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斯嘉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工业图式化的生产模式已经渗透到全球各地各个文化领域,文化日渐趋同,丧失独特性。而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进行伪装蒙昧大众,而大众可以通过启蒙冲破文化工业对人的支配。
关键词:文化工业;阿多诺;图式化;现代性
文章编号:978—7- 80736 - 771 -O(2019)03 -146 - 02
引言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性俨然成为整个时代发展的核心,人类文明相继驶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现代性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人们意识到在这种飞速发展中,人类并没有进入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陷入野蛮之中,人们丌始对其进行深刻反思。当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试图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发觉当代阶级的文明正在崩溃,文化的进步正呈现出走向其对立面的趋势,文化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而文化工业则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8世纪中期,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开创者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姆在《启蒙辩证法》中首次提出文化工业”这一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义化的过度商品化、标准化。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以理性原则为核心建立起米了一系列对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反思认知体系,并且极力推动成规模化的知识创造与传播,不同学科与思想流派的持续产生和激辩。这些思想文化推动着社会向现代性承诺给人们的美好未来发展着。但文化工业的出现却显露出启蒙意识形态的倒退。
文化这一领域被现代社会中的权利中心所侵害,原本自由发展的文化领域因为社会权力的加强而有所限制,成为了新兴技术媒介等垄断资本主义手中的工具。权力中心试图¨从技术的角度来解释文化工业”,假装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但最终文化只是工厂逻辑下标准化的文化工业”产物。
图式化的运作模式
尽管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与本杰明在关于”大众文化的发展是否可以真正为大众提供服务”这一问题上产生争议,但都承认了文化工业对文化领域带来的巨大影响:文化多样性的消失。
阿多诺认为图式化的运作模式确保文化工业可以成功操纵消费者,取消了大众对于除了当前社会现状以外的其他方案思考。在阿多诺看来,图式是对有待认识的自然做的预处理,分类归档,然后理性按照自我和保护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感性材料并彳正服它们,成为自己的工具。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由电影、电视、广播这些大众传媒构成的庞大文化工业体系使得文化产品一种批量化與标准化的模式产出,等于取消了文化的独特性,尤其是艺术个性的审美,使得文化趋于一致性。这与现代社会中的“理性至上”原则不谋而合。尽管“理性”原则源于启蒙运动,是自由的启蒙意识的提现,但随着现代性的发展却逐渐陷入一种极权主义。?而这种极权主义导致了现代性对于秩序的严格要求。而这一要求在文化工业中的提现就是这种图示化的运作模式。
阿多诺在《文化工业再思考》中强调“大众媒介是特别为文化工业打磨出来的”这明确了大众媒介在文化工业发展中重要地位。媒介作为技术支持,成为文化工业最有效的传播途径,将这种图式化应用的淋漓尽致,使得文化工业迅速蔓延侵占整个世界。
在文化工业的影响下,各个部分的文化取得了一致性,人们的审美、对文化的追求被趋同,脱离了个人的独特性。文化工业的图式化抹杀了消费者作为个体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导致消费者选择和接受能力的退化。大众更偏好于那些遵从范式、经过预先消化、容易理解或自己熟知的产品。消费者的感知行为呈现出分散化”特点,他们失去专注观察、感知事物并且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种图式化的运作模式使得文化工业代替消费者进行思考,防止消费者思考,保证个人行为不偏离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确保社会的秩序稳定。
被操纵的消费者
雷蒙·威廉斯在《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中提到,工业的主要意涵是指生产或交易的一种或一套机制。而里面的机制”就是指现代工业技术所带来的标准化和单一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的文化产品紧密结合,使得原本个性化的产品消失殆尽,产生一批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的文化产品,形成了批量的复制式生产。文化不再是具有个体的精神,也不再是一种灵性的活动,而变成大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
大众媒介作为最主要的传播工具,其工业化的产物渗透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复制的不仅是文化产品,也是思想与生活方式。大众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奔向趋同的本质。在现代性既定的社会秩序中,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却丧失了自由选择的权利。看似是自己的选择,实际是在社会秩序规定限制下的一种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随着义化工业的发展,所有文化都口渐呈一种批量复制的形式,这为文化的全球化语境夯实了基础。这种标准化的复制生产过程,使得生产出来的相同模式的产品没有神圣感和距离感,贴近人们的口常生活,足以满足大众的需求。
文化工业产出各式各样丰富的文化产品,极力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使他们获得快感从而确保他们沉溺与当下的社会现状。欲望本身源自人类的需要,但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需要不再仅仅只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已经转变为利润和利益产生的一种功能。娱乐为大众制造幸福感,营造出一种舒适的环境,隔绝思考。文化工业制造出可以将人们从烦恼中解放出来的假象,事实上它只是将人们从思考中解放出来。沉溺于快感就会暂时性遗忘苦难,忘记思考。人彻底沦为单向度的人,变成丧失自由与创造力,不在想象与追求现实生活不同的新生活的人。
发展趋势与反抗的可能
文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使文化丧失多样性,但其在大众媒介发展下所形成的模式化生产却使大众文化在世界范罔内的发展速度急剧加速并形成一片繁荣景象。事实上,在这片繁荣之后是人们通过文化工业进行娱乐化消费,而文化工业则借此实现自己的商业效益。所以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繁荣只是表象,深藏其中的是其商业诉求和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工业迅速渗透进现代生活的各个角落。文化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人被文化工业消退成了消费者。文化工业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供人们选择,使人们感受到不同形式带来的不同的娱乐与快感,是自己的个性化体验。
大众对于文化的消费来源于获取信息和消遣娱乐: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实现自己的外界的了解以满足现实需要;通过消遣娱乐来愉悦心态放松心情。文化工业将娱乐这一需求无限放大,促进文化消费的需求,实现大众对于最简单的快乐的满足感。作为大众文化主要群体的消费者,其本身的文化属性就缺乏精英文化中对社会的批判意识。而义化工业产品所提供的流行文化,长此以往足以影响人直至符合其审美趣味。
在文化工业稳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大众是否可以抵抗其蔓延与发展?阿多诺认为是有可能的。阿多诺在部分文章中指出,文化工业是不可能彻底控制和操纵消费者的。文化工业意识形态是非常虚弱的,只是一层薄纱。这就使得大众的反抗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本能也是反抗的潜在因素。尽管文化工业会想办法满足人们的欲望,但总有无法被满足的部分,这一部分被隐藏了起来。但是个体的本能冲动和社会秩序的要求以及其所满足的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被隐藏的。社会总体性和个体冲动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对立与冲突,尽管在这其中个体显示出明显的无力,但同样显示出反抗的余地。
阿多诺还提出,启蒙运动的自由思想唤醒大众对于“启蒙”的认识,文化工业无法彻底控制消费者。启蒙运动中的思辨因素使得大众可以判断自身的历史状况,认识自己。启蒙意识已经烙印在人们的意识中,无法完全根除。因此大众会下意识地将地将现实状况与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想和主张作比较。由此消费者可以发觉文化工业正在以一种图式化的模式在复制,目的在于巩固社会秩序。因此,假如“启蒙”可以继续下去,个体意识完全可以看穿文化工业薄弱的意识形态,个体也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文化工业。
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的思考充满了矛盾性。一方面他认为文化工业通过各种手段蒙蔽消费者,使消费者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他又提出大众“与生俱来”的思辨能力可以冲破这种蒙蔽。正如前文所述,文化工业通过图式化的运作模式操纵消费者,使他们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维护现代社会统治巩固秩序。尽管作为个体的人和社会中间存在着不可消除的冲突,但是个体的本能冲突却是非常容易被满足或是转移的,因此当对立被消解后,大众会产生一种获得自由的假象。文化工业塑造出一个看似是完全自由的世界并将其当做现实灌输给我们。事实上,阿多诺非常清楚文化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无力扭转,但却仍然心存希望,渴望对文化工业的支配进行最后的反抗。
参考文献:
[1]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启蒙辩证法一哲学断片[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7.
[2]阿多诺,文化工业再思考[A].高丙巾译,陶东风,文化研究第1辑[C].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99.
[3]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5:237.
[4]斯科特拉什、西莉亚卢瑞,全球文化工业——物的媒介化[M].要新乐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阿多诺,社会水泥:阿多诺、马尔库塞、本杰明论大众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