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综合材料观念的多样化加深,在当代艺术的发展系谱里装置艺术、观念摄影、视觉艺术等都显现出多元发展的综合材料展示特性,在平面与立体、时间与空间、个展与群展的综合实践中,体现出材料观念性在当代艺术多维发展中的趋势与主要特征。在涉及当代艺术中综合材料的渗透和应用的激烈争论中,重要的不是受限于何种材料、何种方法,抑或是纠结于画还是制作,而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洞察力及其在有限思维空间中探索无限的能力究竟如何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材料;当代艺术;价值解析
中图分类号:J21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140-02
当代艺术的发展,常常伴随着对绘画边界的一次次试探与突破不断前进的,时至今日,材料艺术的语言、媒介、形式与观念仍在推陈出新。虽然作为传统艺术的绘画形式意味、技艺、手感乃至思想性,仍对许多艺术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纯粹架上绘画多少被视为一种保守并趋于边缘的艺术样式。在涉及当代艺术中综合材料的渗透和应用的激烈争论中,重要的不是受限于何种材料、何种方法,抑或是纠结于画还是制作,而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洞察力及其在有限思维空间中探索无限的能力究竟如何思考的问题。而且,随着综合材料观念的多样化加深,在当代艺术的发展系谱里装置艺术、观念摄影、视觉艺术等都显现出多元发展的综合材料展示特性,在平面与立体、时间与空间、个展与群展的综合实践中,体现出材料观念性在当代艺术多维发展中的趋势与主要特征。
以当下极为盛行的综合性展示为例,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个展或群展,最终总要围绕当代艺术观念展开艺术探索和理论研讨,其中综合材料式艺术探索展示的途径与手段丰富多元,让我们耳目一新。上海群展“越界”是基于绘画的同时探索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尝试。展览通过二十六位艺术家在不同语境下的实践,挑战传统框架和途径,策展理念建立在对当代艺术的媒介、语言、图像及观念的微妙延展做出判断。展览的效果出人意料,同质的差异性和异化的统一性成为展览的两条诠释路径,时而平行,时而交叉,使这个展览看上去颇有些迷幻色彩。入口处,李青的织锦作品“用现实的双目来摄取现实中的幻象”,为展览定下基调,绘画上的图示、痕迹、标记或表象并不意味着它要揭示绘画的真相,而应建立在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之上,艺术家对画面或簡或繁的处理,代表了他们对当代艺术世界的认知角度。庄辉和旦儿以各种花布样式为主角,创作了版画《中国绸缎》,旦儿还创作了身穿花内衣的女人《无题》,两组作品并置展出,巧妙地吸引观众的看点。在吉磊的绘画《倒影》、黄宇兴绘于床板上的《气泡》以及倪有鱼的《蓬莱》中,都多少带有一种类似于迷宫效应的视觉游移感。毕蓉蓉的作品《时间的灰度》是一个诗意的隐喻:果绿色的笔触在轻盈的帷幕上散落、飘荡,窗外的外滩风景若隐若现,抽象与具象难分难舍,现实与幻象合二为一。展览的主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绘画形式和材料的实验与突破”,但显然,此类展览不只满足于对艺术常规化的讨论,策展人更期望触及到关乎当代艺术本质的话题,如艺术思维洞察力、当代视觉结构、当代艺术发展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有些作品的构思和形式具有游离于内心体验和反复试验再现的效应,主题性和私密性融入其中,在其强烈视觉背后,观者深刻体会到当代艺术的思想性和观念性。这与综合材料恰当运用到艺术作品思想层面具有直接关联,此类作品大多蕴涵对文化和社会以及人类存在现状的深层思考。与往常展览不同,在仁庐举办的陆扬个展即是一场令人不安的秀,不断挑战禁忌,试探人们对于癌症的底线。不同类型的媒介包括玩偶装置、荧光上色的癌细胞标本、录像装置、霓虹灯与绘画展览空间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医院的氛围。初见时,这些癌细胞或淋巴结似乎真的如玩偶般“可爱”,但逐渐人们会觉得“不太好”,甚至“心情焦虑”。为什么观众会有这样的体会和心理活动呢?为什么陆扬要做这样的作品?《临床医学的诞生》中法国哲学家福柯认为实证主义的提出和科技的发展如现代医院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陆扬对福柯研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本书序言中的一句话:“此书与空间、语言、死亡有关,更与眼见有关,教人直视。”
在当代艺术表现途径中,综合材料艺术实践蕴含着突出的时代特点和中国传统人文关怀,这些特征使艺术作品极富视觉感染力。与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存在较大反差,打破了传统单一和固有的平面样式,综合材料艺术家使用的媒介材料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作为一位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先行者,美籍华人艺术家郑学武曾经做过不同材料的装置作品。从最初运用压、印、拍、敲、擦、写、喷、贴等多种手段“动手做”平面艺术作品,享受“做”的乐趣,再到近年三维空间中自由和随心所欲,最终他还是在“纸”这种再普通不过的材料上找到了做装置的新感觉。新的装置作品选择的纸材取自中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报纸,通过卷和搓的方法使每一张报纸变成一个纸卷儿,再着以清漆使其光亮,美观之外也是防虫咬和防潮湿,而后每八十根纸卷儿一组编结成为简,这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并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载体一一竹简的样式,他称其为世纪文本。世纪文本的完成历时两年,共使用十二万张报纸,编成一千五百个简,另配套制作有相应的明式老榆木书案十件和三十个老榆木的民间木箱,它们古朴典雅,既用以展示文本,同时也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当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报纸作为材料表达主体时,他说所有发生在当代诸如文化、科技、政治、经济等大事;明星是非和家长里短等无聊事,这些足够多的时代信息,统统承载在薄薄的一张报纸中,当今天成为过去,这些报纸已然是历史书。他认为世纪文本是记载历史的特殊的书,这里面装满了这个时代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但观众又无法去读它们,卷里内容只是一种存在而已,存在于文字与非文字、阅读与非阅读的悖论中。艺术家选择书案和木箱作为世纪文本的最终归属,是因为它们与简从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案乃读书之用,箱子用以藏书,每一个展开的简都是一幅单元文字组成的材料个体,所有的艺术材料集合将呈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体验。“世纪文本”除了在专业的美术馆、画廊展出,还历经曲阜之行。原本这套装置作品的灵感就是来自于春秋时代的竹简,人们世代参拜孔林、孔庙、孔府,时至今日,当作品置身其中,油然而生出跨越时空的诸多思考。当观者带着庄重的心情和严肃的态度观看作品,与传统文化对话时,曲阜地理位置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更具有“行为装置”的意味。从文化的角度说,世纪文本满载着当今世界的无数信息置身于神圣之地曲阜,与古老的传统文化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
当代艺术发展中的材料运用与拓展,已经成为当下很多艺术实践者研究的课题,但在具体的作过程中,每位艺术家运用材料的方式和对材料的解读各不相同,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随着实践者对媒材艺术语言的研究与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对材料的驾驭也更加娴熟,材料内涵和艺术价值在当代艺术中也被更加准确地传达出来。在人类历史与文明沉积背景下,综合材料在当代艺术发展的价值解析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哲学含义,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当代语境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心懋.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2]孙志晔.校企协同与高校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8.
[3]徐淦.装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张元.材料与表现[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