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检刺激用于脑梗塞卧床便秘病人的应用效果

2019-08-01 01:27张淑琴
中外医疗 2019年12期
关键词:腹胀便秘护理满意度

张淑琴

[摘要] 目的 探究脑梗塞卧床便秘病人采用指检刺激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抽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入脑梗塞卧床便秘患者60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指检刺激,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时间、排便频度、腹胀缓解时间及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为(1.24±0.41)、(1.69±0.45)d,短于对照组(1.96±0.64)、(2.04±0.74)d,观察组排便频度(1.89±0.24)次高于对照组(1.32±0.21)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9,4.213,9.789,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6,P<0.05)。 结论 对脑梗塞卧床便秘患者予以指检刺激,能缓解便秘症状,提高排便频次,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关键词] 指检刺激;脑梗塞;卧床;便秘;腹胀;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4(c)-014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in bedridde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0 bedridde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they were divided to control group (n=30)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0).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 addition to the former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The defecation time, defecation frequency, relief time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defecation time and relief time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ned while the defecation frequency was increased [(1.24±0.41)d、(1.69±0.45)d、(1.89±0.24)times vs (1.96±0.64)d、(2.04±0.74)d、(1.32±0.21)times],(t=5.189,4.213,9.789,P<0.05).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 which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83.33%), and the difference made sense (χ2=9.886,P<0.05). Conclusion The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can relieve the constipation symptoms, increase the defecation frequency and improve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Bedridden; Constipation; Abdominal distens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腦梗塞作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随着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具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且发病后期常常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便秘。便秘早期表现以排便检查、粪便量少、干结、排便困难[1]。相关调查结果提示[2],对部分脑梗死长期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几率高达85%,引起上述主要因素为脑梗塞导致患者肢体障碍,长期卧床导致胃肠道功能下降引起便秘。现阶段临床往往通过灌肠、服用番泻叶等措施干预,但临床效果不显著。相关研究表明[3],对脑梗死患者予以肛门指检刺激,能提高排便率,缓解便秘。该文就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收入60例脑梗塞卧床便秘患者采取指检刺激效果进行以下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抽取该院收入脑梗塞卧床便秘患者60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诊断为便秘患者;②经过患者、家属同意后自愿参与该次研究;③无影响该次试验开展相关疾病;④该次试验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一般资料不全者;②治疗依从性差,不愿配合临床医护人员;③无意识、言语障碍患者。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4~81岁,平均(72.5±3.4)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5~82岁,平均(73.8±3.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取对中度、重度便秘患者,护理人员操作前嘱咐患者排空小便,了解患者年龄、饮食习惯等。同时予腹部按摩: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并协助患者将两腿部屈曲,腹部处于放松状态,护理人员站立在患者左侧位置,双手重叠下放置于右下腹部,轻轻按照肠道走向对腹部按摩。按摩期间保持力度适中,以腹部下陷1~2 cm为宜,逐渐加大按摩力度,直至患者出现便意。后每日固定按摩次数为1次,共计10~15 min,并用餐后半小时内结束,开展有效腹部按摩能促进肠道蠕动,进一步缓解便秘针状。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操作上予以护理干预,具体方法有:①用戴手套食指蘸取石蜡油,轻轻对患者肛门、肛周进行按摩,操作顺序为顺时针5~6次,逆时针5~6次,肛门适应刺激后,肛管括约肌松弛予以患者肛门指检,检查患者肛管、直肠是否存在内痔、息肉等,了解患者肛门括约肌紧张程度、直肠走向,当患者有便意后,嘱咐患者排便。对未排便患者,依据指检结果予以针对性处理;②饮食、饮水指导:嘱咐患者餐前空腹状态下饮水300~500 mL,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 500 mL,嘱咐患者多吃韭菜、芹菜等粗纤维食物,叮嘱患者饮食中以韭菜、芹菜等粗纤维食物为主,并每日维持膳食纤维总量为50 g以上,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对无糖尿病患者可早餐、午餐后进食500 g水果;③每晚指导患者进行30 min左右排便训练,如肛缩运动、肛门按压等。开展有效排便训练措施干预,对患者肛门括约肌力量增强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利于干硬粪便排出。指导长期卧床患者床上练习排便,以帮助患者后续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时间、排便频度、腹胀缓解时间。同时对护理后满意度进行比较,采用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主要可分为以下3个标准:①满意(80~100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59分),(满意+一般)/例数×100.00%=总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数据计算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n(%)]表示、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便秘缓解时间、排便频度、腹胀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排便频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临床上脑梗塞发病率逐年上升,多数患者发病率存在便秘,主要症状表现为便意少、便次减少、便硬、排便不净等感觉,为患者造成不舒适感。同时应脑梗塞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引起主要因素与上述人群器官解剖上出现退行性改变,则生理功能普遍降低,引起便秘。一旦排便出现困难,粪便长期处于干燥、硬结时,会直接、间接造成肛门直肠疾病,常见为直肠炎、肛裂、痔等,临床部分患者往往会因便秘因素,机体肠道内部致癌物质长期不能排除,增加直肠癌等疾病患病率,早期干预期间,便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因此,早期开展有效护理措施,能进一步缓解便秘症状。现阶段对上述并发症缺乏针对性治疗措施,加上临床部分患者治疗干预中,缺乏有效、针对性护理干预,导致便秘反复发作,影响到脑梗塞预后[4]。

饭后1 h为胃结肠、十二指肠反射时间,食物进入肠道后,大肠会强烈蠕动,因此,又称之为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往往持续时间总计为15 min,此时作为排便最佳时期。一旦粪便抵达指肠,肠道受到一定刺激并扩张,骨盆神经兴奋下传至脊髓神经,直肠蠕动肛门放松引起排便反射。引起人体排便反射控制中枢为大脑,当与外界不适应情况下会抑制排便反射,往往1 min内会使便意消失,若蓄意排便则由意识控制,造成肛门括约肌松弛。多数情况下,引起十二指肠结肠反射主要在饭后30~60 min内,饭后处于胃肠道蠕动下开展肛门指力刺激,对直肠壁黏膜感受器定时进行刺激,类似于粪便刺激,传至冲动经盆神经、腹下神经,后传至脊髓腰骶初级排便中枢,上传至大脑皮质,造成便意、排便反射。因此,开展肛门指力刺激训练,能训练排便习惯,促进正常排便。部分研究表明[5],对上述患者早期予以有效措施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肛门指检作为现阶段医师开展检查一项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临床检查措施,准确肛门指检,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 cm肛门、直肠是否存在病变。相关研究表明[6],对脑梗死便秘患者予以肛门指检刺激,能进一步提高排便率,缓解便秘。

该文研究表明,对临床脑梗死便秘患者予以指检刺激基础上联合护理措施干预,能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提高临床排便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为(1.24±0.41)、(1.69±0.45)d,短于对照组(1.96±0.64)、(2.04±0.74)d,觀察组排便频度(1.89±0.24)次高于对照组(1.32±0.21)次(P<0.05)。贾玉梅等[7]研究中表明,对临床60例长期卧床便秘患者,一组开展常规开塞露干预,另一组开塞露干预基础上联合指检刺激,结果证实,指检刺激下,排便时间由常规开塞露1.42 d缩短至1.12 d,腹胀缓解时间由1.34 d缩短至1.21 d,通过指检刺激患者整体排便量增多、排便时间缩短,便秘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与文章研究一致。文章中3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每日直肠刺激,其中28例患者1~2周能解除便秘,能达到规律性排便习惯,当1~1.5个月后,患者可逐步养成规律性排便习惯。通过直肠指检干预,护理人员可通过对直肠刺激来促进患者排便,同时,可依据直肠指检判断患者便秘类型,依据结果可予以有效处理措施干预[6]。同时,直肠指检应用过程中,可对是否存在肠道疾病加以诊断。后续联合临床护理措施干预,通过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速度,可提高排便率,督促患者多饮水、多食用粗纤维食物,能刺激肠道诱发排便反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排便训练,能固定排便时间,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排便训练开展主要原理是利用规律外在刺激,进一步促进胃肠道蠕动,进而可引起一连串排便动作。因脑梗塞人群多见于老年患者,又因长期卧床因素,自身消化系统功能减退、腹壁肌、膈肌、盆底肌以及肠平滑肌功能相应减弱,肌张力下降,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直肠粘膜敏感性下降降低。通过每日指检刺激操作,可增加直肠粘膜敏感性,可利于排便反射形成[8]。

文章表2得出,通过临床指检刺激下联合有效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一系列措施干预,可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指检交流,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相应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易惺钱等[9]研究中证实,对便秘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期间加强与患者之间沟通协作,详细了解干预过程中不适感,能相应作出调整,满意度由原来未开展指检刺激84.6%上升至94.8%,证实通过开展指检刺激能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整体满意度。对脑梗塞便秘患者,通过临床指检刺激作用下并联合有效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便秘起着积极意义,可降低便秘发生率,利于脑梗塞患者病情恢复。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培训护理人员,要求训练者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流程。予以患者排便训练操作中,如第一次训练后患者未排出大便,可重复用指力刺激、腹部按摩。若指检刺激过程中,患者头痛、高血压、冒汗时,可立即停止腹部按摩及指力刺激,协助患者坐起测量血压,对症处理时能稳定患者病情,必要过程中可予以患者小量不保留灌肠,应用止痛药物人工挖除大便[10]。

综上所述,对临床脑梗塞患者予以指检刺激作用下联合护理措施干预,能缓解便秘,促进排便,同时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亚勇.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致便秘的护理体会[J].浙江医学,2016,38(12):1035-1037.

[2]  张丹静,姜雨婷,冯雪等.老年功能性便秘管理相关循证指南的质量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5):1828-1834.

[3]  刘涛,万琼.集束化排便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便秘的干预[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z1):234.

[4]  蒙桂琴,汪莉,杨羚,等.指叩百会穴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便秘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34):4257-4260.

[5]  茹克亚古丽·买买提,帕丽达·买买提,高彩云,等.用手微振动护理方法在废用综合征患者便秘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7):1293-1296.

[6]  龙泽芳,高静慰,梁燕,等.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便秘护理中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4):569-571.

[7]  贾玉梅,王紅美,顾娟,等.生大黄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在脑卒中后便秘护理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173-174.

[8]  王界璇,蔡伟.结直肠手术在慢性便秘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3):276-280.

[9]  易惺钱,陈晓凡,乐毅敏,等.运动疗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4):457-460.

[10]  姜军,陈启仪,冯啸波,等.金陵术治疗顽固性便秘1100例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1):13-20.

(收稿日期:2019-01-29)

猜你喜欢
腹胀便秘护理满意度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剖宫产术后腹胀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大黄附子汤治疗犊牛便秘研究
生大黄脐疗对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四磨汤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腹胀的疗效观察
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