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界之外融合与创新视野下的卡地亚钟表

2019-07-31 09:24:30郭福祥
紫禁城 2019年5期
关键词:卡地亚钟表

郭福祥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宫廷历史与文物,著有《钟表的中国传奇》等,「有界之外— 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特展」「时间技艺」单元策展人之一

美国著名钟表研究专家杰克·福斯特曾说:「在卡地亚的钟表创作中,不仅需要制表大师的才华心血,也需要装饰艺术与工艺等多个领域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他们的卓越才华在每一件钟表艺术作品中结合得天衣无缝,令其整体价值远远超越各个零部件的总和。」

二〇一五年六月,笔者受卡地亚公司的邀请对位于瑞士和法国的卡地亚相关部门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考察。这是笔者第一次与卡地亚如此近距离的接触,目的是为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卡地亚展览的钟表单元遴选展品。在拉绍德封(瑞士西部城市卡)地亚钟表制作中心,在日内瓦卡地亚典藏中心,在巴黎卡地亚高级珠宝工作坊和档案室,可以充分领略卡地亚一百七十多年钟表制造历史的辉煌历程,尤其是那些尘封已久但却极为完整的档案材料。

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随着材料的积累和了解的增加,笔者对卡地亚时间历史的发展轨迹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要真正地理解卡地亚钟表,仅仅从卡地亚本身或者艺术史的角度来讨论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其放在钟表史,特别是近百年来的西方钟表史和中西钟表交流史中进行探究。

卡地亚钟表的中国韵味

通观卡地亚钟表典藏,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部分作品所呈现出的浓郁的中国风格,大量的中国本土作品被移植到卡地亚的钟表之中,成为卡地亚钟表制作的基本原材料。水晶质的乌龟、小狗、观音像,白玉质的鲤鱼、大象、八仙人物,珊瑚、玛瑙瑞兽,中国门廊式神秘钟两侧坐着的翡翠狮子,以及颇具中国和东方意象的纹饰点缀,与卡地亚设计有机结合,充满了异域的神秘和奇幻色彩。

卡地亚钟表的中国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

一是移植已有成品。将来自中国的古代艺术作品直接用在钟表上,在其基础上根据钟表的特殊需求与计时部分巧妙结合,并进行重新组合和装饰。在这些钟表作品中,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基本上保持了原有形态和完整性,并成为整个钟表的主体,计时和装饰的设计都围绕其进行,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也成为整个钟表所要表现的主题— 尽管当时的设计者有时并不一定非常清楚这些作品的真正含义。这种形式的卡地亚钟表包括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三一年创作的十三款以中国神话瑞兽、动物和神话人物为主题的系列时钟(本次展览展出三件),绝大部分是神秘钟。钟的主体都是中国传统玉石雕刻中常见的题材和形象,鸭子、双鱼、狗、大象、乌龟、鼍龙、观音、仕女、神仙人物,均制作于十八世纪或十九世纪,卡地亚可能是通过不同的古董商和渠道获得了这些作品。同样的做法还见于两件分别于一九二二年和一九二六年制作的白玉插屏座钟—也都是直接将中国十八世纪的白玉插屏的屏芯用作钟盘,是卡地亚此类钟表的典范。

色彩绚丽的镶嵌螺钿漆器也是卡地亚中国风格钟表制作的重要素材。卡地亚使用的螺钿漆器在中国江南、日本和琉球都有生产,其所表现的中国文化故事和场景很容易被卡地亚移植到中国风格的钟表作品上。在卡地亚的钟表创作中,往往将这种镶嵌螺钿的古代艺术品进行剪裁分解,撷取其中适合钟表体量的人物、故事或风景画面,作为钟表表盘或表壳的主体。此次展出的几件座钟就反映了中国风格钟表中螺钿漆器移植利用的基本情形。

阅读链接

螺钿漆器

◎ 螺钿漆器是传统漆器的重要品种之一。通常选用夜光螺等优质贝壳,将其剥离、裁切成纤细的点、线、片,嵌贴于漆器地上,间以金银装饰,再经髹饰、推光(对漆器表面磨、擦、推工艺的总称)而成。作品五光十色,灿若虹霞,精致纤巧。

二是提取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令卡地亚着迷。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吸引着卡地亚设计者的目光,激发出他们创作的灵感。象征吉祥、美好、和谐的图案和纹饰被提取出来,重新加以设计和演绎,自然地出现在卡地亚中国风格的钟表作品之上,并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在诸多中国文化元素中,卡地亚尤其钟情于龙纹、如意纹、团寿纹等具有象征性与和谐美好寓意的图案,将其作为钟表的指针、边角和局部装饰,并通过色彩的对比凸显出来,成为卡地亚钟表意象表达的点睛之笔。

三是重演中国技艺。卡地亚对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技术亦关注有加,并在其钟表制作中加以革新。在卡地亚钟表与中国传统技艺的联系上,点翠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至今卡地亚档案馆仍然藏有数盒在中国已很难见到的用于点翠的翠鸟羽毛原料,据档案记载是由当年卡地亚销售人员采购回法国的,同时还购买了两件点翠头饰的成品用以研究学习。最终,这种精美的中国传统工艺材料并没有用于卡地亚的珠宝创作,而是用在了钟表盘面的装饰上。卡地亚的匠师们将翠鸟羽毛材料与自己擅长的细工镶嵌结合,制作出适用于钟盘装饰的薄而平整的表层。与此同时,利用羽毛的纤维在不同角度观看时颜色的差异,在薄薄的一层中拼接出几何图形甚至是花纹图案,如此的奇思妙想与卓绝的技艺令人称奇。卡地亚钟表在挖掘重演中国点翠工艺过程中,并不拘泥于中国的传统做法,而是对中国原有的单色平贴方法加以改进,利用翠羽的天然色差,采取小块拼接,通过翠羽本身颜色的对比,使作品呈现斑斓之色,极具立体感。(当年从中国采购的翠鸟羽毛材料的包装原盒上用作废的旧账本裁成的纸条糊住折叠凹痕处加固,纸条上用毛笔书写的中文账目内容与这几盒翠鸟羽毛无关,但可以证实它们的真正来源地就是中国)

四是善用中国材料。二十世纪初期的卡地亚曾经对中国的原材料非常关注。卡地亚曾派销售专员于勒·格列思泽(Jules Glaenzer)前往亚洲,在香港、厦门和上海等地走访货源,在中国停留长达一月有余。在香港,他发现玉器的要价都很高,但有大量品质不错的珍珠。在厦门,他来到售卖玉器、珍珠、服装的市场,虽然常能看到有一些珍珠,但往往是次品。他在日记中写到:「售卖玉石的商户是我们挑选来为了制作珠宝的,他们的价格高于预期,我们无法达成交易,玉石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宝石,无论男女都有他们自己的玉石。」在上海,他「到访当地最大的珍珠售卖商」,却发现「他们展示的商品都价格很高」。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时局动荡不安,物价腾贵。格列思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欧洲城市还需要时间来创造财富,采购中国的珠宝带回欧洲。」尽管如此,他还是在香港Looung Shing店购置了一些珍珠,并与店家建立起联系。(Cartier Paris,Département des Archives: Jules Glaenzer’ s travel diary 1908-1909)

通过格列思泽的日记,我们可以获得很明确的信息:卡地亚原本设想从中国本土进口中国的原材料,由于价格太高,计划没能付诸实施。但不管怎样,后来卡地亚还是通过各种途径囤积了相当多的中国材料,为其中国风格的钟表制作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根据卡地亚档案管理和研究员Violette Petit的统计,在一九二〇至一九三一年间巴黎卡地亚共设计和制作了多达七十六件中国风格的座钟)软玉、翡翠、玛瑙、水晶、松石、螺钿、珊瑚、翠羽、珍珠等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品最常使用的原材料。这些纯正的中国材料经过设计师、工匠的再创作,被巧妙地运用到卡地亚钟表作品的钟盘和钟体的创作中,为卡地亚丰富创作渠道和实现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卡地亚钟表中国风格的历史渊源

翻开世界钟表历史,就会发现卡地亚钟表的中国风格并非卡地亚钟表设计者们异想天开、奇思妙想的结果,而是有着更为久远的历史渊源。先来看一下早期欧洲的中国市场钟表。

所谓中国市场钟表,是指西方钟表业在研究中国审美观念和欣赏趣味的基础上制造的专门销往中国市场的钟表作品,其出现与西方钟表业对庞大的中国钟表市场重要性的认知有很大关系。十八世纪初,中国人对钟表表现出强烈兴趣,中国从欧洲进口钟表的数量越来越多,精明的西方钟表制造商看准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为销售自己的产品,他们研究中国人的欣赏趣味,施展高超的技艺,制造了大量适合中国审美观念、具有东方韵致、含有中国文化元素、专门销往中国的钟表作品,这就是中国市场钟表。

中国市场钟表延续了两个世纪之久。由于是专为中国市场生产,使得其呈现出与同时期西方市场钟表完全不一样的形态和特点。它们一般是成双成对出现,这和中国文化中崇尚偶数的意识有关,象征着完满与和谐。其外观装饰华丽,务求美轮美奂,钟的外壳多为铜镀金,并在特定部位镶嵌各种颜色的料石。表壳则采用金、银、铜镀金等材质,有的在表壳上微绘形象逼真的珐琅画,(微绘珐琅即一种用画笔在怀表外壳上绘制微缩珐琅画的装饰技术)并镶嵌珍珠、钻石等贵重珠宝。钟的造型崇尚自然化意象,多融入风景、园林及活动于其间的动物元素。表除常见的圆形外,还有扇形、锁形、果实、昆虫等造型。其机芯则与大量的自动机械装置相结合,模仿自然界的各种情态,以专门为中国设计生产的大八件机芯(Chinese Caliber)为流行。最主要的是,中国市场钟表中融入了中国化的形象(如龙、仙鹤、宝塔、葫芦、象驮宝塔、壁瓶、中国人物等等),具有明确的中国指向性。中国市场钟表都是经过特别设计,机芯、各种机械装置以及外部造型之间相互配合,专门制作,很难量产,故而数量不多,是同时期西方钟表产品中的豪门一族。(郭福祥《时间的历史映像— 中国钟表史论集》,故宫出版社,二〇一三年,页一七四~一八二)

此次展览,故宫博物院选取了十多件中国市场钟表的典型作品,与卡地亚的钟表配合展出,时代跨越十八、十九两个世纪。不仅包括十八世纪英国伦敦最为著名的中国市场钟表制作者和经销商詹姆斯·考克斯(James Cox)的作品,还包括法国、瑞士等厂商的作品。在这些藏品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多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钟表上都出现了中国的龙纹装饰。

英国十八世纪铜镀金嵌玛瑙画珐琅怀表的铜镀金镶玛瑙外套背面,由红、绿料石组成的中国双龙图案,托起中间的微绘仕女珐琅片,双龙图案色彩绚丽,极为醒目。铜镀金壳怀表的机芯后夹板上安置秒针,秒针顶端装饰一条金色中国行龙。弯曲灵活的姿态,配合表壳背面的镂空图案,显现出金龙在丛林间穿梭飞行的动态景观。法国十八世纪早期铜镀金鲨鱼皮套怀表机芯背面的游丝摆轮护套中心部分被雕刻成一条极为生动的中国行龙,与摆动的游丝相互映衬,极具动感。瑞士十九世纪洋金壳画珐琅打簧小怀表,表壳正面机刻水波纹蓝地透明珐琅上微绘一中国正龙形象。这些表壳上的龙、秒针上的龙、摆套上的龙与卡地亚中国风格钟表中指针上的龙、表盘上的龙相互映照,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在表现中国文化元素方面一致的理念和前后承续的发展轨迹。

其次是早期的欧洲中国风钟表。「中国风」(Chinoiserie)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中晚期的欧洲,伴随着洛可可的风靡,中国风在十八世纪中期曾劲吹整个欧洲大陆。这种风格保留了巴洛克风格的复杂精细纹饰,并与大量其他特征和元素相融合,其中就包括瓷器在内的中国艺术的多种元素。当时的欧洲,尤其是巴黎,有许多艺术家将中国、日本外销至欧洲的瓷器用镀金铜构件加以承托,形成一种崭新的室内装饰艺术风格。精湛的欧洲金属工艺和典型中国陶瓷相结合的中国风作品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经过重新装饰的东方瓷器广泛陈设于欧洲的皇室宫殿和豪华宅邸之中。在这一时期的欧洲钟表作品中,来自远东的中国和日本瓷器也被运用到钟表造型和装饰之中,是当时中国风钟表的重要特征之一。卡地亚将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直接移植到钟表之上的做法,与早期欧洲中国风钟表对中国陶瓷的使用如出一辙。

卡地亚制作中国风格钟表的时代,欧洲的中国市场钟表已然淡出,中国风钟表也风光不再。然而卡地亚却能逆势而为,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将它们加以对比,不仅可以很容易看到三者之间既有共性,同时也存在明显差别的事实,而且也可以对卡地亚中国风格钟表的历史渊源有更为直观的感知。

中国市场钟表是在中西交往早期,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渠道狭窄、交流不深、资料管道单一的情况下,主动对中国市场进行回应的体现。中国风出现并盛行之时,瓷器以外的中国艺术品在欧洲还比较少见,欧洲也没有形成全面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因此欧洲钟表业对中国的表现多了几分臆测和想象。卡地亚的中国风格钟表则是在卡地亚对中国文化有了充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技术和艺术的探索。尤其是对卡地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一八七五年~一九四二年)时期,西方对中国文化、社会、人文等了解日益加深,大量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到达西方,路易·卡地亚被深深吸引,虽然他本人没有到过中国,但从那些博物馆及个人收藏的东方艺术品中,从出版的各类书籍和照片中,他和他的设计师们感受着中国设计的精髓与艺术精神,脱离凭空想象,一点点接近真实的中国风格。

卡地亚的钟表世界

中国风格钟表仅仅是卡地亚异域文化风格钟表中的一部分。拥有国际视野的卡地亚家族,始终善于从世界各国文化及优雅生活细节中汲取灵感,缔造引导时尚潮流的传世之作。

钟表与社会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科技进步和文化变迁都在钟表上有所体现。回顾历史,伴随着新大陆的发现、欧洲的对外扩张,异域文化的奇异和神秘对欧洲各个领域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出现了大量与此相关联的作品。钟表业面对这样的历史变化,不可能置身于外,有所回应是必然的。从那时起,欧洲钟表领域,特别是法国钟表界对异域文化的关注从未间断,表现欧洲之外异域社会的历史、文化和风情的作品不断涌现,到卡地亚品牌创立之时依然如此。

卡地亚品牌诞生之时,正是钟表领域飞速发展的时代。到家族第三代路易·卡地亚时期,对包括中国风格在内的异域情调的追求早已不仅仅限于表面的与众不同。殖民地的考古发掘和世界博览会的连续举办,使欧洲对其他古老文明及其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路易·卡地亚亦被异域文化深深吸引,在巴黎和平街十三号的卡地亚总部档案馆中,还完整保留着他当年收集的关于地中海地区、埃及、波斯、印度、中国和日本等国的历史文物和装饰纹样的出版物。路易·卡地亚同时还是一位艺术收藏家,经常出没于巴黎的古董经销机构,投入巨大热情收集了稀少且珍贵的东方地毯、珍本、波斯细密画、日本漆器以及中国文物,为其珠宝和钟表的设计创作进行了充分的知识和材料储备。正因为如此,卡地亚钟表创作体现出的是眼界的开阔、文化理解的深刻和技艺的平衡交融。特别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装饰艺术(Art Deco)时期,卡地亚钟表中的异域文明作品更是精彩纷呈。

一七九八年,拿破仑远征埃及,这场战争虽然没能达到预期目的,却激发了欧洲人对古埃及的浓厚兴趣。钟表领域对造型设计的高度敏感,促使十九世纪出现了许多埃及风格的钟表作品。神庙、方尖碑、斯芬克斯、法老以及象形文字,这些典型的埃及文化符号作为「凝固的时间载体」向后世传递着埃及古老文明的信息。一九〇八年,方尖碑神圣而优雅的造型出现在卡地亚的钟表创作中。一九二二年,图坦卡蒙墓的发掘再次掀起欧洲的埃及热并蔓延至整个西方世界。卡地亚结合装饰艺术时期的创作思维,对埃及风格视觉意象的应用更为多元,建筑形制、象形文字、装饰纹样、色彩组合乃至古董残片被恰如其分地结合在钟表创作上,出现了诸如埃及风格自鸣钟这样的装饰艺术时期埃及风格的经典之作。

路易·卡地亚的波斯细密画和手稿收藏,成为有着极高美学素养的卡地亚艺术家的灵感源泉和创作元素,伊斯兰风格的纹饰图案频频出现在卡地亚作品中。卡地亚工坊于一九四三年创作的半球形时钟的钟盘采用了塞尔柱帝国时期的波斯彩陶,镶嵌钻石的两个三角形指针分别沿着陶瓷表圈轨道和环绕表盘的金属圆环运行,帮助人们读取时间的同时亦不妨碍人们自由欣赏陶瓷表盘的绘画。

卡地亚独树一帜令人过目不忘的印度「水果锦囊」风格同样与钟表创作完美融合。「水果锦囊」长方形腕表用采购自印度当地的色彩艳丽的宝石装点,由雕刻成花叶形的祖母绿、蓝宝石、红宝石等珍贵材质组成的手链,中心搭配长方形表身,精巧的表壳与表链同宽。异域风情的装饰和钟表机械的精巧融为一体,珠联璧合。

日本艺术对卡地亚钟表创作的影响同样非常深远,这集中体现在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创作的门廊系列神秘钟上面。其设计灵感来自日本神社附属建筑鸟居的形象,两根圆形立柱之间为透明刻面水晶钟盘,单轴传动机构被创造性地隐藏于顶部横梁之中。黑白对比的色彩,交织出月光般梦幻的感觉,凸显时间的神秘和悠远,时评誉之为「钟表工业的奇迹」。另一座日本镜子钟,将日本古代铜镜和镜架作为造型灵感的来源。上部带手柄铜镜造型的钟体,和下部支架可以分离。传统日本风格,现代的欧洲创作,时空在这件钟表作品上交会,使这件钟表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浪漫情调。

卡地亚亦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技艺,倾注心血,研发改良,为己所用。一九〇〇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由俄罗斯著名工艺美术设计家、珠宝匠人法贝热(Karl Gustavovich Faberge)为俄国皇后设计制作的十五枚复活节彩蛋首次公开展出,吸引了诸多参观者的目光。卡地亚对法贝热彩蛋和其他作品上精美艳丽的玑镂纹珐琅装饰大为激赏{ 十八世纪一位名叫Jean-Pierre-François Guillot-Duhamel 的法国设计师发明了一种可以在金属表面刻制复杂精细纹路的机器,玑镂(Guilloché)就是根据他的名字而命名的。玑镂纹可以增加表盘的深度与视觉效果},很快将之运用在卡地亚自己的作品之中。在二十世纪初期,卡地亚利用各种颜色的法贝热珐琅装饰制作了一系列座钟、怀表、项链表,成就了卡地亚钟表中又一极具特色的经典系列。

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而伟大的艺术会给我们插上翅膀,把我们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卡地亚在钟表造型和装饰领域的诸多实践显示出其对世界文化的包容和崇敬心态。通过对不同文化的独特理解,卡地亚以自己的方式和风格演绎文明之光华,让人们领略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与精彩。不同地域的文明在其作品上和谐交汇,形成卡地亚丰富多元的时间艺术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卡地亚钟表也把我们带向了遥远而广阔的世界。

阅读链接

卡地亚钟表历史上两位至关重要的钟表大师

◎ 埃德蒙·耶格埃德蒙·耶格于一八七〇年投身钟表制造,成为制表师勒贝特(Lebert)的学徒,之后又前往巴黎,师从著名精密时计大师约瑟夫·赛迪斯·温奈尔(Joseph Thaddeus Winnerl)。耶格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超薄表和航海计时领域的专家。一八八〇年他在巴黎救世主街(rue Saint-Sauveur)七十五号开设了自己的工坊,一八九九年又与在制表领域占据领导地位的瑞士机芯制造商LeCoultre公司展开合作,设计和制作各种尺寸的小型机芯。耶格的成就引起了卡地亚的关注,一九〇三年耶格成为卡地亚钟表机芯最主要的供应商,设计出了专供卡地亚钟表使用、由LeCoultre公司制作的超薄机芯。一九〇七年,卡地亚与耶格签署了一份有效期长达十四年的历史性合约。合同规定,耶格向卡地亚“独家供应其制作的计时器、超薄机芯腕表与所有新发明”,包括这位制表大师所能制作的最纤薄的机芯和用于复杂功能腕表的五毫米机芯。不久之后,耶格在卡地亚位于巴黎的巴肖蒙街(rue Bachaumont)十七号的制表工坊内创立了一个钟表装配部门。对卡地亚而言,合约消除了制表技术上的诸多障碍,使其能够专注于设计美学领域的极致追求。超薄和小型机芯的研发成功,使任何造型和尺寸的表壳设计变得可行,为其在制表领域的革新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空间。耶格与卡地亚长达三十多年的紧密合作,为卡地亚实现其“为制表设计带来革命性理念”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莫里斯·库埃如果说埃德蒙·耶格对卡地亚腕表制作技术贡献卓著的话,莫里斯·库埃则对卡地亚小型座钟制作技术的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莫里斯·库埃一八八五年出生于一个钟表制作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均是著名钟表商宝玑(Breguet)的员工。他早年跟随父亲学习钟表制作,后来成为卡地亚最重要的一家供货商的职员。在制钟方面的天赋使他很快创立了自己的工坊,一九一一年成为卡地亚独家时钟供货商。一九一二年莫里斯·库埃为卡地亚创作了首座神秘钟,取名为“Model A”。从此,卡地亚的神秘钟制作一发不可收拾,每个时期都有经典之作问世,一百多年来未曾改变。一九二〇年莫里斯·库埃在原来双轴神秘钟的基础上发明了单轴神秘钟,使神秘钟的造型和装饰更加多元化。二〇一三年,卡地亚推出了神秘腕表,采用根据莫里斯·库埃的神秘钟原理研发的手动上链MC型机芯,使卡地亚神秘钟的血统和精髓得以延续。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钟表将无形的时间流化为有形的时针循环运动,是人类奇思巧智和知识积累的完美结晶。钟表历史演进发展的历程,是技术发明不断涌现的过程,也是艺术创新不断积累的过程。技术和艺术是支撑起钟表时光之车不断前行的两个轮子,共同碾动出了钟表辉煌灿烂的历史轨迹。这一点在卡地亚钟表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很好的反映。

一八四七年,卡地亚诞生,短短几年以后的一八五三年,卡地亚的销售目录上就出现了钟表的影子。在之后的一百六十余年里,珠宝和钟表构成其经营业务的主体。卡地亚一直身兼两种身份,既是珠宝商,又是钟表商。正是卡地亚这种集钟表和珠宝制作于一身的特殊性,使它能够两者兼顾,互为表里,相互映衬,不断创作出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卡地亚将钟表大师的杰出才能和精湛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卡地亚钟表制作史上,两位钟表大师埃德蒙·耶格(Edmond Jaeger,一八五八年~一九二二年)和莫里斯·库埃(Maurice Couet,一八八五年~一九六三年)的贡献是不能被遗忘的。二人先后与卡地亚合作,保证了卡地亚钟表在技术上所要达到的高水平。

回顾卡地亚钟表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卡地亚及其钟表设计者对钟表技术的发展变迁历史有着极为敏感的洞察力,非常善于捕捉以往钟表历史中瞬间出现的特殊技术或独特设计,并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之演化成为卡地亚的传世经典。这在同时期的其他钟表品牌中是不多见的。那些卡地亚钟表中颇为引人注目的神秘钟、滚钟、重力钟、棱镜反射时钟,在钟表史上都能找到它们早期的身影。卡地亚钟表在融合历史传统与时代趋势,进而驱动技术创新方面同样值得称道。

神秘钟被誉为卡地亚精湛机械工艺和非凡美学设计的标杆之作,是卡地亚弥足珍贵的重要遗产。为了防止其秘密外泄,卡地亚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即使是销售人员亦无法得知神秘钟的运作原理。卡地亚的神秘钟由天才制表师莫里斯·库埃于一九一二年首先设计并制作出来,但实际上他并非神秘钟的最先发明者。莫里斯·库埃的创作灵感来自十九世纪法国最负盛名的幻术师、现代舞台魔术的创始人让-欧仁·罗贝尔- 乌丹Je(an-Eugene Robert-Houdin,一八〇五年~一八七一年)。罗贝尔- 乌丹出生于巴黎,是一位钟表匠的儿子。他自己对钟表制作亦潜心研究,曾经向一家书店订购贝亚德(Berthoud)的《钟表制造论文集》(Treatise on Clockmaking),却无意中收到了两本魔术著作,因此与魔术结缘并发明了神秘钟。罗贝尔-乌丹发明的首个神秘钟于一八三九年在法国工业展中展出并获得铜奖。他的神秘钟作品现在仍可见到,两件为私人收 藏(Catherine Cardinal, Jean-Michel Piguet,Catalogue of Selected Pieces From the Musee Internatinoal),另一件藏于瑞士拉绍德封国际钟表博物馆,这次的展览特别向该馆商借,与卡地亚神秘钟系列作品一同展出,庶几可以明了卡地亚神秘钟的前世和今生。

卡地亚的重力滚钟、柱形重力时钟和门廊重力时钟都是利用地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为钟表的动力源。这种钟表没有发条,不用上弦。重力滚钟会沿着特定角度的坡面匀速向下滑动,从顶端历时八天到达斜坡底部,然后再手动将其移回顶部。柱形重力时钟和门廊重力时钟造型不同,但内部机芯结构一样,钟体沿着立柱缓缓降落,历时八天到达底部,同样需要手动将其推回顶部。严格地说,这几款重力钟也是神秘钟的一个类型,是十九世纪法国钟表业蓬勃发展的浪漫、神秘和幻觉风格的延续和发展。那时的法国钟表行业在工业革命和近代科技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新的设计和新的技术,大大丰富了法国的钟表历史。可与这几款钟进行比较的早期版本钟表在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如此次展出的铜镀金滚钟、玻璃面钟和正在钟表馆展出的铜镀金重力升降钟。不过卡地亚重力钟搭载的机芯更为精密,将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从二十四小时延长到了八天。

只有从某一特定角度面对时钟,才能通过倾斜的镜面映射出现表盘的卡地亚棱镜时钟,一九三七年由卡地亚申请专利,首件作品亦于同年完成,以后不断被复制和重现,成为卡地亚钟表的经典系列之一。与其相似的设计也出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英国十八世纪铜镀金反光镜滚球钟里面。此钟体量很大,打开钟体中部的两扇门,可以看到里面一盘竖立的横竖交叉的轨道。运行时一颗小铜球滚入,沿轨道上下左右滚动而不会坠落,甚为神奇。实际上滚球的装置是平放的,只是利用了呈四十五度倾斜放置的玻璃镜的反射,才产生了如此奇幻的效果。

与顶尖钟表师的合作,从以往钟表历史中寻求灵感,使得卡地亚的钟表制作有了技术上的可靠依托,为实现钟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打下牢固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依托卡地亚在珠宝领域的极大优势,卡地亚钟表在时间艺术的道路上同样高歌猛进,令人瞩目。

钟表成为卡地亚艺术新风格的试验田,许多长久影响卡地亚的设计理念在卡地亚钟表制作中都有体现。大量具有冲击力的设计,各种新装饰材料的运用,使得原本单调的技术产品的钟表在卡地亚技艺精湛的工艺大师手中变得异常丰富和生动。法贝热珐琅、豹纹装饰、「水果锦囊」风格等等,卡地亚历史上重要的艺术新举都被运用到了钟表作品上,可以说卡地亚钟表成为卡地亚艺术实践的重要载体和成果体现。在卡地亚具有温度和情怀的演绎之下,时间不再冰冷,钟表也不再只是指针的循环和数字的跳跃,而是充满了迷人的色彩。

猜你喜欢
卡地亚钟表
全新风格旅程再启京城
凤凰生活(2024年1期)2024-01-02 13:08:04
“他们不是怀旧,而是在追寻真正的美丽。”
睿士(2019年3期)2019-09-10 07:22:44
国宝萌萌哒
——钟表也要萌萌哒
丽娜认钟表
中华家教(2017年12期)2017-12-15 00:39:36
钟表的认识
著名导演索菲亚·科波拉执导卡地亚猎豹腕表微电影
时尚北京(2017年7期)2017-07-19 22:18:10
“钉”义自己
优雅(2016年8期)2016-08-17 16:44:08
鲍氏东方艺术馆与卡地亚典藏
私人飞机(2016年1期)2016-05-30 21:08:22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