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花
通常来说,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是为了在学习新课之前可以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预习课文发现了难处,可以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向教师提问得到解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上课的时候对于课堂的重点也能有及时的反映和一定的把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达到高效的学习。小学的语文基础关系到学生未来语文学习的好坏,所以在小学阶段就需要抓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前预习入手,加强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效率。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行为是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学生在所有科目的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都有课前预习的环节。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信息和文章的内容,以及对于课文的一些疑问,在通过阅读了这些基本信息之后,都有了很好的了解。那么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到学习课文的轻松,以及对课文掌握的自信。因为前面的良好预习使得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习起来相比没有预习状态下的学习会轻松许多,同时教师也会感觉到学生预习过后的良好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感到教学的轻松。所以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师就需要做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小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都知道,只有强大的学习兴趣才会让学生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现在许多小学生往往只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却没有课前预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有些语文教师也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不足,所以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也没有用心地预习,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因为学生的学习情况感到课程教授的难度,就会放慢速度来进行讲课,这样就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进度,同时也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讲解。
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不正确,也是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课前预习是为了掌握学习的内容和知识要点,所以学生需要采用正确的预习方法才能掌握预习的要点。但是目前很多小学生的预习方法是存在问题的,所以预习的效果不理想,导致学习的知识不完整,给学生的整体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得学生的预习水平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许多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没有真正的看进去,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学生无法回忆起预习的内容,这是因为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没有深入理解课文,没有将课文中有问题的地方标注出来,等着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进行解决,而是粗略地进行课文的阅读,认识一些生字词,觉得这就是预习好了课文。也就是说,许多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地进行预习。
三、提高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教师要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进行学生课前预习的引导时,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多多地沟通交流,通过交流,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哪,从而可以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九寨沟》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对九寨沟的好奇心,充分地激发起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就可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预习课文,这对于之后的教学就有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在对课文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学习,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同时在预习时候碰到的问题,学生也会在第二天的课程教学中得到解答。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主动地和学生做朋友。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教师更加亲近。教师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来进行教学。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预习计划,并请家长帮忙监督,然后慢慢地做到不依靠家长,自己自觉地完成预习任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地指导学生的预习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总之,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部分的教学,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预习,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