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乾隆皇帝的书画意趣

2019-07-31 02:13郝炎峰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乾隆皇帝乾隆书画

郝炎峰

清高宗乾隆皇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是清代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他自幼得满汉名师教导,接受了系统而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加之聪颖好学,即位后于勤政余暇,游艺于翰墨,留下了数量庞大的诗文和书画作品。他艺术品位很高,命造办处和江南三织造等处制作了大量精致的文房用品,有时还亲自参与设计和指导。这些活动基本贯穿了乾隆皇帝的一生,几乎从未间断。通过对这些文物的考察,可以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乾隆皇帝在书画意趣方面的个性、审美和追求。

一、书画意趣的养成

(一)弘历所受的教育

清朝建立和入关以后,充分认识到儒学思想在治理国家上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十分重视皇子和宗室子弟的教育与学习。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皇太极曾下令:

“自今凡子弟十五歲以下、八岁以上者俱令读书。”

赵翼(1727-1814)曾描述过他见到的皇子读书情景:

“本朝家法之严,既皇子读书一事,以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喇数人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骑射等事,薄暮始休。”

吴振棫(1790-1870)也曾记载过皇子的教育情况:

“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寅刻至书房,先习满洲、蒙古文毕,然后习汉书。师傅入直,率以卯刻。幼稚课简,午前即退直。迟退者,至未正二刻,或至申刻。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准散直。”

雍正皇帝非常重视对皇子的教育,他为弘历延请了多位老师,这些老师均是朝廷重臣或当世大儒。

乾隆四十四年(1779),69岁的乾隆皇帝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对他影响最大的三位老师,即福敏、朱轼和蔡世远。福敏(1673-1756),字龙翰,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选庶吉士,散馆,以知县待铨。时世宗在藩邸,高宗初就傅,命福敏侍读。”  从乾隆皇帝的诗作中可知,福敏自弘历6岁即被聘为老师,直至雍正初年,出署浙江巡抚,前后近10年。乾隆皇帝在《龙翰福先生》中怀念说:福敏“能多方诱迪,于课读为长。余初就外傅,始基之立,实有以成之”,并称从福敏处“得学之基”  。

朱轼(1665-1735),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雍正初年被选为弘历老师。乾隆皇帝在《可亭朱先生》诗中说:“皇考选朝臣,授业我兄弟。四人胥宿儒,徐(元梦)、朱(轼)及张(廷玉)、嵇(曾筠)。设席懋勤殿,命行拜师礼。”并自注云:“我朝成例,皇子初就学,见师傅,彼此皆长揖。皇考择此四人为余兄弟之师,命在懋勤殿行拜见之礼,示尊重也。” 朱轼工古文,“究心经学,著有《周易注解》《仪礼节略》及《历代名臣名儒循吏传》诸书。余从学十余年,深得讲贯之益,学之全体,于先生窥津逮焉”   。

蔡世远(1682-1733),字闻之,号梁村。雍正二年至九年任弘历老师。乾隆皇帝在《闻之蔡先生》诗中说:“所从之师虽多,而得力于读书之用,莫如闻之先生”。蔡世远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学识渊博,尤精于性理之学。他继承二程和朱子之学,又深研周敦颐、张载的学说,是清代闽学派的骨干。乾隆皇帝说于蔡世远“得学之用”,其为学对乾隆皇帝的影响可谓深远。

除三先生外,雍正皇帝为弘历挑选的老师还有徐元梦、张廷玉、嵇曾筠、鄂尔泰、蒋廷锡、邵基、胡煦、顾成天等。

雍正八年,弘历奉父亲之命将自己之前所作的诗文结集为《乐善堂集》,作为自己20岁的一个总结。他在《乐善堂集》庚戌年(1730)《原序》中说:

“余生九年始读书,十有四岁学属文,今年二十矣。其间朝夕从事者,《四书五经》《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鉴》等书,讲论至再至三。”

这些老师为年轻的弘历讲解儒家经典,教授作文方法,可以说弘历的启蒙教育已经站在了极高的起点上,这也为他以后的诗文创作开启了兴趣之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弘历在皇子时期的书法训练

皇子弘历在接受儒家教育的同时,还受到了严格的书法训练。

清代至迟自顺治时起,在满语之外,开始有意识地训练皇子的汉文书法。顺治时,大学士冯铨、洪承畴等向皇帝建议:“皇上承太祖、太宗之大统,聪明天纵,前代未有,今满书俱已熟习,但帝王修身治人之道,尽备于六经,一日之间,万几待理,必习汉字晓汉书,始上意得达,而下情易通。伏祈择满汉词臣,朝夕进讲,则圣德日进而治化亦光矣。”故宫博物院目前还保留有顺治皇帝学习汉文的书法习作,主要是以楷书临写的《千字文》。同时,还保存有乾隆皇帝在皇子时期的满文和汉文书法习作,时间自康熙六十一年冬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比较全面和完整地反映了弘历从12岁到登基前的学习书法的经历,十分珍贵。

从目前的整理和研究可以看出,弘历在皇子时期的汉文主要练习的是楷书,内容既有《汉番君庙碑》《多宝塔碑》《明皇西岳华山碑铭》等楷书范本,也有《千字文》《乐毅论》以及唐、宋、元、明各时期的诗词、文赋,还有各种法帖等。

清代对皇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弘历在登基称帝前的13年间,每天坚持练习书法,除节日和特殊情况外极少间断。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和超乎常人的勤奋,使得弘历的书法功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使得书法创作成为伴随他一生的兴趣爱好,并成为之后一大批以书画见长的词臣和画家群体围绕在他周围的根本原因。

(三)弘历书画意趣的养成

清代前期的顺治、康熙、雍正几位皇帝,均在政务之余,寄情于翰墨和其他的一些文人活动,并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这些都对乾隆皇帝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士禛曾记载:

“上(顺治皇帝)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余,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荆、关、倪、黄辈所不到者,真天纵也”   。

乾隆皇帝最敬重的皇祖康熙皇帝也十分钟情于翰墨。康熙皇帝一生临池不辍,他曾说,“自幼习书,豪素在侧,寒暑靡间”  ,“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  。“耽好笔墨,有翰林沈荃,素学明时董其昌字体,曾教我书法。张、林二内侍,俱及见明时善于书法之人,亦常指示,故朕之书法有异于寻常人者以此”  。此外,康熙皇帝还刊刻了《懋勤殿法帖》,编修了《佩文斋书画谱》,可以说是当时重大的内府书画整理工程。乾隆皇帝还记载了他受赐皇祖御书的经过:

“忆自年十二时,随皇祖圣祖仁皇帝驾往热河避暑,朝夕随侍。皇祖万几之暇,辄流览书史,或亲洒宸翰,从旁窃观,心慕而未敢以请也。皇祖顾谕曰:‘汝爱吾书乎?赐长幅一,复赐横幅一、扇一,皆持以告我皇父,宝而藏之。”

雍正皇帝在书法上颇有心得,功力深厚,他雅好临池,“留心书法最久,所见历代法帖亦最多”  。他还命人创作了多幅行乐图,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他还曾将自东汉至明代可“令人心旷神怡,天机畅适”  的佳章妙句选编成《悦心集》,显示出对文人意趣的追慕。雍正皇帝还亲自参与到对文房用具、瓷器、漆器、木器等工艺品的设计、制作中,对材料、形式、技巧、色彩都有品评判断,反复强调要“文雅”“秀气”“素静”“精细”。雍正十一年(1733)秋,雍正皇帝赐给弘历一方端砚,砚呈长方形,光素无文,外配黑漆描金螭龙衔枝纹盒,富贵华丽。弘历专作《御赐端砚恭纪》诗以记其事,后来将此诗镌刻于砚背面。纪恩诗曰:“霭霭午窗明,融融御苑晴。恩波流浩荡,缃案沐光荣。雅质传端石,高标纪旧坑。一泓秋水淡,几片碧云清。入席添诗兴,开囊粲玉英。虬龙浑欲动,藻采自然生。学海惭无檝,心田勉欲耕。研精书史里,总是被生成。雍正癸丑秋日恩赐端砚,子臣弘历恭纪。”   雍正皇帝的审美和爱好也在不知不觉间启发着年轻的弘历。

康熙和雍正皇帝在书画活动上的实践,给了弘历潜移默化的影响。弘历登基之后,开始了较其父其祖规模更大、影响更广泛的书画创作和整理活动且终其一生,显现出这位帝王在书画方面的浓厚兴趣。

二、书画意趣的表现

乾隆皇帝带有书画意趣的行为是多方面的,从诗文创作到书画实践,从古书画整理到文房用具制作,几乎涵盖古代文人活动的多个维度。本文重点讨论他的肖像画及行乐图、御制诗、书法、绘画、文房五个方面。

(一)肖像写真

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命人绘制了多幅读书像、写字像等。这些画像中,他被描绘成一位文士的形象,身着汉服,或拈须深思,或提笔凝神。如《弘历采芝图轴》中,他被描绘成身着汉族衣冠的青年男子,一手执如意,一手轻扶梅花鹿,神情淡定,举止闲雅。一位提篮荷锄的少年在他身旁站着,正全神贯注地凝望着他。画幅右上有弘历书自作七律一首,款署“长春居士自题”,下钤“宝亲王宝”“长春居士”,迎首钤“樂善堂”。画幅左侧有梁诗正书题七言诗一首,落款“雍正甲寅夏四月,梁诗正谨题”。“甲寅”为雍正十二年(1734)。“长春居士”和“和硕宝亲王”是雍正帝于雍正十一年(1733)赐给弘历的字号和封号,故弘历自题诗和图像绘制应在雍正十一年(1733)至十三年(1735)之间,此图应是弘历青年时期的画像。根据图中梁诗正的落款,可进一步确定此图表现的是弘历23或24岁时的画像。弘历在皇子时期即绘制有汉装像,即位后更绘制了大量的汉装行乐图,说明他对这些文人游戏的兴趣从年轻时期即已开始。

又如《乾隆皇帝古装像轴》中,乾隆皇帝端坐于书房之内,一手拈须,一手执笔。书桌上,已铺开一张良纸,似乎正等待着他落笔书写。书桌旁的炕几之上放置着精致的觚、盆和瓶,觚、瓶中插着盛开的梅枝和兰花,正与窗外的古梅和青翠的竹子交相辉映。春天已到,皇帝的眼神坚毅而有神,似乎已然成竹在胸,只差将胸中丘壑落在纸上了。这幅图营造了一种祥和的氛围,精致的陈设使得雅致的书斋平添了几分清幽与高逸,烘托着画面中那位自信的文士。终乾隆一朝,乾隆皇帝命宫廷画家绘制了多幅他的读书像、写字像,它们共同表达着同一个主题:乾隆皇帝对文人生活的追慕和向往。

乾隆皇帝还命人创作了多幅具有哲学意味的《是一是二》图。这几幅构图相似,唯创作时间不同。其中一幅图画中,乾隆皇帝身着汉服,一腿半趺坐于床榻之上,右手执笔,左手持纸卷,脸扭向右侧,一幅文士装扮。床榻后面的屏风上,绘以平远山水,清逸高雅。屏风上,悬挂着一轴乾隆皇帝的半身像,体貌、着装与坐榻上的皇帝相同。挂轴中的皇帝头扭向左侧,正与坐榻上的皇帝遥遥相对,似乎有着默契的交流。床榻右前方书桌后,一名童子正手持花瓶,往书桌上的杯中注水。皇帝两侧的家具上,摆满了青铜嘉量、觚、炉、鼎、玉璧、青花罐、瓶、壶、册页、手卷等物。在画面右上角,还有乾隆皇帝的御题:“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这种以画中画来表现皇帝的肖像,在西洋画中是没有的,在中国的历代皇帝中,也仅乾隆皇帝一人。乾隆皇帝的御题点明了此画的主旨,他认为儒家和墨家作为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如同坐榻上的他与屏风上他的画像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因此他提出“是一是二,不即不离”的观点,表明了他对儒家、墨家学说的深刻看法及其求和为上的统治观念。图中所绘青铜器、瓷器、书画等不仅充实了画面,令构图更为饱满,而且映衬出乾隆皇帝儒雅的生活情趣和他对传统文化的赏识与重视。

《是一是二》图的母题源于宋代佚名《人物》图册   。类似的仿古画在乾隆时期还有不少。如金廷标所绘的《乾隆皇帝宫中行乐图》和清人所绘的《乾隆皇帝观荷抚琴图》《薰风琴韵图》,画面中的皇帝均身着汉装,神情淡然,从中可见他对汉族文人乐天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之情。其中,《宫中行乐图》临仿于刘松年的《宫中图》,《薰风琴韵图》临仿于刘松年款《琴书乐志图》   。乾隆皇帝在其御制诗《题宫中行乐图一韵四首》中,有“松年粉本东山趣”之语,“东山”的典故来源于东晋文人谢安携丝竹隐居于东山的故事。诗的小注中,说明了仿制此画的理由:“《石渠宝笈》藏刘松年此幅,喜其结构古雅,因命金廷标摹为《宫中行乐图》。”  可以推测,其他的几幅临仿之作也都有相似的理由,既要有文人意趣,结构亦需古雅。

(二)睿藻吟咏

乾隆皇帝承继父、祖勤政的作风,延续皇子时期勤勉的习惯,数十年间,处理政务、批阅奏章,显示出超强的意志。同时,万几余暇,在诗文上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保留诗作最多的人。他爱诗成癖,一生作诗不辍,据统计,《乐善堂全集》中的诗作1029首,《御制诗初集》至《御制诗五集》共计41910首,太上皇期间的《御制诗余集》750首,他收入诗集的全部诗作总计43689首。他称自己“平生结习最于诗”  ,倘若几天不吟咏,“辄恍恍如有所失”  。乾隆十五年(1750),面对数以千计的诗作,他曾写诗道: “赋诗何必多,杜老言诚正。况乎居九五,所贵行实政。”  这是乾隆皇帝的自省自警之语,不过此后,他旺盛的创作热情一直未曾枯竭。除乾隆四十二年(1777)因母亲崇庆皇太后病逝,他“简行幸,疏吟咏”,诗作数量明显锐减,全年共计 292 首外,其他年份,汉文诗数量年平均都在700首以上,其中最多的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全年共计1067首。

写诗的爱好一直持续到乾隆晚年。和珅曾这样描述过乾隆皇帝:“每日万几之暇,稽古读书无间,寒暑吟咏,日十数篇有余”  。他的诗情与中国传统文人如出一辙。御制诗流露的真情实感,为我们还原了有喜有悲、有情有义的乾隆皇帝的多重面相。

在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吟咏书画、青铜、玉器、陶瓷、砚台等艺术品的诗作有3400余首。对于喜爱的艺术品,他用反复题咏来表明态度和喜好,如《题赵孟頫水村图手卷》《咏周牺匜》《咏痕都斯坦玉壶》《咏砚墨》等。

故宫博物院庋藏的一页御制诗底稿,是乾隆皇帝题咏北宋赵昌《写生蛱蝶》、明何浩《万壑松涛图》、南宋夏珪《秋江风雨图》3件绘画作品的诗作合页,创作于乾隆四年(1739)。三首诗著录于《御制诗初集》卷三,底稿的顺序与《御制诗初集》中所列有所差异,个别字句也稍有不同。在乾隆皇帝数量庞大的诗作中,题画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源于乾隆皇帝对于中国古代书画的浓厚兴趣,他不仅为大量的书画题诗,还将其写于书画之上,如前述《赵昌写生蛱蝶》诗即题写于原作之上。同时,他下令对内府所藏的书画进行了整理、拣选和考辨,在此基础上编纂而成《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充分显示了他的趣味和品味,也在这些历代名品名作上留下了深深的个人烙印。

(三)宸翰抒毫

书法是陶冶情操、抒发性情的有效载体,历来被文人所重视。乾隆皇帝自幼就受到系统的书法训练,而这一爱好在他成为皇帝之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乾隆皇帝一生创作过大量的书法作品,故宫博物院即庋藏有上万件,足以说明他的勤奋和用功。

乾隆时期,内府收藏盛极一时,典藏了大量历代名家法帖和传世佳作,为乾隆皇帝观摩、临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乾隆皇帝对历代法书名帖无不临摹,甚至一临再临,如钟繇、索靖、陆柬之、欧阳询、颜真卿、怀素、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杨凝式、张即之、“宋四家”、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都在他的临摹范围之内。

乾隆皇帝对王羲之书法尤为偏好。搜检《石渠宝笈》初、续、三编,可以看出在他所临习的古代各家法书中,王羲之所占的比重最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书家。对王羲之的《兰亭序》,乾隆皇帝表现得近乎痴狂。他曾提到“逸少兰亭帖,学摹自幼龄”  ,甚至一生都在不断临写《兰亭序》。至今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他近20件与《兰亭序》或《兰亭诗》相关的墨迹。

乾隆四十四年(1779)春,乾隆皇帝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帖》墨迹六帧(唐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摹《兰亭序》,唐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后序,明董其昌临柳公权《兰亭诗》,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原本),又令大学士于敏中书写《补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阙笔》一卷,他自己书写《临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一卷。为了“以永其传”,乾隆皇帝将圆明园“坐石临流亭”改建成八方重檐亭,并易以石柱,每柱刻帖一本,此即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为更好的保护这八件珍品,乾隆皇帝不仅为它们制作了包袱皮和木匣,还下旨令造办处设计制作了一件紫檀插屏,插屏面板镌刻兰亭休禊场景,刻划精细,人物旁逐一标出姓名,两侧边框刻写乾隆御笔对联:“叙诗荟美由今昔,临写存真在晋唐。”取下抽拉式面板,里面便是存放“兰亭八柱”帖的八个屉匣。

从兰亭八柱插屏的制作过程也可看出乾隆皇帝对此的重视。这件插屏自乾隆四十四年(1779)三月开始制作,历经近兩个月至五月十八日方才完成。期间,乾隆皇帝亲自审定式样,并多次提出具体意见,如“花纹要往深里雕做”“插屏进深随手卷大小尺寸成做”“抽屉两边添刻御笔对一幅”“前面背板上雕做兰亭记”“图内人名亦做银片字”“抽屉上面签手卷匣面签并两边对字俱刻做填金”等   。对照插屏实物,可以看出是完全按照乾隆皇帝的要求做成的。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于至大三年(1310)九月初至十月七日应召舟行北上大都(今北京)期间,在临摹好友独孤长老所藏《定武兰亭》帖的同时,还在帖上书写了十三段题跋,此即著名的《兰亭十三跋》。乾隆皇帝对赵孟頫的书法有过多次临摹,而赵孟頫书写的《兰亭十三跋》更是将二者结合了起来,可谓雅事中的雅事。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秋八月,乾隆皇帝认真临写了《兰亭十三跋》中的第二、七、九三跋,并亲题引首“墨沼观澜”,明确表达出自己的书法态度和文士情结。

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皇帝收藏到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他特辟养心殿西暖阁为“三希堂”,用来贮藏这三件稀世珍宝,并亲自题写“三希堂”匾额悬挂于此,并撰写《三希堂记》以示郑重。乾隆皇帝对“三希”高度评价,称其为“希代墨宝之冠”,寄予了无限的情怀,不仅在上面多次题跋,而且心摹手追,多次临写。对“三希”之首的《快雪时晴帖》,他多次题跋,并在帖前写下“天下无双,古今鲜对”“神乎其技”的溢美之词,又评价其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他曾言“合临(三希)不下数十本”,仅《石渠宝笈》著录的就有七件,包括六件手卷和一件册页,分藏于瀛台、清漪园、养心殿、重华宫、静宜园、避暑山庄等地。如临摹于乾隆十四年(1749)的一卷,名之以《三希文翰》,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款署“旧藏三王真迹,清暇临摹屡矣。兹值明窗雪霁,复手临一过,喜金粟笺古润惬意。孙过庭以笔墨相发为一合,良然。己巳腊月,御临。”乾隆皇帝以不断的临摹来表达自己对“三王”和那个时代文人风流的珍爱和推崇。

抛开艺术水平不论,乾隆皇帝对自己的书法是有要求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乾隆皇帝行书《习字诗》卷上,原字明显被人刮擦处理过,之后乾隆皇帝又在其上面重新书写《习字诗》一首。在后面的跋中,他说明了事情的原委。此诗书于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皇帝認为,之前的书法水平不够好,因此命造办处的去旧字高手张恺将原字刮除。乾隆三十二年(1767)十一月,乾隆皇帝曾下旨要求臣下回缴乾隆二十年(1755)之前颁赐的各类御笔书法,即使已经制作成匾额、对联和勒在石材上的赐字,也要将墨迹原本缴回。他认为自己往昔的阅历和实践不足,笔力有所欠缺。在这道谕旨中,为了说明自己的苦心修习,他还举了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练字书写过十万麻笺的例子来类比。

(四)丹青意趣

乾隆皇帝接触绘画的时间比书法要晚,受到的教育也不够系统。但乾隆时期,内府汇集了大量的历代绘画珍品佳作,为他临摹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乾隆皇帝的周围始终活跃着一批擅长绘事者,如宗室允禧、允禄,大量内廷画家如蒋廷锡、董邦达等,以及西洋画家如郎世宁等。皇子时期,弘历就时常与这些人交往,向他们请教画学,与他们探讨画理,切磋画艺,得到了高水准的艺术指点。乾隆皇帝与这些工于绘事的臣子们相处,不仅可以对他们的绘画技巧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与了解,也激发了自己浓厚的创作兴趣。

据记载,乾隆皇帝在圆明园逗留时,经常到西洋画家王致诚的画室看他画画。为此王致诚在1741年11月4日给布鲁瓦西亚侯爵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平时作画的地方,正是我向您讲过的那些小殿堂之一。皇帝几乎每天都前往那里观看我的工作,以至于使我无法缺席不到。”

根据《石渠宝笈》和《盛京故宫书画录》的记载,乾隆皇帝一生至少创作了1400多幅绘画作品,涵盖了人物、花鸟、走兽、山水、楼阁等各类题材。如《仿钱选观梅图》《仿赵孟頫沙渚双鸳图》《瓶莲图》《临文徵明五君子图》《多禄图》《避暑山庄烟雨楼图》《西湖图》等。这些画共同的特点是,介于工笔与大写意之间的小写意。笔墨简练,着重表现物象的意态神韵和精神内涵,构图简括,主题突出,画面具有平和淡雅的文人书卷气。

(五)文房精粹

乾隆皇帝雅好书画,对文房用具的品质和样式要求也十分严苛。乾隆时期的宫廷文房用具品类丰富,形式多样。除笔、墨、纸、砚“文房四友”外,还有笔架、笔筒、笔洗、镇纸等。这些文房用具,一部分出自内务府造办处,或按照内廷要求交由杭州、苏州、江宁三织造承办制作;一部分则来自于地方进贡。文房用具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书法、绘画、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

1.笔

根据档案记载和对目前留存实物的观察,乾隆御用笔无不用材讲究,制作精良。材质方面,金银玉瓷、木竹牙骨,无所不有。装饰、技巧方面,集各种工艺技法,雕刻填金,极尽工巧。

据吴振棫记载:“供御文房四事,别类称名,不可胜纪……笔之属则以书福笔为万祀珍用之管,所谓赐福苍生也;御书常用者,有斑竹管、大提笔、髹漆、文檀各种提笔。其寻常供用朱书、墨书之用者,则有万年青管、经天纬地、万年枝、云中鹤、惟精准一、云汉为章,及竹管、檀管、钿管,皆由外省供进”  。乾隆时期,仍以浙江湖州制笔最负盛名,每年地方例贡文房用具中以湖笔数量最多。

乾隆皇帝喜欢在笔管四围刻以名言佳句或御制诗文,营造清雅的文人氛围,如“管城无处不生花”“无思不入奇”“珠圆玉润”“宇宙经纶”等,还有御笔“兰亭真赏”、御制“牡丹花诗”等,无不构思巧妙、雕刻精细。

2.墨

乾隆时期,造办处专设“墨作”,负责御用黑墨和朱墨的制作,很多形成“内廷恭造之式”,署“御墨”字样或“乾隆年制”款,制作精良,装潢考究,极具时代特点和皇家品味。乾隆御制墨中,有以皇帝书斋或宫殿命名的墨品,如“敬胜斋珍法墨”“遂初堂藏墨”“御制淳化轩墨”等;有仿古集锦墨,以各种形式组合而成的套墨,有的多达数十种,如乾隆四十年重装所制博古墨,以四十种墨式组合而成,分别为螭佩、玉彘、青圭、昭文、国宝、七香图、鱼佩、艳友、春华秋实、仙山楼阁、天保九如、有虞十二章、内殿轻煤等,并特制红雕漆龙纹墨匣盛装,为内廷精制御墨。

还有一套乾隆御题画诗墨,质地优良,墨模雕刻精细,是套墨中的稀世珍品。这套墨共九锭,从右至左、自上而下分别为:沈周画茄菜诗墨、吴历画山水诗墨、王蒙画林壑云泉诗墨、王蒙画竹趣图画诗墨、黄荃画花鸟诗墨、文徵明画松石画诗墨、王宠画山水诗墨、王绂画山水画诗墨、方壶画叶菜图画诗墨,每锭正面为名画,背面是乾隆御题诗。墨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有花瓣形、长方形、圆形、正八边形等。其中年代最早的画是五代后蜀黄荃(903-965)的《杏花文禽图》,还有“元四家”之一王蒙的两幅画《林壑云泉图》和《竹趣图》,以及元代方壶,明代王绂、沈周、文徵明、王宠,清代吴历的作品。乾隆皇帝的题诗或以诗论画,或借题发挥。题诗有五言、七言,有律诗、绝句。诗后分别钤以“乾隆”“几暇怡情”“几暇临池”“得佳趣”“乾隆宸翰”等玺印。乾隆时期,内府收藏了大量历代名画。这套墨的制作,是从乾隆皇帝题诗的名画中精选出八位画家的九幅佳作,由雕墨家依照画卷,选择精彩部分雕刻在墨模上再制成墨,以纯熟的技艺表现出原画的意境。

3.纸

乾隆皇帝钟情翰墨,对纸张的要求可谓精益求精。在皇帝的直接推动下,乾隆时期,除在传统制作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外,还出现了许多品质优良、工艺精湛、不同质地、不同图案、用途各异的纸张,中国古代造纸达到了一个黄金年代和制作高峰。

具体而言,乾隆皇帝御用书画纸有各色粉蜡笺纸、洒金纸、罗文纸、宣纸、金粟山藏经纸、侧理纸、明仁殿纸、梅花玉版笺、澄心堂纸等,均是当时纸张中的精品。如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的梅花玉版笺,其纸面涂以粉蜡,光滑匀称,质地坚厚结实,银白色的纸面上为纵横交错的冰纹及金色或银色的梅花图案,右下角钤盖花边隶书小印“梅华玉版笺”。

同时,为了满足内廷源源不断的纸张需求,在乾隆皇帝的命令下,当时还仿制出了大量的传世名纸,如仿侧理纸、仿金粟山藏经纸、仿澄心堂纸、仿明仁殿纸、仿梅花玉版笺、仿高丽纸等。

澄心堂纸原产于徽州,因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珍爱,贮存在澄心堂,后世因此称之为澄心堂纸。澄心堂纸质地细腻,色调古雅,多用泥金山水花卉作为装饰,典丽端庄、清韵悠长,堪称古纸中的经典代表。宋代蔡襄《文房四说》中评价“李主澄心堂纸为第一”。乾隆皇帝对其进行了成功的仿制,并提出了各种要求,如仿澄心堂纸的制作不局限于一种颜色和花纹,由最初的绿色、蓝色、粉红色三种,发展为五种颜色,有染黄、绿、白、粉红、淡月白等,纸面装饰花纹各异,如画金龙纹、金折枝碎花纹、流云福花纹等,均按内廷画样制作,纸幅钤盖“乾隆年仿澄心堂纸”印记。

金粟山藏经纸是另一种闻名于世的佳纸。金粟山在浙江海盐县西南,宋时其山下建有广惠禅院,寺中贮有大量优质的藏经纸,这些纸由苏州承天寺附设的纸坊在宋熙宁至元丰年间(1068-1085)所抄造。该纸用皮料制成斗方式,以黄桨濡染而显黄色。纸心钤有“金粟山藏经纸”朱文小椭圆印,专供寺院写经之用。其纸内外加蜡,研光使之坚韧,兼因纸质厚重,密无纹理,精细莹滑,保存不朽而非常名贵。宋元明清以来逐渐流散在宫廷和社会。乾隆年间,纸工利用其质地厚实的特点,将该纸揭为数层使用。乾隆皇帝尤爱此纸,诏令仿制,并钤盖“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经纸”十字朱文印記。乾隆皇帝的很多书画作品都是写于金粟山藏经纸上。

4.砚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自古就受到文人的重视。它不仅作为创作书画不可或缺的实用物品,更是一种可以怡情悦性的艺术品,故从选材、雕刻工艺、形制设计都十分讲究。乾隆皇帝更是如此,他命廷臣于敏中等人,收集内府所藏古砚精品240方,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编纂而成《钦定西清研谱》,图文并茂,钩摹精美,记载详细,考证充分,表现了乾隆皇帝的重视。

乾隆时期的御用砚品,大部分出自造办处砚作。除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四大名砚”及瓦砚、砖砚等传统砚台之外,更有被清代视为砚台之首的松花石砚。

“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绿色、光润、细腻,品埒端歙。自明以前无有取为砚材者,故砚谱皆未之载。我朝发祥东土,扶舆磅礴之气,应侯而显,故地不爱宝,以翊文明之运。自康熙年至今,取为砚材,以进御者。”松花石被清代认定为是王朝龙兴发祥之地的圣物,故所产此类砚台专供皇室所用,对于产地也进行封锁,秘而不宣。

5.其他文房用具

除笔墨纸砚外,乾隆时期还有形式各异的辅助用具,如臂搁、笔架、笔筒、笔床、笔洗、砚滴、水丞、水注、镇尺、印盒、印泥、印章等,它们增加了书写的便利,也逐渐被视为不可或缺的文房用具。乾隆皇帝喜赋诗题咏,仅御题文房用具即多达数百首。他还命工匠将这些诗文镌刻于笔、墨、砚、笔筒、笔洗、文具匣等用具纸上,使之蕴含了文化内涵和文人意趣,呈现出宫廷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乾隆时期社会总体安定,经济发展,国库充盈,为乾隆皇帝从事他喜欢的书画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乾隆皇帝在皇子时期接受了严格、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了浓厚的诗文和书画兴趣,并为其后来的创作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乾隆皇帝在勤政之余,醉心于作诗,一生书法、绘画创作不辍。他有时会亲自参与文房用具的设计和修改,促进了这些艺术品类的创新和高水平的制作工艺。乾隆皇帝对这些书画意趣之事、之物显示出超乎寻常的喜好,并亲自践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他皇帝身分之外的新的视角。

注释

①(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

②(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四,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③见《清史稿·列传九十·福敏传》。

④清高宗:《怀旧诗·三先生三首·龙翰福先生》,《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八。

⑤清高宗:《怀旧诗·三先生三首·可亭朱先生》,《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八。

⑥参见王亦旻:《弘历皇子时期书法学习经历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年第3期。

⑦(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二“世祖御笔”条,中华书局,1982年。

⑧清圣祖:《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二集卷三十二《懋勤殿法帖序》。

⑨(清)和珅、梁国治:《钦定热河志》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95册。

⑩清圣祖:《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17册。

清高宗:《乐善堂全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

见清世宗:《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一二《跋淳化阁帖后》。

清世宗:《悦心集序》,《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八。

见《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七。

《石渠宝笈》初编重华宫著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石渠宝笈》续编懋勤殿著录。

清高宗:《题宫中行乐图一韵四首》,《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七。

清高宗:《题郭知达集九家注杜诗》,《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五。

《清高宗御制诗初集》跋。

清高宗:《尚书蒋溥奏进所刻御制诗集书此志怀》,《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十九。

清高宗:《五福五代堂联句》,《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十九。

清高宗:《题兰亭八柱再叠旧作韵》,《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十五。

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42册“如意馆”,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99~701页。

李湜:《热衷绘画的乾隆皇帝》,《中国文化报》2013年3月24日,第7版。

(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猜你喜欢
乾隆皇帝乾隆书画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这样的乾隆你想不到
TWICE AS NICE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小小书画廓
老翁妙对戏乾隆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