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忠
(菏泽市中医医院 风湿科,山东 菏泽 274002)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骨质疏松属于全身性骨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易发生骨折及骨脆性增加,发病原因为患者骨强度下降、骨量低下以及骨微结构破坏。风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自身疾病特点,极其容易发生骨质疏松[1]。本文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风湿病并发骨代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对研究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风湿病并发骨代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1-75岁,平均(60.27±8.34)岁。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②伴有精神异常或阿尔茨海默病;③伴有十二指肠溃疡、多发性骨髓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其他肿瘤疾病;④肌酐清除率<35 mL/min。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骨质疏松症及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或者有脆性骨折史;②均符合L1-4或股骨颈骨密度-25 给予浓度0.9%的10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输注后均采用浓度0.9%的250 mL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管,然后采用唑来膦酸5m g进行静脉滴注,滴注的时间控制在150 min以上。用药治疗当天医护人员需嘱咐患者多饮水,将全天的总液体入量控制在2500-300 mL之间。同时还需要为其补充剂量为1500-300 mg/d的碳酸钙、阿法骨化醇0.5 ug/d或骨化三醇0.25 ug/d。 比较患者药物治疗前后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情况,观察所有患者急性期不良反应。 经SPSS 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计数资料以%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形式展开,进行t值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tPINP 、β-CTX、OCN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情况比较(±s) 时间 β-CTX tPINP OCN治疗前(n=80) 0.66±0.21 25.40±5.61 14.63±4.41治疗后(n=80) 0.51±0.13 14.57±4.72 12.79±5.39 t 5.4321 11.1872 2.3631 P 0.0000 0.0000 0.0193 80例风湿病并发骨代谢患者中,共35例(43.7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以发热、头痛、肌痛以及关节痛为主,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所有患者急性期不良反应观察[n(%)] 唑来膦酸能够对破骨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作为骨吸收抑制剂在药效作用较长时间后仍能对成骨细胞活性起到抑制,从而降低tPINP 、β-CTX、OCN等骨代谢指标[2]。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唑来膦酸5 mg静点治疗里,患者的β-CTX、BALP及PTNP平均水平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而采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其骨代谢指标则保持相对稳定,也就是说采用唑来膦酸治疗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低于采用安慰剂治疗组别。 80例风湿病并发骨代谢异常患者均完成输液治疗,无任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输液过敏反应。所有患者在输液后的随诊期间,经检查其血象、肝肾功能以及血钙磷水平均处于正常水平。35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有20例患者因出现急性反应而给予药物干预。在研究中发现急性期反应最为明显的是发热,19例发热患者视情况在临床上给予其解热镇痛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且大部分患者为口服用药;其中3例患者发热伴全身骨痛与关节痛,经口服用药无效后给予其静脉滴注如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等非甾体抗炎药1 w后,症状得到改善;9例恶心患者服用多潘立酮治疗;5例出现呕吐的患者给予其口服甲氧氯普胺;2例心率偏快且伴有心慌患者,经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未见任何异常状况后,给予其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12.5 mg治疗,2次/d。所有发生急性期异常反应患者均在治疗的2 d后症状得到改善而停药。 为了能够减少患者因服用唑来膦酸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予以防范:①所有患者于输液当日应充分地做好水化工作;②对于用药治疗患者予以认真筛查,风湿病患者在服用药物后更容易出现肝、肾功能以及血异常状况,因而对所有患者在用药治疗前需要做好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3];③对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可将输液安排在激素使用后;④详细地告知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药物反应,使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⑤用药治疗前应预先处方非甾体抗炎药或解热镇痛药物,患者在返回家中出现的轻度反应可自行服用药物以缓解;⑥机体敏感者在输液前可应用少量的糖皮质激素。 综上所述,风湿病并发骨代谢异常者可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安全有效,无严重的急性期异常反应。值得临床大量推广。1.2 一般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情况
2.2 观察所有患者急性期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唑来膦酸对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
3.2 急性期不良反应分析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