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战前苏德关系因

2019-07-31 05:21袁再毕
长安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斯大林

袁再毕

摘 要:1938年8月23日,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签订了欧洲历史上最具有灾难性的文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协定;这个条约发动了第二次大战。此条约的签订揭示了1939年8月至1 0月苏德关系改善的过程、苏德划分势力范围的政治交易谈判经过,以及1 940年底苏德之间在处理一系列欧洲和全球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进一步发展德苏关系,德国真正的敌人是英国,这在一方面,苏联利益与德国利益是一致的,而且,在这一方面,继续加深苏德新的关系是完全可能的。我们认为,在整个英国问题上,苏德利益是一致的。

关键词:苏德秘密协定;斯大林;苏德关系

文章编号:978 -7- 80 736 -771 -O(2019) 03 -132 - 03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在一场第二次欧洲战争是否发生乃取决于斯大林的时刻签订的。1 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宁,这一天应被看做是有重要意义的一大。苏德互补侵犯条约是欧洲历史上,而且还不仅仅是欧洲历史上的转折点。共产党人最初感到,条约是斯大林用来全面巩固和平的令人难以捉摸的策略,一《整理报》这样写到。社会党人谴责它,指出它对和平事业的背叛。昨天德国法西斯分子对苏联还在执行敌对的外交政策。是的,在对外政策领域,昨大我们还是敌人。但今天形势变了,我们不再是敌人。对外关系的政治艺术不在于增加自己国家的敌人数量。相反,这里政治艺术在于减少这些敌人数量,做到使昨天的敌人变成相互之间保持和平关系的睦邻。历史表明,我国和德国之间的敌视和战争对我们两国不是有益,而是有害的。[1]

一、苏德秘密协定签订的缘由

1、斯大林与西方的互不信任。

苏德秘密协定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在一场第二次欧洲战争是否发生乃取决于斯大林的时刻签订的。党希特勒于1 939年3月违反慕尼黑协定进军布拉格和紧接着要求把但泽和波兰走廊并人第三帝国版图时,英国和法国政府达成协议,即使冒着战争危险也要制止希特勒的得寸进尺。这是两个西方国家自希特勒政府就职以来第一次认真考虑用战争来对付第三帝国。它们同显然已受到德国直接进攻威胁的波兰签订了互助条约,保证罗马尼亚和希腊的安全,以阻挡希特勒在巴尔干的推进,并派出外交和军事使团去莫斯科,同苏联一起组织联合行动,抗山对仟何一个欧洲国家独立施加的威胁。

谈判是在双方互不信仟的气氛中进行的。张伯伦怀疑苏联的作战能力和它暗中的计划和目标。[2]反之,斯大林不相信西方国家的斗争的坚定性,首先是不相信它们的忠诚。根据慕尼黑的经验,就像它们撇开苏联——苏联同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都是盟友——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同希特勒取得谅解那样。在这次危机中,苏联政府在巴黎和布拉格、在伦敦和纽约、在国际联盟和自己国内都曾郑重地发表声明,它将按照条约履行自己的义务的话。[3]但是,达拉第在英国不保证给予援助的情况下拒绝进行战争冒险,而张伯伦则害怕为了捷克斯洛伐克这么一个“距离遥远的国家”而进行战争,因此把苏联排除在慕尼黑会议之外。斯大林是有几分理由不相信西方国家的。[④]然而,现在对反法西斯和平阵线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却是莫斯科。因为希特勒只有面对一个十分强大的联盟,从而陷入两面作战的危险,才会不敢乱动,避免战争。因此,西方国家外交策略的成果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同苏联缔结同盟。

斯大林在同西方国家就共同抗山希特勒德国的进攻而签订条约问题进行谈判期间,同时与柏林就希特勒德国一旦同西方国家交战而苏联保持中立的问题进行谈判。当然斯大林并不想廉价出卖俄国的中立。针对希特勒下定决心对波兰进行作战的策略,俄國保持中立是有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5]希特勒和斯大林关于瓜分波兰的这一密谋,正如盟国缴获德国外交部的文件所揭示的那样,事实上是柏林和莫斯科之间谈判的基础,只是斯大林所要求的比希特勒所给他的稍为多一点,希特勒由于担心同时在与两方国家进行谈判的斯大林最终可能和西方国家达成协议,所以同意了全部要求。以往时期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和苏联在世界观上的矛盾,其唯一的原因在于德国和苏联站在了相互对立和敌视的立场上。从近来的发展可以看出,似乎不同世界观并不排除这两个国家间可有理智的关系和恢复友好合作的可能性。这样,两国对外政策的矛盾时期即可永久地消失了,通往两国新的未来的道路完全打开了。

2、德国和苏联的利益中没有现实的矛盾。

德国和苏联的生活空间毗邻相连,但各自在自然的需求上,两国之间并无竞争。所以说,两国之间自一开始就不存在任何理由一国要反对另一国,进行侵略。德国对苏联没有任何侵略意图。德国政府坚持这种观点,认为在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没有哪一个问题不能取得使两国满意的解决。这里包括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波兰、东南部等问题。此外,两国政治合作也是非常有利的。正是这种合作关系到德国和苏联的国民经济,它们在各个方面都有互补性。毫无疑问,德苏政治正处在历史转折关头。柏林和莫斯科最近将要做出的政治决定对于未来几代德国人民和苏联人民之间的关系的发展都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些决定将决定他们是被迫拿起武器去互相残杀还是能够建立互相友好关系。在以往年代,在这两个国家人民是朋友的时候,这两个国家就生活得更好,当他们成为敌人的时候,这两个国家就生活得不好。

的确,德国和苏联由于近年来存在思想意识形态上的敌视,目前相互之间还不信任。必须清除所积留下来的众多污垢。但是需要肯定,在此期间德国人民对俄国人民的真情实意从未消失过。在此基础上,两国的政治可以丌始新的创造性的工作。根据自己的经验,德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应该认识到,资本主义西方民主不仅是国家社会主义德国,而且是苏联的不可调和的敌人。现在它们企图重新通过签订军事同盟把苏联拉人同德国的战争。1914年这一政策给俄国带来了很不好的后果。两国利益要求应永远避免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德苏摩擦。

3、英国政策所造成的德波关系紧张。

英国掀起的军事叫嚣由此而出现的成立同盟的企图,都迫使德苏关系必须在短期内明朗起来。[6]这些经验表明,通过一般外交途径做到使这种关系明朗化很慢,所以德国外长约·里宾特洛甫现实准备近期来莫斯科,以元首的名义向斯大林先生陈述元首的观点。根据约·里宾特洛甫先生的意见,通过直接交换意见可以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不能排除有为不彻底理顺苏德关系奠定好基础的可能性。

二、关于互不侵犯条约草案的内容

互补侵犯条约问题非常清楚,而且简单。德国政府认为,它应该由以下两点组成:德国政府和苏联政府承担在任何情况下不使用战争或其他武力方式的义务。此条约立即生效,如未宣布作废则有效期为25年。

莫洛托夫同志说,他已向政府报告了今天谈话的内容,为了工作方便,他提供一份条约的草案文本[7]。互不侵犯条约草案:1、我真诚地欢迎德苏贸易协议签字,它是改变德苏关系的第一步。2、结缔互不侵犯条约对我来说意味着加强德国的政策,使之长久延续。这样,德国将回到数百年以来对我们两国有益的政策路线上来。所以德国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决心要根据这一根本转折做出所应的一切结论。3、我接受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和苏联人民委员会莫洛托夫先生提出的互不侵犯条约草案,但我认为必须澄清与之有关的一些问题。4、我认为,苏联政府所期望的补充协定可在极短时间得到根本澄清,如果给德国一位重要国务活动家提供亲自在莫斯科进行这一谈判的机会。否则,德国政府不知道如何可能在短期限里澄清和拟定这一补充协定书。5、德国和波兰之间的紧张关系已变得不可忍受。波兰这样对待一个大国,以致随时都可爆发一场危机。无论如何,德国将从现在起采用一切手段反对这些无理要求以保护本国利益。我认为,由于两国都有在相互间建立一种新关系的愿望,因此最好不要浪费时间。[8]

三、苏德互补侵犯条约内容(1939年8月23日)

苏联政府和德国政府,本着加强苏联和德国之间和平事业的愿望并根据1926年4月苏联和德国之间所签署的中立条约的基本原则,达成以下协议:1、签约双方保证,批次之间不对对方,也不伙同其他国家对对方使用任何武力、实施任何侵略和进攻。2、如果签约双方中的一方成为第三国军事行动的目标,则另一方不以任何形式支持这个国家。3、签约双方政府未来保持接触,彼此协商,就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交换情报。4、签约双方的任何一方都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國家集团。5、在签约双方之间发生争端或冲突的情况下,双方只能通过和平途径友好交换意见或在必要时以成立冲突调解委员会的办法解决这些争端或冲突。6、本条约有效期为10年,如果在到期前1年内,签约双方无一方宣布其作废,那么条约有效期自动延长5年。7、本条约应在尽短期限内得到批准。批准书的交换将在柏林举行,条约一经签字,立即生效。条约共两个正本,用德文和俄义写就。[9]

四、苏德关系

在签订苏德贸易信贷协议之后,改善苏德政治关系的问题便提到议事口程上来了。苏德政府就此问题交换了意见,确定双方有缓和两国政治紧张局势,消除战争威胁和缔结互补侵犯条约的愿望。因此,近日日德外长约·里约特洛甫先生将来莫斯科进行有关谈判。[10]在斯大林给希特勒的电报中,他说道,他希望德苏互补侵犯条约将成为根本改善我们两国政治关系的转折点,我们两国人民彼此之间需要和平关系。德国政府同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将为我们两国间消除政治紧张局势和建立和平和合作关系奠定基础。[11]

进一步发展德苏关系,德国真正的敌人是英国,这在一方面,苏联利益与德国利益是一致的,而且,在这一方面,继续加深苏德新的关系是完全可能的。我们认为,在整个英国问题上,苏德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在这一范畴内,德国与苏联的紧密合作不仅有益,而且,有可能签订协议。德苏满怀壮志,任何人都不敢动一下两国占领的阵地,而且必要时两国将共同保卫这些阵地。这样,事情很可能达到长期合作的地步。[12]

五、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意义

苏德互补侵犯条约的主要意义在于,欧洲两个最大的国家在结束两国间敌对、消除战争威胁和相互之间生活在和平之中达成了协议。而且,欧洲可能的军事冲突的战场缩小了。即使欧洲不能避免军事冲突,这些军事行动的范罔也将受到限制。对这种形势不满意的只能是欧洲全面战争的挑拨者,那些想在爱好和平的幌子下点燃整个欧洲战火的人们。

苏联同德国签订了条约,它相信德苏人民之间的和平符合所有人民的利益,符合普遍和平的利益。每一个真诚希望和平的人都相信这一点。这一条约符合苏联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它不能削弱我们保卫这些利益的警惕性。这一条约正是靠我们对自己现实力量的坚强信心,对任何反苏联的侵略都做好了充分准备来巩固。这一条约,还有以破裂而告终的英法谈判都表明:没有苏联的积极参与,现在就不能解决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东欧问题,所有企图撇丌苏联、背着苏联解决类似问题的做法都是要失败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意味着欧洲发展的转折,意味着欧洲两个最大的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丌始向好的方面转折。这一条约不仅使我们取消了同德国发生战争的威胁,缩小了欧洲发生可能的军事冲突的范罔,从而有利于普遍和平事业,而且它保障我们有可能增长自己的力量,巩固自己的阵地,继续增长苏联对国际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512页。

[2]“我承认自己极不相信俄国”,内维尔·张伯伦在给姊妹的一封信(1 939年3月26日)巾写到。“我不相信俄国有能力发动一场有效的进攻,即使它想要发动的话,我也怀疑它的动机它的动机看来同我们的自由思想很少有共同之处……尤其是俄国收到许多小国家的憎恨和猜疑,特别是波兰、罗马尼亚和芬兰”。基思·法伊林:《内维尔·张伯伦》(1946年伦敦版),第203页。

[3]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期问的俄国政策见贝洛洛夫基于丰富的资料来源撰写的优秀著作《俄国的外交政策》,同上,第120 - 166页。

[4] 1945年1月底,斯大林在雅尔塔同丘吉尔和罗斯福的一次谈话巾说:要不是英国和法国试图在慕尼黑同希特勒达成谅解,而且不同俄国取得协议,苏联是决不会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见J·F·贝尔纳斯:《直抒己见》(1947年伦敦版)第283页,转引自贝洛夫同上引书,第1 65页。

[5]据戈林作证说:“当得悉俄国人接受了(互不侵犯条约)的消息时,”希特勒陷入“一阵高兴得发狂的热昏状态……希特勒开始用拳头连连敲击墙壁,嘴里喃喃不知念些什么,最后终于说出一句话:“世界已经装在我的口袋巾了!”转引自A.罗西:《苏德联盟的两年》(1 954年科伦——柏林版)。

[6]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56页,第457页。

[7]参见本专题文件N005769。[8]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56页,第487页。

[9]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99页,第500页。

[10]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89页。

[11]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89页。

[12]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519页。

猜你喜欢
斯大林
铁托致信斯大林:不要派人来杀我了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斯大林坠马
斯大林的模样
《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通向权力之路)》等
斯大林和他的女儿
影子
将军变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