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节日的更多细节活跃在学生习作中

2019-08-01 01:30陈怡
课外语文·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习作学生

陈怡

【摘要】本文首先针对传统节日活跃在学生习作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帮助教师落实传统节日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展现,希望本文可以为传统节日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当中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传统节日;学生;习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与文明结晶,在我国的文明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教学体系当中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致使我国当前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水平较低。在这种背景下,必须探索传统节日教育的发展可行性与发展策略。

一、让传统节日活跃在学生习作中的必要性

首先,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国的文化与国外文化相互碰撞。这一过程中,我国吸纳了大量的国外文化,并且对于部分国外节日趋之若鹜。相比之下,我国的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陷入了大幅倒退,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在实践教学中,很多同学会把“元日”当成是“元宵节”,把“中元节”误当成了“中秋节”,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必须肩负起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重任。语文作为文化教育的主力阵地,自然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其次,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其中更是蕴含了我国的文化精华与思想内涵。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过程就是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以及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作用。

二、让传统节日活跃在学生习作中的有效策略

(一)走进古代诗文,体会传统节日意蕴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文化,即使时至今日也对我们的生活与文化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我国古代有着更高的地位以及更强大的影响力。因此,要想体会传统节日的细节与意蕴就离不开我国古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表达。

在古代传统节日的意义非常重大,往往与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透过古诗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节日当中所蕴藏的情感与意蕴。例如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话不但写明了七夕是有情人的节日,更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苏轼的             《水调歌头》当中,整首诗都表达了作者中秋时节渴望团聚的心情;王安石的《元日》中的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则通过诗词充分体现了古人对春节的重视,普天同庆的欢喜一览无余。由此可见,透过对古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理解,而不是只将传统节日等同为假期,明白传统节日当中蕴藏的我国的文化与意蕴才是当代学生面对传统节日应有的态度。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活动当中增设古诗词的学习,尤其是有关我国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内容。通过增设古诗词学习的方式,学生不但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增设古诗词学习可以全方位地增长学生的见识、修养以及综合的学习能力。

(二)挖掘节日信仰,启发学生敬畏心

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当中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教育完全处于教育缺失的境地,很多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不深,甚至有很多留存至今的传统节日,其名称与习俗学生们一概不知,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完全没有感受到这些节日的存在。社会上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扬几乎完全依仗法定假期,而在生活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没有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教育,甚至现在的部分家长自身也缺乏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担负起传承传统节日的重任,帮助学生认识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与信仰,让传统节日不单单只存在法定假期层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传统节日教育,向学生普及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习俗与信仰,深度挖掘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敬畏之情。

例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大节,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春节的目的在于一家人团聚,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春节起源于古老的丰收祭,人们在春节回家的目的不仅只为了家人团圆,更为了回乡祭拜祖先。家族祭祀、伦理纲常是春节自古以来的精神内涵,因此我国各地才会有在春节时期,跪拜长辈领红包的习俗。又因为春节在一年当中所处的位置正是新年与旧年交替的时间,因此在春节期间又衍生了一系列辞旧迎新的习俗与庆祝方式。

又例如,上文提到的关于“上元”和“中元”的常识性错误,其实“元”是周而复始的意思,“元日”指的是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是“一元”当中的第一个满月,因此把每年的正月十五叫作“上元节”,有赏花灯、吃汤圆儿、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热闹的传统民俗活动。而“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鬼门大开,鬼魂到处游荡,民间普遍会在这一天进行祭祖祭孤的活动,主要形式是供奉祭品、烧纸烛、放河灯等。“上元”和“中元”看似差之毫厘,实际谬以千里。

(三)搜集节日物品,传承节日风采

在传统节日当中有着非常多的衍生物,这些衍生物有些是为了庆祝,有些是为了娱乐,有些是为了品尝,有些则是为了寄托。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当中,这些衍生物早已与传统节日本身融为一体,成为我国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让传统节日的细节活跃在学生的习作中,就离不开对于传统节日物品的整理与认识。很多传统节日用到的物品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了,而有一些则融会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收集整理传统节日中会用到的物品,例如春节时的鞭炮、灯笼、桃符等,清明时节的风筝、空竹等。学生自主整理之后,由教师进行汇总,将学生查找的資料汇聚到一起。此时学生们会发现传统节日的衍生物品种类非常繁多,只要稍加想象就可以感受到古人度过传统节日时的热闹,同时对传统节日产生新的认识。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传统节日的风采,语文教师可以与手工教师开展联动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样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物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参与热情,还可以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风采与文化气息。另外,也不能忽视传统节日的特色美食,它们也是传统节日衍生物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现在看来具有更高的传承度与影响力,例如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等。这些特色的传统节日美食时至今日已经化为了节日的符号,但是仍然有很多食物没有引起社会广泛的认识,例如清明茶、雄黄酒、月亮饭等。针对美食,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部分课上时间举办一场小型的传统节日美食大会,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并进行一定的介绍,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其对中国传统节日产生更深入的认识。

(四)布置专题作业,增强节日体验

作业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载体,因此在作业中增设传统节日的专题作业,可以让传统节日在学生习作当中具备更强的生命力。专题作业的开展需要具备匹配度与针对性,例如在清明节就应该策划关于清明节的专题作业,而作业形式也应该与相应的传统节日文化相互联系。以清明节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踏青作业,让学生利用清明假期去踏青,并且写下自己的踏青感受,形式不限。学生可以使用记叙文,也可以采取作诗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踏青故事与心境。而在春节则可以让学生以“除夕”为题创作一篇文章,写下除夕当晚自己的家庭是如何度过的,也可以在文章中写下自己对新年的展望或者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在端午节,教师可以以端午节起源为专题策划方向,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以屈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通过专题作业策划的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地了解已经被忽视的传统节日,并且从传统节日中汲取养分,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与文化风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教育对我国学生的文化学习、品质提升与能力培养都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增设传统节日具有可行性。在这种情况下,一线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开发更有效的传统节日教育方式,同步提升我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水平与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宏林.让传统节日文化向语文教学的纵深处渗透[J]学语文,2017(4).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习作学生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