在产学研合作上取得显著成效,为学校争取上千万科研经费,所开发产品价值超亿元。华东理工体育专业的成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思路清晰,谋篇布局比较早。华东理工在2000年就成立了体育理论研究室开始探索体育学科发展思路,2003年确定了走体育科学与工程学科融合发展的道路,经过5年的努力与建设,2008年撤销体育系成立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年再次对院系内设机构进行调整,优化学科布局。第二、借助校内学科资源,逐步推进、有序开展。首先成立理论研究室,进行理论研究与探索。然后加强与校内材料、机械、经济等学科合作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培养新型人才。最后调整院系结构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好的理论与实践支持。第三、产学研合作方式多样。借助学校的产学研合作大平台,与国内众多企业和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与企业建立研发与推广中心、发起成立行业协会参与产学研合作联盟等。第四、引进人才重视宣传,提高影响。广泛吸纳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业界名人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客座教授、技术顾问和研发中心主任,以此扩大体育学科影响,吸引企业以及研发机构加入产学研合作。

4  地方综合类高校体育专业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

产学研合作是综合类高校体育专业发展与响应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契机与手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借助产学研合作推动自身建设,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1 重视理论研究

理论是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要从思想上认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价值,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刻把握地方综合类高校体育专业的特殊性,明确产学研合作中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利益述求。只有理论基础扎实,定位准确,才能制定清晰的行动目标,不至于在合作中走弯路,甚至产生冲突。

4.2 做好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

与其它专业相比,体育专业产学研发展相对落后。面对这种局面既要认清自己的劣势,也要把握时代机遇。在制定产学研发展规划时,可以借鉴其它专业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实事求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学研发展规划,有步骤地推进自身产学研合作发展。

4.3 重视体育交叉学科建设和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

交叉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是地方综合类大学体育专业办出特色,突破传统,形成自身发展模式的突破口。体育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交叉学科建设和研究,既可以突破体育专业限制,走出自己特色道路,又有利于借助其它专业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体育专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影响力,这对地方综合高校的体育专业来说是一次良机。综合高校具备多学科的软硬件环境,可以为体育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更好的平台。

4.4 大树底下好乘凉,借助整个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大平台,为自身专业产学研合作谋发展

当前产学研合作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综合类高校其它专业在发展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具有丰富的产学研合作经验。体育专业应该积极向其它专业学习,主动寻求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其它专业,尤其是一些优势专业创造的产学研平台来提升自己的产学研合作水平。

5  结语

当前正处于一个有利的时机,整个中国的经济正处在上升期。体育产业飞速发展需要科技創新,更需要大量创新人才。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寻求产学研合作既有外部环境的积极推动,也有内部的现实需求。面对体育专业产学研合作整体落后的局面,既要明确自己的优势也要肯定自己不足。可喜的是国内许多高校体育专业正逐渐认识到产学研合作的价值,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提升自己办学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提高自己的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科技研实力。综合类高校专业众多,这为体育专业提个了优良的软硬件环境。体育专业要抓住机遇,通过交叉学科建设走出一条独特的办学道路,通过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大平台来提升自己产学研合作小平台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艺,朱桂龙,陈凯华.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研究现状与知识基础[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9):62-69.

[2] 王治君.美国体育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中国产业信息网.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分析[EB/OL].(2017-02-18).http://www.chyxx.com/research/201702/495809.html.

[4] 王磊.新中国体育产业历史演进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

[5] 苍海,王安利,张恩铭.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产学研”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83-89.

[6] 张建新,孙麒麟,王跃.华东理工大学体育产学研合作实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8(8):108-112.

[7] 马卫华,许治.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与特点[J].科技管理研究,2010(23):109-113.

[8] 任海.论体育产业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5,35(11):13-18.

[9] 姜亮亮.高等体育院校产学研产学研发展现状及结合方式探究[J].运动,2015(21):58-59.

[10]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J].四川政报,1999(6):6-1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1.

[12]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产学研
基于“政产学研资服”一体化平台的设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苏浙沪三省(市)产学研合作研究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