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传统电视新闻的“黏性”

2019-08-01 08:10张宏宇
记者摇篮 2019年5期
关键词:故事性现场报道黏性

张宏宇

【摘 要】增强传统电视新闻的“黏性”,不仅是新形势下加强电视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占领宣传主阵地、实现成风化人的需要。通过对传统电视新闻的调整改革,也将使电视行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逆风起航。

【关键词】开机率   优化规范会议报道   挖掘有亲和力的新闻   现场报道   社会新闻   深入策划   故事性

如今,各地方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收视率下滑。绝大部分地方电视台的办台方针是“新闻立台”。收视率下滑,固然有新兴网络媒体挤占新闻空间的因素在内,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传统电视新闻的“黏性”在逐渐丧失。

关于增强传统电视新闻“黏性”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新闻结构和表现形式的调整改进。

一、优化规范会议报道

会议报道,一直是地方电视新闻的重头戏,也是传播各地党政声音的主阵地。会议报道在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中不可或缺,也是当地党委、政府看重的主阵地。但是长期以来,会议新闻,结构相对简单,语言不够接地气,很难获得受众的认可。优化会议报道,是传统电视新闻改革的重头戏之一。笔者以为,首先,应大幅减少会议报道的篇幅和时长,对于内容空泛、没有指导意义的会议类时政报道,将其摒除在新闻内容之外。对于方针政策性的会议新闻,撷取核心内容,做好解读,这样才能使会议报道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得到受众的认可。

这方面,《辽宁新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辽宁新闻》非全省性重大活动的会议新闻,除特殊重要内容,其他不予报道,这样一方面减少了篇幅,给其他有吸引力的新闻腾出空间;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会议内容和与会人员打卡似的露面,让节目具有更大的可看性,进而增加了电视新闻的“黏性”。

二、眼光向下,挖掘获取有亲和力的新闻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新,唯其新,才让受众有了解的欲望。同时,贴近百姓,说百姓所思所想,让“人”和“事”成为新闻的主角,让受众真正感受到,这就是身边的真事。没了说教,多了讲述,新闻的“黏性”自然随之增加。要想挖掘出有亲和力的新闻,就需要记者眼光向下,不辞辛苦,多走多听多思考,让镜头代替文字描述,这样才能够使新闻自然、生动、亲切、有感染力。

比如,现在很多新闻节目,尝试开设《走基层》之类的新栏目,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让事件作为引领,让内容作为主体。鞍山台此前采制了题为《爱心爸爸的“爱心账”》的连续报道,新闻没有按照以往典型人物具体事件的罗列方式,而是巧妙地选取了爱心爸爸多年来收支的账本,这一生动的生活细节,通过算账盘点,把爱心爸爸收养助养贫困儿童的巨大支出,呈现在受众面前,通过小角度的切入,让大家真实地感受到,多年来,爱心爸爸巨大的无私付出。从百万富翁,到靠摆水果摊支持孩子们求学发展,一位有担当、有爱心,热衷公益事业的朴素市民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不仅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还起到了弘扬正能量,引导群众关爱贫困家庭的效果。这篇报道获得了当年辽宁省广播电视大奖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三、增加现场报道和社会新闻比重

现场报道,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如今的新闻报道中,应该更多地呈现出来。直观、生动是现场报道的主要特点。如今,火爆异常的直播,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家对现场报道的重视。每年春晚前夕,直播彩排现场等的探营类新闻,都会引起观众对即将呈现的文化大餐的期待,获得很高的关注度和收视率。类似的现象表明受众希望了解第一现场,希望准确真实地掌握新闻事件的清晰脉络,希望直观地面对新闻主体。对于热点和突发事件,现场报道能够实现第一时间传递基本信息,率先获取新闻资源的首发优势,而这正是电视新闻的长项。我们应该把握这一优势,充分利用,更好地吸引受众,引导舆论,通过灵活生动的现场报道,提高新闻的关注度,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社会新闻,作为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最易拉近受众与新闻的距离。增加社会新闻的比重,也是贴近群众,践行“走转改”的具体行动之一。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新北方栏目,因为大量采制民生新闻,成为老少咸宜的节目,受到不同层面观众的喜爱,收視率高居各类新闻节目的前列。

四、强调主题报道的深入策划,突出故事性

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成就的主渠道,各地方电视台承担着众多的指定性宣传任务。如何让这些反映党委、政府主要工作大格局、大构架的节目,不流于表面化、说教化,真正达到吸引人的目的,让党委、政府的思路、成果,普遍被受众认可接受,需要我们在新闻实践中深入策划。通过合理有效生动的策划,一方面可以优质地完成党委、政府交付的宣传任务,另一方面可增加新闻内容的“黏性”,需要我们在全面掌握新闻脉络的前提下,删繁就简,做好架构,突出新闻的故事性。故事性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吸引力自然而然地随之提高。

2018年底,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辽宁广播电视台策划了《长子逐梦》大型主题报道活动。由于时间紧、主题宏大,很容易将报道引向空泛的总结。节目的策划人员摒弃了以往的宏大叙事手法,而是采用一个又一个的人物故事,串联起了10集报道。比如第二集《重生》,节目以细腻的故事手法,选取了“东方鲁尔——沈阳铁西”老工业区的几名老职工以及他们子女的生活、工作变迁作为切入点,通过一个个故事,串起了当地群众跌宕起伏的人生变化,展现了老工业区人民的迷茫、奋起和重生。通篇报道,清新生动,不靠罗列数据让受众迷惑,而是通过身边点滴小事,唤起大家的认同。在没有前期大规模宣传的情况下,节目一经播出,立即受到了受众的喜爱,甚至不少人形成了锁定频道等下集的收看习惯。

好的策划,故事性强,贴近群众,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把报道和受众“黏”在一起的效果。

五、总结

增强传统电视新闻的“黏性”,核心的内容就是让新闻更有趣味性,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自说自话。通过换位思考,弄清受众的需要和喜好,从而实现有的放矢的策划、撰写、采制,使新闻更有吸引力。这样,不仅增加节目的“黏性”,也能更好地扩大宣传主阵地,达到成风化人的效果。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故事性现场报道黏性
富硒产业需要强化“黏性”——安康能否玩转“硒+”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探究故事性儿歌对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的促进作用
玩油灰黏性物成网红
基层农行提高客户黏性浅析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