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
住房一直都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与住房相关的热词涵盖了房地产税立法、房价走势、房地产调控等,影响着广大人民的住房利益,也关系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几大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今年两会提出,要“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这是自2013年中央提出对房地产税进行立法后,“房地产税”第三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事实上,房地产税作为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今年两会重提房地产税,并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改为“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字面上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猜测。“稳步”是指有把握地按一定步骤进行,“稳妥”是稳当可靠的意思。两个词的对比很大程度上代表房地产税逐渐进入制定程序中,但房地产税落地的速度预期在加快。
关键词之二:深入推進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去年全国的城镇化率指标继续增长:2018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分别比上年提升了1.06、1.02个百分点。已经非常接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010左右的目标。未来两年,中国城镇化速度依然会加快。
关键词之三: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
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趋势都必然是大城市圈发展,从中国看,几大城市圈已经基本形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城市都非常有活力。
从房地产角度看,过去的三年,这些区域都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房地产调控协同机制,最典型的比如北京与周围的环京基本实现了房地产调控的协同。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核心区域也必然是这些热点城市。另外,围绕这些城市的核心城市圈、城市群也是经济发展、人口流入的核心区域。事实上,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关系,和区域联动发展有关,如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城市之间,有相应的互通、产业间的流动关系,这会使经济更为集约,生产更为高效,能够有效缩短城市之间的落差。从房地产开发角度来看,中心城市效应已成为房地产企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之四:落实城市主体责任
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从房地产发展看,主体责任内容核心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从2018年年中明确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全面调控要求,对调控不利的城市继续问责。稳定其实是双向调节,大涨肯定不是稳定,但暴跌也同样不是稳定。未来房地产调控将以地方主导,住建部与中央指导为主。未来不排除有部分城市政策调整,但地方主体责任要求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大原则不变。
关键词之五:继续推进保障房与棚改建设
保障民生工程一直是社会较为关心的内容,今年“两会”对保障房、棚改工作的要求是:“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此次政策明确提到,要对城镇老旧小区进行大力改造和提升,这和过去“棚改”做法是有差异的。实际上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很多新的产业,包括水电路气配套设施、家装电梯、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7个细分领域,这是很多涉及城市运营的开发商可以积极关注的领域。
另外,“两会”重提棚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根据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的数据,2018年实际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20多万套。公众对棚户区改造的顾虑也得以打消,棚户区改造会继续推进,但不会“一刀切”。
关键词之六:农村土地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有望全面铺开
今年两会指出,要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深化集体产权、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健全粮食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广袤乡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由此看来,农村宅基地等集体入市,将成为土地改革突破口,这也加速了土地、劳动力的进一步释放。从农村土地改革趋势来看,农村土地的价值将得到提高,但短期来看,土地产权发生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农村土地改革未来可能会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也给市场的土地供应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
与此同时,农村土地改革的立法进程也在推进之中。农村土地承包法,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重大改革成果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给土地承包者和经营者吃下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