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法治意识与素养的提升研究

2019-07-31 06:09孔养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9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提升策略现状

孔养涛

摘要: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全面推行,教育事业也在各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贯彻和落实。学校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应义不容辞地扛起维护法律尊严的大旗。而要想营造学校的法治化氛围,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法治意识素养,以教师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从而创建科学现代的法治化校园。

关键词:教师;法制意识;法治素养;提升策略;现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9-0022-02

法治意识的提升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不断走向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现代社会中,不论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都需要崇尚法的意志。只有让公民认识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才能使法律真正起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而在普及法律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其自身的法治意识影响着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提升教师的法治意识和素养,是关乎教育大计的必要做法。

一、教师法制意识和素养的重要性

1.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打下了基础。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不仅包括道德层面的行为规范,同时还应该包括法律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身上的道德观念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但对于法治意识的培养,很多教师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法治意识的培养不仅是为了更科学地调节教师的社会关系,同时还是约束和保护教师本身的一种法律保障。因此在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时,加强对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使教师在遵守法律的同时,更好地去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2.在教学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教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者,也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引导者。在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教师权利中,领导和教育的责任使教师具有了一些强制化的管理权利。这种权利的产生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但从权益的角度来看,任何超出合法范围的管理都应该是违法的行为。一些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出现殴打、辱骂等行为,对于学生的合法权益熟视无睹。这种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已经超出了道德层面的批判和谴责,而应该从法治化的角度去追责。因此提升教师的法治意识素养是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3.落实国家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的政策要求。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了法治化的观念。学校要以法律为基础,依法对其进行治理和建设,营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治校园,培养懂法、守法的高素质公民。在执教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依法执教,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在尊重学生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个人意识不断增强,个人的发展方向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教师作为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更应该重视对自身法治意识的培养,以较好的法律素养去影响学生。

二、教师法制意识和素养的现状

1.法律知识匮乏,用法意识淡薄。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应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而法治意识的培养能够使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更好地去保护学生及自己。但在我国教师群体中,很多教师对于法律的认知存在严重不足。从教育学生方面来看,很多教师都错误地扩大了自身的权利,认为教师在教育中应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应时刻保持服从和跟随的态度。因此,近年来,媒体曝出一些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行为事件,如殴打辱骂学生、体罚学生、性骚扰学生等,这些行为已经触犯了国家法律,即便如此,此类现象依然层出不穷。教师的法律知识匮乏,导致其在教育过程中无法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也无法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对于合法权益受到危害的行为,只能听之任之。从教师自我保护方面来看,很多教师由于对法律认知程度不够,在很多问题上不知道如何去维权。有些即使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各种各样的主观因素,也不会采用法律的渠道去解决问题。这种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识匮乏的教师,在我国教育事业中还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加快提升教师的法治意识和素养也是形势所迫。

2.缺乏坚定信仰,对法不够认同。法治社会的建立是对道德约束的补充和完善。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道德观念,但这并不代表法律与普通民众的距离很远。有些关乎道德约束的行为与法律规范仅一步之遥,一旦过线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但从社会现状来看,不仅民众,大部分教师对法律的认识也较为肤浅,他们对法缺乏坚定的信念,对于正义和公平的价值追求缺乏一定的内在动力。如很多教师认为法律与教育事业相差较远,学校同社会的建构不同,对学生的教育应该超出法律的范围来进行定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法律的认识和使用就少之又少了。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民众对法律的认同感决定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有对法律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充分利用法律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很多教师对于法律的认同感不强,主要来自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权益冲突。一些教师在被法律惩罚之后,对法产生完全抵触的情绪,有些甚至离开教师岗位。

三、提升教师法制意识和素养的有效举措

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是教育中的根本问题,要想提升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中的法制意识,就必须抓紧对教师的法制意识和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对法律的深层认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懂法、守法,进而用法律的武器来约束和保护自己。因此,国家和学校都需要从自身的立场出发,真正提升教师的法制意识和道德修养。

1.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依法执教的培训工作。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育工作中,要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首先应提升教师的法治意识和素养。通过树立教师依法执教的理念,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真正做到懂法、守法。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强对教师法治方面的教育,如进修,请专业的法律人士到校开讲座,或通过校园活动等形式,使教师在教书之余,不断进行其他方面的学习和能力提升。同时,可以通过法律知识的考核制度,对教师进行约束和管理,通过刚性管理使教师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一些法律知识,使其在未来的教学环节中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

2.学校要完善培养教师法治意识素养的制度。在学校的教师法治意识素养培养工作中,很少有非常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部分学校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还是通过上级的文件进行临时性的安排和教育。这种带有应付情绪的法律学习很难使教师从思想意识上真正信仰法律,从而形成依法执教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进行教师法治意识素养的提升工作中,就需要学校方面建立相关的制度,对于教师的法律学习形成专门化的管理细则,确立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在培养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培养法治意识素养的连贯性,切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一曝十寒。

3.国家要加强教师合法权益方面的立法。教师对法律信念的缺失,主要源于法律在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大力关注,近年来,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了多个教育法规及规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教育法律系统。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学生对于法律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国家在保护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法律保护,从公正法治的角度出发,使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使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也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解决每一位公民的合理诉求。从而增强教师对法律的信念,提升法治认同感。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法治意识与素养的提升是现阶段教育事业的一大重要课题。如何更好地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观念,不仅需要国家和学校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和完善,同时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进行法律学习。通过理性而全面的思考,使自己在未来的执教生涯中言传身教,立德树人。通过自己对法治意识和素养的提升来影响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

[2]温家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N].人民日报,2009-10-12(2).

[3]黄文艺.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5).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提升策略现状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