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界定及其时代启示

2019-08-01 01:15杜瑞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时代化西方经济学

杜瑞

摘 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更是与后来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几种价值论有着明确的界限。本文界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古典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和价格论的理论界限。深入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各种价值论的界限及其内在的历史逻辑,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化的不少启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西方经济学;时代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033-03

马克思的整个政治经济学体系建立在他的劳动价值论之上。他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的科学观点,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彻底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劳动二重性学说,即将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劳动形成两种价值,即具体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价值。“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可是长久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在本质上理解,抓住马克思的只言片语进行片面的理解,使得许多问题变得混乱起来,有必要对此加以澄清和界定。

必须明确的是,我们讨论的价值是经济学中的价值,不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虽然在不同的经济学说里面对于价值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价值范畴在经济学中必须有明确的界定,否则经济学说体系无法建立起来,比如在马克思那里,“经济学所知道的唯一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则是一种主客体关系,虽然不与经济学的价值概念完全排斥,毕竟所指向的是不同层面的东西,不可与之混用,否则将会造成经济学说体系内部的混乱,在理解上会造成重大的偏差。

在经济学内部,价值范畴是一个纷争四起的战场,可以说,一种经济学说之所以不同于另一种,其根本之处就在于对价值的理解和界定的不同。关于价值的实体,主要有四种回答,据此形成了四大派别,分别是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每个派别内部又各有纷争。此外,还有不承认价值只承认价格的各种价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更是与后来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几种价值论有着明确的界限。在西方经济学界,不管哪个派别,都不对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做真正的区分,往往把三者当作同义语混在一起。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既肯定三者的联系又强调其中的区别,严格划分它们的界限,不能混淆起来。明确这些界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各种西方经济学说的本质,而且在逐步明晰界限的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的理解,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各种价值论的界限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界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是经过科学抽象的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劳动,古典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是具体的单纯自然劳动。

古典劳动价值论最早由威廉·配第提出,经过亚当·斯密,由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任何地方也没有明确地和十分有意识地把体现为价值的劳动同体现为产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区分开。”古典劳动价值论以具体的不加区分的劳动作为价值的实体,没有形成抽象劳动范畴。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遇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工资的价值总是低于劳动产品的价值,即解释剩余价值的来源;第二,为什么使用不同劳动量的资本获得了等量的利润,即说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这两个矛盾在古典劳动价值论的范围内是不能解决的,由此导致了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破产,为后来的庸俗经济学打开了大门。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针对其缺陷,严格区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区分了价值与价格(交换价值),创造了劳动二重性学说,明确价值的实体是抽象的生产劳动,科学地论证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论证了是什么劳动并且怎样创造了价值。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研究了劳动形成价值的特性,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并确定了价值不外就是这种劳动的凝固。”正是经过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得以建立起来。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的界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元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是多元价值论。

生产要素价值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具体表现为“三位一体公式”,即劳动产出工资,资本生出利息,土地生出地租,认为商品的價值是由资本、土地、劳动三要素各自创造或共同创造的,因为它们共同创造着价值,所以各要素获得收入都是合理的。在这里,隐含的逻辑是:凡是对价值创造有作用的要素必然要取得价值分配的相应份额。这一逻辑的错误之处在于,价值的分配可以有特定的比例,但是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离开任何一个要素生产过程都不能进行,如何确定某种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贡献的比例呢?在生产过程中,所有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共同生产出产品,这种结合的形式完全是由生产本身的自然性质决定的,不是由各要素的资本构成决定的,也就是说各生产要素的结合是一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而不是由资本分配到各要素所形成的量的规定性。再者,生产要素价值论对生产要素的规定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看到,就生产过程的物质形式来说,真正起作用的是生产资料、劳动、土地及其特定的组织形式,不包括资本。资本属于生产过程本身之外的社会存在,可以表现为各个生产要素,但绝不是生产要素本身。总之,第一,混淆生产的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把资本混同于生产要素之中;第二,根据生产要素的社会占有形式机械地推出商品价值的占有形式,这就是生产要素价值论掩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的奥秘。

恩格斯说:“价值学说是经济学体系的纯洁性的试金石。”生产要素价值论对于价值的实体没有明确的规定,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各要素各自创造出来的价值的总和,而各要素创造了多少价值是根据生产的资本构成比例倒推出来的。这就是多元价值论,这样的价值论丧失了体系的内在一致性,混乱不堪,可以随意解释。

在马克思那里,从来没有否认过各类生产要素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作用,但是只有人类的劳动是唯一的能动的生产要素,形成价值的唯一的实体,生产资料作为凝固的劳动在生产过程中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这样一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是一元价值论,将抽象的人类劳动确定为唯一的价值实体,是符合现实历史进程的正确的理论规定,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第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界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区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效用价值论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认为使用价值就是价值。

效用价值论其实是与生产要素价值论结合在一起的,只不过前者侧重于商品价值的实体,后者侧重于商品价值的构成。效用价值论分为客观效用价值论和主观效用价值论两个阶段。萨伊的生产要素价值论是客观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这样造成的一个必然的理论后果就是认为土地等自然要素也具有价值,好像使得马克思“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说法不能成立。其实这是不区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结果。在马克思那里,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

边际革命之后,主观效用价值论取代了客观效用价值论。核心观点是价值的源泉在于商品的效用和稀缺性,认为需要决定价值。既然认为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当然就可以认为价值由需要决定,而需要则是人的主观感受,这就是“需要价值论”,也就是主观效用价值论。它忽略了一件事实,就是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因而不能从量上加以比较。主观效用价值論的根本错误之处同样在于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界限。

第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供求价值论的界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决定于生产领域,供求价值论中的价值决定于流通领域。

供求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市场供求的变化,是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状态,这样商品的价值就是根据市场竞争的结果事后决定的,是一种关系的范畴,已经没有了质的规定性,只剩下了量的规定性,并且这种量还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其实在这里价值的实体已经被取消了,价值仅仅被归结为价值的形式,变成了价格的同义语,只需将价值换成价格,做一些文字的调整,就变成价格论。

对此,马克思指出:“供给和需求只调节市场价格一时的变动。供给和需求可以说明为什么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会涨到它的价值以上或降到它的价值以下,但决不能说明这个价值本身。”能够说明价值的只能是在商品生产领域,只能是生产过程中人类劳动的使用。

第五,还有彻底否定价值范畴的各种价格论。最为突出的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价值论(实际上已经不是价值论了),他根本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说成是“一个多余的弯路”和“糊涂思想”,“对于经济分析毫无意义”。他不懂得劳动二重性的道理,否定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可以归结为同质的抽象劳动,否定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混淆价值和价格的区别,仅在价格上兜圈子,否定价格的基础是价值。

诚然,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并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却具有价格的形式。马克思写道:“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们的占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并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的形式。因此,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股票价格、债券价格等虚幻价格也在增多。对于这些只有价格形式的情况我们不能用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去说明,认为劳动价值论一定要解释所有经济现象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强行用劳动价值论机械地解释只会适得其反,其实是一种没有真正理解劳动价值论的表现。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化

马克思说:“价值没有在额上写明它是什么。不仅如此,价值还把每个劳动产品转化为社会的象形文字。后来,人们竭力要猜出这种象形文字的含义,要了解他们自己的社会产品的秘密,因为把使用物品规定为价值,正像语言一样,是人们的社会产物。后来科学发现,劳动产品作为价值,只是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的物的表现,这一发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划了一个时代,但它绝没有消除劳动的社会性质的物的外观。”马克思破解了价值之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经济事实的不断涌现,人们往往又步入新的迷雾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一成不变的学说,它应该而且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获得自己新的表达,廓清新的迷雾。相比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当今的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新的巨大的变化。比如主权信用货币的出现,使得交换价值与价格的分离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产业资本的主导地位不再,世界经济进入了金融主导的时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新的劳动领域不断出现,服务业成为就业的主流,等等。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如何用劳动价值论予以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怎样的,这些都是亟须做出解答的现实问题。

深入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各种价值论的界限及其内在的历史逻辑,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化的不少启发。

第一,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理论研究。马克思不止一次提到,他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抽象法,“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通过科学的抽象把握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来研究事物,在统一的表象之下看到两重性,比如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商品价值分为价值和使用价值,又区分了价值的生产(可能性)和价值的实现(现实性)两个阶段,区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等等。正如列宁所说:“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第二,坚持人民立场,关注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同于标榜为“实证科学”的西方经济学,始终贯彻着为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我们必须始终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定立场不动摇。

第三,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不能否认西方经济学中有科学的成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吸收这些科学成分便会成为故步自封的毫无生命力的理论,失去指导意义。西方经济学说抽象掉反映资本雇佣和剥削劳动的生产方式本质和阶级属性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注重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性,指导市场经济运行,变成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所谓“纯经济学”“实用经济学”“市场经济学”。虽然这种经济学不注重分析经济体系的内在本质联系和阶级对立关系,但是能够反映整个市场体系各部分间的关系,反映各种微观经济变量和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经济间的联系,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導。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必须要认真研究。

第四,理论研究必须具有科学精神。事物的本质不会直接表现出来,需要我们以科学的精神去研究。“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就要求我们要像马克思那样深入社会深处和事物的本质层面,在对生产过程的严密细致地考察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完成这一任务靠的不是灵光一闪,靠的是长期艰苦的研究工作:“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35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91,98,12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4,323.

[5]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杨圣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5

[7]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5.

[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9]丁霞.1830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学是庸俗经济学吗[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6(3).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论时代化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当代意义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活体现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劳动公有制是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可能出路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