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皓,俞 蕾,张晓峰,崔玉宝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无锡 214023)
据调查,约30%的人群在一生中至少有1次以上变态反应经历[1]。变态反应又称为Ⅰ型超敏反应,诱发机体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俗称过敏原[2]。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来自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真菌菌丝及孢子、昆虫毒液、动物皮毛等吸入性物质[3-4],奶、蛋、鱼虾等食物变应原[5-7],以及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等药物[8]。不同地区因纬度、季节、温度、湿度、光照、气候、降雨量以及海拔等因素的差异导致物种分布不同。因此,不同地区变应原种类有所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区域居住,过敏症状可能减弱、消失,但也可能加剧。
Ⅰ型超敏反应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荨麻疹等[9-11]。Ⅰ型超敏反应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儿童过敏性疾病,特别是支气管哮喘、鼻炎、皮炎、湿疹、结膜炎等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加,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也给儿童的身心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12]。过敏性疾病存在自然进程,即首先表现为婴儿湿疹或食物过敏反应症状,成年后发展为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尽快精准查找变应原,并使儿童远离变应原是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常见处理方式,也是阻止过敏性疾病进程的重要策略。调查本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常见变应原种类,对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3-17]。本研究主要调查无锡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变应原种类和分布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 2018年 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就诊的2 329例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 477例、女852例,年龄2个月至13岁,平均(5.3±2.2)岁。纳入标准:①年龄≤14周岁;②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667例、过敏性咳嗽121例、变应性鼻炎537例、湿疹324例、荨麻疹207例、过敏性紫癜234例、过敏性皮炎85例、过敏性结膜炎154例。上述患者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 3组:婴幼儿组(年龄0~3岁)827例,学龄前组(年龄 3~6岁)883例,学龄组(年龄6~14岁)619例。按照就诊时间不同分为4组:一季度(1~3月份)428例、二季度(4~6月份)648例、三季度(7~9月份)598例、四季度(10~12月份)655例。
1.2 试剂与仪器 检测试剂为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印迹法),德国MEDIWISS Analytic GmbH生产。
检测的过敏种类包括吸入性过敏和食入性变应原,其中吸入性变应原10种:尘螨、屋尘、桑树、猫毛皮屑、狗毛皮屑、蟑螂、苋、霉菌组合、混合草和树花粉;食入性变应原9种:牛奶、牛肉、鸡蛋白、虾、蟹、贝、腰果、芒果、菠萝。
1.3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静脉抽血,采集后的血液通过离心机以4 000×g离心10 min,得到血清样本,并在2 h内完成实验室检测。用清洗液湿润硝酸纤维素膜,在检测板上加入250 μL的血清标本,在混匀器(30振/min)上室温孵育45 min,结束后冲洗3次,手持孵育暗盒反应槽,使之倾斜,用清洗液冲洗试剂条内贴附的硝酸纤维素膜,使清洗液充分流过试剂条,后将反应槽端平,并在试剂内注入清洗液,轻轻晃动反应槽增加清洗效果;清洗结束后加入250 μL 抗体,在混匀器上室温孵育45 min,孵育结束再次冲洗3次,冲洗结束后加入250 μL链霉素亲和素标志物,在混匀器上室温孵育20 min,孵育结束冲洗3次,最后加入250 μL 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四唑硝基蓝作用底物孵育后,发生特定的酶显色反应,试剂条上出现沉淀。颜色深浅与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含量成正比。待试剂条干燥后,由专用变应原检测仪检测,读取定量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变应原分布 2 329例被检测患儿中,检出变应原阳性1 885例,总阳性率为80.9%,前3位变应原分别是尘螨(906例,38.9%)、牛奶(894例,38.4%)、鸡蛋白(614例,26.4%),混合霉菌(542例,23.3%)、腰果(486例,20.9%)、树花粉(439例,18.8%)、狗毛皮屑(420例,18.0%)、猫毛皮屑(371例,15.9%)也占相当重要的比例,菠萝(14例,0.6%)、蟹(231例,9.9%)、虾(104例,4.5%)、牛肉(34例,1.5%)、贝(9例,0.4%)、芒果(15例,0.6%)、屋尘(375例,16.1%)、蟑螂(50例,2.2%)、桑树(85例,3.6%)、苋(44例,1.9%)、混合草(39例,1.7%)阳性率低。不同年龄组尘螨、猫毛皮屑、狗毛皮屑、鸡蛋白、牛奶、腰果、蟹、虾、屋尘、蟑螂、混合霉菌、树花粉、混合草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年龄组菠萝、牛肉、贝、芒果、桑树、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者1 400例,阳性率为60.1%,其中婴幼儿组484例(58.5%),学龄前组575例(65.1%),学龄组341例(55.1%)。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组过敏性疾病患儿变应原检测阳性结果比较 [例(%)]
表2 不同年龄组过敏性疾病患儿变应原阳性数目结果 [例(%)]
2.2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变应原检测结果比较 男性和女性吸入性变应原、混合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见表3。不同年龄组吸入性变应原、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和混合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以食入性变应原为主,学龄前组和学龄组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见表4。
表3 不同性别过敏性疾病患儿变应原阳性数比较 [例(%)]
表4 不同年龄组过敏性疾病患儿变应原阳性数比较 [例(%)]
2.3 不同季度变应原阳性分布情况 变应原阳性的患儿以第二、三季度较多,分别占85.6%(555/648)、86.3%(516/598),第一、四季度较低,分别为72.7%(311/428)、76.8%(503/655),各季度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59,P<0.001)。
2.4 过敏性疾病儿童疾病分布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变应性鼻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依次为80.1%(534/667)、81.0%(98/121)、86.0%(462/537)、82.4%(267/324)、80.7%(167/207)、62.0%(145/234)、89.4%(76/85)和88.3%(136/154)。
步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问题之一[18]。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首要因素是遗传学、变应原和其他环境因素的暴露[19]。变应原体外检测是当前变应原检测的较好方法。对患儿进行变应原检测,快速找到变应原,远离变应原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20]。
本研究2 329例被检测患儿中,1 885例被检出变应原阳性,总阳性率为80.9%。本研究采用德国Mediwiss生产的特异性IgE检测试剂盒,包括吸入性变应原10种和食入性变应原9种,结果表明尘螨、牛奶、鸡蛋白为最常见的3种变应原。尘螨主要与室内居住环境有关,如空气不能直接流通,通风少和温湿度条件有关。牛奶则位于变应原的第2位,在婴幼儿组为第1位,学龄前组第2位,学龄组排在第3位。婴幼儿组以食入性变应原阳性为主,而其他两组则以吸入性变应原阳性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患儿的变应原结构存在差异,这与婴幼儿出生以后胃肠道功能不健全有关,在喂入大量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情况下,胃肠道的通透性不断加大,而分泌型IgA水平降低,从而易发生食源性过敏。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可对牛奶、鸡蛋、腰果、菠萝、牛肉、蟹等易过敏食物产生耐受。因此,婴幼儿鼓励母乳喂养,减少因饮食引发的过敏性疾病。增加室内通风和除尘、消毒则有利于减少尘螨引发的吸入性过敏疾病。有幼儿的家庭,尽量不要饲养猫、狗等动物,从而降低婴幼儿过敏风险。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各季度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应原阳性的患儿以第二、三季度较多,第一、四季度较低,这可能与本地区空气污染扩散情况、气温变化和儿童暑假有关。本地区引起的儿童过敏性疾病以支气管哮喘为主,其次是变应性鼻炎、湿疹。总之,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引发本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变应原分布,并为本地区防治儿童过敏性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临床数据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