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的地区差异

2019-07-31 06:11林一民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利用效率珠三角土地利用

林一民

摘要:基于现有全国城镇规划格局,选取东部发达区域中具有国家级规划政策支撑的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重心模型及基尼系数分解法探讨2003-2016年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①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及各地市的城市平均土地利用效率的演变存在显著上升的时间效应,其中长三角的极化现象最为缓和。②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平均土地利用效率重心偏离主要围绕东西方向展开,而其余城市群则为南北沿线展开,且转移路径存在差异。③三大城市群及其各地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差距不断减小,且不同区域一体化发展阶段下差异的组成结构与来源不同。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地区差异

中图分类号:F293;F3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9)07-0070-77 收稿日期:2019-04-09

1引言

区域一体化是城市多维组合关系在空间网络上的反映,也是各城市群在资源竞争和共享中不断博弈和较量,最终实现均衡发展的动态过程。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产业和区域一体化的预期产物和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的空间演化可以改变土地利用的圈层结构,进而影响到组内土地利用效率。且由于一体化的发育规模、程度和速度与土地利用强度、方式和结构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差异,不同城市群土地利用问题也呈现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区域特征。因此,在重视一体化发展异质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规律和地区差异认知和把握,具有重大意义。

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代表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最高形态和方向,共同肩负着领跑东部七大城市群乃至全国区域一体化建设的重任。本文在现有全国城镇规划格局的基础上,选取东部发达区域中具有国家级规划政策支撑的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重心模型及基尼系数分解法探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的地区差异,旨在揭示中国东部发达区域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和区域差异,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2研究方法、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2.1.1DEA模型

2.2指標选取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作为衡量地域发展形态、规模及速度的相对量描述指标,是特定时空尺度下自然要素及其承载的能量流间和谐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集中体现。区域一体化的发育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基于此,本文选择城市建成区面积、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土地、人力和资金投入,二三产业增加值、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对应人地经济关系和谐性、社会公平性和绿色发展效率指标,试构建区域一体化中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2.3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01-2015)》《浙江统计年鉴(2001-2015)》《北京统计统计年鉴(2001-2015)》《天津统计年鉴》《广州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2015)》和《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000-2014)》。

3结果分析

3.1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时间特征

根据DEA模型测算原理得到2003-2016年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见表1。总体上,①三大城市群的平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研究期内均呈上升态势,从城市平均土地利用效率增长规模和增长速率来看,基本表现为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的数量级特征。但从13年三大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及其均值来看,又呈现京津冀最高,其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的横向分布格局。②三大城市群间城市平均土地利用效率的演变存在显著时间效应,其中长三角的极化现象最为缓和。2003-2010年,珠三角、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平均效率整体呈小范围缩小之态。而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与其余两者间的差距曲线则朝着“扩大-缩小”双循环的“M型”发展。2010-2013年,三者间的区域差异又有微弱扩张,但到2016年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平均土地利用效率几乎实现零差异发展,土地利用的一体化程度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双重飞跃。

从各城市来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均逐年上升,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越高。①作为经济中心的上海土地供需约束趋紧,政府大力推行产业的周边转移,提高了组团城市的城市整体土地利用效率,且满足了与中心城市接轨的需求,因而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序演变最为同步(标准差为0.1338)。京津冀内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最大(标准差0.1929),中心城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为外围城市的两倍。主要存在三种变化特征:北京、石家庄、天津三大中心城市属于“阶梯式”上升;承德和沧州属于“平稳型”,并且始终保持很高的效率值;其余城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则表现出“多峰”波动上升状态。③珠三角城市群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越快,见图1。

3.2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中心转移特征

依据DEA模型测算所得数据,可以得到三大城市群城市平均土地利用效率的重心转移特征表,见表2。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而言,考察期间,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平均土地利用效率重心分别落在苏州、天津及广州境内。从重心偏移方向和距离来看,三者均表现出不规则的阶段性空间特征。2003-2006年间,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平均土地利用效率重心位置均向经度增加和纬度增加方向迁徙,重心坐标分别移动了25.9881km和6.1287km,京津冀则向此相反方向移动了1208.9880km。说明,前两者南北间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加剧,后者东西差距呈缩小之态。2006-2016年,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平均效率重心累计转移西北方位角的14.2691km和29.0523km。区域城市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距主要表现为南北差距,且这种差异扩大的速度有所放缓。相比之下,珠三角城市平均土地利用效率的重心移动轨迹较为复杂,其最终偏离方位为东北角,随着时间的推移,珠三角内城市土地利用平均效率的分化现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从经纬度变化差异来看,研究时期内,长三角、京津冀的城市平均土地利用效率重心主要围绕南北方向展开,而珠三角则为东西沿线展开,它们的的重心经度分别沿“倒U型”“倒N型”和“U型”轨迹运行,纬度则呈“直线下降型”“倒U型”和“倒N型”轨迹运行,重心的累计经纬度变化量依次是:-0.0836,0.0850;-0.1745,-0.0788;0.0545,0.0332。

3.3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的地区差异分解

表3为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分解结果。①从总体及各城市群基尼系数来看,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差异在2003年取得最小值,在2016年取得极大值,整体呈线性平稳下降趋势。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平均效率空间均衡程度最高,在经历短暂性上升后,步入持续走低的轨迹。2010年以前,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强弱交互,之后前者土地利用效率的内部差异始终小于后者,群落间差异下降。②从基尼系数均值来看,珠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极化程度最深,基尼系数均值为0.1827,京津冀次之,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平均效率均化程度最高。

从基尼系数分解值及其贡献率来看,(1)变化量:三大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平均效率的组内和组间差距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变化量为0.24%和0.18%。(2)差距构成及来源:考察期间,三大分解值始终保持同步下滑,组内和组间差距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9.27%、23.46%。2004、2007和2012年,造成城市群土地利用平均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组间差异,其余年份总体差异的构成主要源于组内差异,但两种影响均趋向收敛。(3)变化机理:①组内差距是造成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异质性的主要来源,但这种影响并非稳定。随着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城市群中,中低等级城镇数量比例失调,8个次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不强,与京津两市的发展水平差距显著,接受“京津”双核的辐射能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半径较小,使城市群边缘地区很难承接中心城市土地利用高效的溢出效应。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上海和深圳市土地总量约束趋紧,政府的产业转移也只涉及到地缘关系较强的经济发达城市,虽带动了周边城市经济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双重提高,但地缘疏远的的城市并未起到疏散了中心城市過于集中的城市土地生产的压力,无法借助其区位优势优化自身的土地利用功能。

4结论与讨论

第一,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及各地市的城市平均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且非均衡性显著。三大城市群均拥有一个国际化城市作为经济支撑,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中心城市在共生理念下与周边卫星城市协同发展,通过空间结构优化和重构形成多核心的经济空间联系格局,并利用城市群规模经济和溢出效应来缓解单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拥挤效应”,使土地要素实现大空间的自由流动,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总体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联动性作为区域一体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地缘疏远的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协调互动机制并不完善,中心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辐射半径有限,因此这些城市在舒缓中心城市土地生产压力上并未发挥过多作用,也无法为土地利用效率的地区均衡配置提供新动力。从DEA测算结果来看,三大城市群的平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研究期内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长比率分别为3.41%、2.47%和1.7%,且无论从城市群还是从市域层面,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区域异质性。

第二,三大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平均效率的重心转移路径存在差异,各地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演变路径不同。各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土地生产活动受其自然供给量的限制,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实现区域一体化中产业关联性,延续区位优势,政府会通过制度安排或政策制定将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活动就近转移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周边地区,既提高了卫星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又并未阻断地缘缔结关系。政府决策的不确定性加之受被转移城市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区位条件的影响,因此城市土地利用平均效率的重心转移路径及变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从重心转移结果得出:长三角、京津冀的城市平均土地利用效率重心主要围绕南北方向展开,而珠三角则为东西沿线展开。

第三,三大城市群间及其内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差距均不断减小,且不同区域一体化发展阶段下差异的组成结构与来源不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后,三大城市群在健全整体发展互动机制,推动跨区域城市间土地利用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协调联动方面均取得实质性突破,但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要素的交换总量、频率、方向仍然存在显著差异。从基尼系数分解结果来看,三大分解值始终保持同步下滑,组内和组间差距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9.27%、23.46%。2002、2005和2010年,造成城市群土地利用平均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组间差异,其余年份总体差异的构成主要源于组内差异,但两种影响均趋向收敛。

第四,本文选取东部发达区域中具有国家级规划政策支撑的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重心模型及基尼系数分解法对2001-2014年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精确分析,有效增加了该类主题的研究深度,但是应该看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作为衡量自然系统与半社会自然系统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受到区域一体化水平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然而本文却没有系统揭示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差距不断加剧的内在机理,也没有说明应如何根据各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性特征,制定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或进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这些都是未来研究中应该深层次探索和挖掘的方面。

猜你喜欢
利用效率珠三角土地利用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石油机械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非均衡及影响因素
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珠三角,2012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