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清茜
【摘 要】赵季平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其高超的作曲技法和先进的作曲理念为他的作品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赵季平先生的创作为民族性元素在影视歌曲中的运用起到了模范作用,更是别出心裁地将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技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又独具匠心地将它们融入影视作品中,既是创新又是传承,將传统文化传播给大众,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关键词】赵季平;影视歌曲;民族性风格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124-01
一、近现代影视音乐中民族性风格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水平上的提高,还有生活内容上的充实,在丰富的文娱活动中,电影电视可以算是传播范围最广、最深入群众生活、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了,而主题曲和配乐作为剧情的烘托和渲染,锦上添花。进入新时期之后,作曲人才不断涌现,音乐学习和音乐制作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影视制作也慢慢强大起来;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娱内容的审美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这些因素就促进了影视音乐的快速发展。
现今我国的影视音乐也出现了较为多元化的风格,常见的就有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流行歌曲等等。作曲家用现代的作曲技法加入他们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再杂糅不同的音乐风格特征,经常会将不同的音乐元素“混搭”,给大众全新的体验。高水平影视作品的配乐一般都十分严谨,或结合地域特征,或与人物性格、情感、经历相结合,或与情节发展相辅相成,起到“音”与“画”相互衬托的效果,从而更能在情感上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众多风格的影视音乐中,民族风格的音乐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众不同的听觉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美好意义,从进入影视行业就一直颇受青睐,以赵季平为代表的作曲家创作出一系列的优秀影视音乐作品如歌曲《大宅门》《好汉歌》《远情》,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等。这些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音乐元素,并作为桥梁将传统的民族音乐传递给全世界。
二、赵季平影视歌曲的民族性特征
赵季平独特的作曲风格来源于他从小受到的熏陶以及他深入民间的特殊经历。他的父亲是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自幼接受艺术熏陶。音乐学院的学习让他具有了扎实的作曲功底,扎根在陕西戏曲研究院的21年间,他跑遍了关中、陕南和陕北,钻研了秦腔、碗碗腔、眉户、铜川梆子以及外省不少剧种和各类乐器。
所以赵季平在后期的影视歌曲创作中,突出传统民族风格性最多的方式就是歌曲中民族唱腔的运用和配器中民族乐器的使用。
三、唱腔与配器的使用
京剧、江南小调、秦腔秦调、陕北信天游等, 这些唱腔都是赵季平影视歌曲中民族风格的源泉。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就来源于山东地方小调《锯大缸》,曲调多用大跳音程,大气豪迈,其中的歌词“说走咱就走”也是山东方言,这种极具山东地方特色的元素,使《好汉歌》中“好汉”的形象栩栩如生。为了与电视剧主题相呼应,采取了领唱与合唱相结合的方式,既表现出电视剧中主人公的群体形象特征,也表达出了电视剧的内涵和主题。而电影《黄土地》的插曲《女儿歌》则是来源于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地方风格。这首歌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为音乐素材,把电影中黄土高原的环境烘托得淋漓尽致,也在影片中作为线索,将主人公巧翠在不同场景下的心情表达得细致入微。不仅如此,本曲将信天游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唱法上更加现代,歌曲旋律优美但是根本上还是一首信天游,这让这首《女儿歌》传唱一时,丰富了大众音乐素养的同时也传播了民族文化,一举多得。
有了唱腔唱法上的突破,歌曲的伴奏音乐同样的不可或缺,恰到好处的配器让歌曲在影视情节中起到更好的渲染效果。对民族音乐的痴迷让赵季平对民族乐器的研究也相当深入,同时他精通多门乐器,这也帮助了他在作曲时把民族乐器和西洋作曲技法完美融合,使他的作品中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大大提升,二胡、京胡、晋胡、唢呐、京韵大鼓等等都在他的影视音乐作品和交响乐中得到完美的运用。电视剧《大宅门》的同名主题曲就是京胡与现代技法相结合的典范。这首歌的创作吸收了一部分京剧元素,京味十足,很好地贴合了电视剧的主题。曲中的京剧韵味来自唱腔和配器,首先是主奏乐器京胡,京胡的音色非常有代入感,声音一出,京剧韵味立马显现出来;其次是锣鼓的运用,打击乐在京剧中占有主导地位,锣鼓的节奏带动全曲发展,《大宅门》中京胡与锣鼓相结合自然就奠定了京剧基调。《乔家大院》的主题曲《远情》中晋胡的运用也是一个相当完美的典范。
四、结语
赵季平六十多年的钻研、三十多年的影视音乐作品写作,用他的“匠人精神”为传播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赵季平说:“越是民族的东西,越要与时代同步,越要走向世界,感染世界。”他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并用一部又一部作品将民族音乐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这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也成了更多的音乐工作者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完颜羽珊. 浅析赵季平影视音乐中对二胡、京胡的应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7.
[2]刘蓉,赵季平.立足民间 回归传统——赵季平访谈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33(04):12-18.
[3]易茗,赵季平.好汉歌[J].北方音乐,2006(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