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思平衡方法的环境正义

2019-07-31 01:34:16黄敏
中华环境 2019年7期
关键词:同心圆功利主义德性

文 黄敏

温茨的环境正义理论是基于政治学和伦理学的一种考量,强调人对环境的义务,他所讨论的“环境”包括自然中无知觉的部分。

本书英文版《Environmental Justice》1988年由纽约州立大学(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由西北大学朱丹琼和宋玉波历时5年翻译,2007年出版。本书的作者彼得·S·温茨(Peter·S·Wentz)是伊利诺伊大学哲学与法学研究教授,同时也是南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医学人文学科方面的兼职教授,教授的课程非常多样化,涉及应用伦理与法律,包括法律、法哲学、生物医学伦理与法律、环境评估等领域中的道德问题。《环境正义论》是温茨环境哲学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环境正义论》反思平衡的方法论和同心圆理论引起了理论界的热烈讨论。在本书的十五个章节中,作者根据罗尔斯反思平衡性的方法论,讨论了德性理论、财产权理论、人权理论、功利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论的理论得失,指出这些理论运用于环境正义问题时各自具有的优缺点。在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温茨认为需要建构一种多元正义理论。

《环境正义论》作者:(美)温茨 著,朱丹琼,宋玉波 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首先,作者在第1章中强调了环境正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环境正义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的仁慈心。当人的所欲超出其所能够拥有时,包括环境正义在内的正义问题等一系列议题就会产生,这种情况下至少有一部分人必须放弃他们想要的某些东西,冲突由此产生。

接着,温茨在第2章讨论了正义诸原理。他认为环境正义的本质是分配正义问题,正义是给予人们所应得的东西,通常表现为财产权和所有权。在讨论正义问题时应当遵守衡平原则,所谓衡平原则就是要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对待的正当性应当参考相关差异性做出证明。正义会受到技术发展影响,协议也会过时,这表明温茨同马克思一样,认为正义是一个历史概念,而不是永恒概念。另外,正义与正义感不同,虽然正义感在许多情况下会成为可靠的指南,但是对其应用必须加以批判。

第三部分是第3章到第5章,作者重点探讨了财产与德性、自由和效率的关系。德性理论为顺从富人需求的正义诸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一个人所具有的德性对个人和社会会产生持续性影响,财富成为内在德性的外在表征。自由派认为额外的国家行为和政府职能会妨碍公民的自由权,因而是不公正的,他们主张最弱意义上的国家;洛克的劳动理论为资源的原始获取做出了有利辩护,诺奇克从自我所有权出发维护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亚当·斯密鼓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自由市场的竞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效率的关注就会支持自由放任的信条,从而导致对环境正义的破坏。效率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应当指导环境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自由派理论和效率理论都支持最弱意义上的国家和市场经济。作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判,国家的强制力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当人们同意国家强制他们避免暴力与欺诈时,自由和效率都会得到改善;当国家被准许在指导人们的活动中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时,效率以及免于疾病的困扰就得到了更长远的改善,而放任的自由市场是无法实现环境正义的。

作者在第6章和第7章中讨论了人权和动物权利,探索诉诸于基本权利解决环境正义议题的可能性。生存权和健康权是人的基本权利,生存、自由和财产是人的自然权利,关于环境正义的决定必须要参考人权做出。但动物权利和人权是截然不同的,动物权利限制着人类权利,比如人的自由权为动物免于虐待的权利所限制的时候就是如此。人权限制着动物权利,人权之间也相互限制。当人的权利之间相互限制,即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之间形成冲突的时候,就需要诉诸优先性准则,优先性准则构成了正义原理。

CNSphoto供图

第五部分是本书的第8、9、10章节,作者分析了功利主义及其局限和其在决策中的运用。功利主义的原则是福祉最大化,为了整体利益最大牺牲少数人的权益是正当的。甚至功利主义中还包含着自由和平等的维度,要求对于所有对象的利弊基于平等地对待和等量分析,可以避免德性理论中包含的偏见问题。功利主义可能会赞成不公正的分配和不道德行为,甚至是可以为人类非理性的欲望做辩护。功利主义无法公正地对待环境,因为它认可任何一种使善的体验最大化、使恶的体验最小化的政策。因此,存在物中受到直接关怀的唯独是有知觉的生命,即那些能够产生体验的生命,但环境的许多部分都不能被包括进来,植物、河流、山林、荒野、动物等都是无知觉的,他们都不能得到直接关怀。功利主义为环境正义提供的基础非常薄弱。

在最后一部分,作者试图提供一种合理、可辩解的环境正义论——同心圆理论,在发展这个理论时,使用了反思平衡的方法。同心圆理论本质是一种多元论,为了调和不同正义立场和理论之间的矛盾冲突。“同心圆”是一种形象的比拟,通过图画和隐喻将道德关系形象地展现出来了,高度关注主体亲密性的界定、互动关系和义务相互结合。以此提出了系列论断和观点:仅仅依靠生物相关性证明不了义务的存在,同心圆方法并不认同种族中心主义和人类至上主义;对于更靠近同心圆里层的他者而言,我有更加强烈的义务满足他们的偏好。同心圆理论与偏好和积极人权相关联起来,会给予环境和世界穷人以更加直观的关怀和义务。同心圆理论并不为具体的环境问题诸如谁应该为核电厂的废止买单提供具体的答案,而是提供一个框架,这些问题在其中能够被理性地、富有成效地加以思考。

温茨的环境正义理论是基于政治学和伦理学的一种考量,强调人对环境的义务,他所讨论的“环境”包括自然中无知觉的部分。在罗尔斯反思平衡方法和后现代多元论的深刻影响下,他对源自于新教伦理的德性理论,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财产权理论、人权理论和功利主义,以及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进行了考量,提供了一种分析环境正义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以清晰的路径展现出一元论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的缺点和局限,从而推导出构建多元论理论,调和多方矛盾和冲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所提出的以人际关系为核心、关系密度为衡量尺度来判断责任义务关系的“同心圆”理论,对于理解西方话语体系下的环境正义观点和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同心圆功利主义德性
论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
西部学刊(2024年1期)2024-02-19 10:58:58
柳亚子书法
同心圆梦再出发
黄河之声(2022年1期)2022-03-16 02:41:22
同心圆梦再出发
黄河之声(2021年21期)2021-03-22 03:27:08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34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华人时刊(2020年19期)2020-11-17 07:09:56
同心圆变变变
启蒙(3-7岁)(2020年7期)2020-07-08 03:13:28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08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0:54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领导文萃(2017年11期)2017-06-12 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