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院校《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9-07-30 10:09钱文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必要性翻转课堂

钱文霞

摘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亟需改革。民族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也能深化学生对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充分实现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在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诸如教师工作量的投入与产出的不确定性、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等现实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必要性;教学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210-02

《民族民间文学》课程是民族院校面向中文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以系统讲授中国民间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代表性作品,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和搜集整理、调查研究的基本技能,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为主要教学目标。

一、《民族民间文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近几年,一种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正日益受到关注,了解翻转课堂的特征、掌握其实施步骤及关键要素、借助翻转课堂教学组织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民族院校《民族民间文学》课程“人”的培养的根本目的实现。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生众多,多元文化特色鲜明,进行《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民族民间文学》课程教学质量,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其独特文化魅力、深化学生对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充分实现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如何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如何使学生快速融入《民族民間文学》翻转课堂教学之中?诸如此类,都是我们在进行民族院校《民族民间文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民族院校《民族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避免《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流于形式,我们要在课程教学中因材施教制定相关教学目标,因地制宜制作、利用网络相关优质教学资源(电子书、视频、PPT、讲义等)以供学生课外学习。在课堂上我们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活动、PPT展示、问题互助、教师解惑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内化学生所学。对于学生课前学习、课堂表现,我们可借助于过程性立体评价的评价方式,以确保每一位同学都等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学习之中。此外,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目标,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根据民族院校所在地民间文学实际,鼓励学生就近展开田野调研,了解当地民间文学样式及相关非遗保护等问题,体会某一民间文学样式背后深厚的民族——地域文化内涵。

在2017年秋季学期,针对北方民族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开设的《民族民间文学》课程中,为了对照常规课堂对《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进入深入研究,教师对2、3班合班以常规课堂授课方式授课,对1班小班授课展开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少数民族神话为例,在针对汉语言1班的授课中,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借助教师前期所收集、制作的少数民族神话相关视频,电子书、讲义等资料完成对神话内涵、外延及其分类、特征、功能等知识的学习,思考相关问题(诸如少数民族神话与汉族神话的异同;“洪水神话”为什么是一个世界性的神话类型;中西方灾难神话的不同内蕴等),并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展开讨论。在课堂讨论中,通过小组互评,组长、学委记录等方式力求对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业评价措施与标准”进行有效监控。通过课前学习,课堂讨论与教师点评,学生不仅掌握了神话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很多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神话,也对不同少数民族神话甚至中西方神话的异同,世界性洪水神话母题的两种成因(影响说、同源说)等都有了深入的认识。

课堂活动的组织是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通过这些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掌握广博知识、增长自身能力、培养人文情怀、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场所。

在传说阶段的学习中,同学们就孟姜女的死因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基于其听来的、看到的或采录所得的有关孟姜女的故事,有人认为孟姜女是投水身死,有人认为是撞城墙而亡,也有人认为是“哭死”的。在围绕不同死因的进一步讨论中,学生自会体悟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口传性、变异性的深刻内涵。随着问题的提出,有人认为传说是虚构的,有人又觉得传说是最为真实的,也有同学抛出诸如“民间文学的理性—非理性”等思考。因此,中文系本科生课堂也逐渐浸染了学术思辨的色彩,教师可积极引导,通过大量历史史事、民间传说等材料使学生明白民间文学中的历史虚构(或真实)其本质都是一种具有“民间理性”的大众历史观的体现。在面对某一民间文学文本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辩证反思其中的“民间理性”,正确认识文本的价值。

在田野调研与采录知识的学习中,基于民族院校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现实考虑,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课前掌握的相关调研方法与原则任选其成员所属民族(或地区)的某一民间文学样式,运用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方法采集整理并进行深入探讨。要求每组内所有同学都要参与这一活动,且所用资料须为第一手所得(以音频、视频等方式为载体)。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表现既让教师坚定了进行《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决心,也让教师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无穷乐趣。同学们不仅做了田野调研、收集了相关音频、视频、影像等民间文学资料,也认真撰写了田野日记,有人在田野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学士毕业论文《西海固民间谚语研究》。有同学在开展“宁夏固原地区民间故事和唱词”相关调研的过程中,对居住在固原彭阳县小岔乡柳湾村王奶奶讲的民族故事《毛野狐精》产生了浓厚兴趣,课程结束后还多次到该地调研。有同学在田野日记中写到:“通过这次(田野)调查活动,我们对广西富川瑶族民歌《溜西拉咧》和《蝴蝶歌》,以及甘肃省通渭县峡口村民间故事和社火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我们想要了解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好奇心。对于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逐渐消失的问题也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担忧,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有责任为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发展和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此类例子举不胜举,在《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信心空前高涨。

三、《民族民间文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反思

在《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满意度、课堂氛围等而言,远远有别于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但在民族学院《民族民间文学》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诸如教师工作量的投入与产出的不确定性、学生学习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等现实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不仅是对教师的教材教学能力、课堂组织及管理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其视频等教学资源制作和运用能力的挑战。《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学术视野、课堂应对能力而言,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每周两个课时的《民族民间文学》课程,几乎耗去了教师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一改传统的以一张试卷作为考核评价标准的评价方式,采取了过程性立体评价——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也考核学习态度和熟练程度,学生课前、课堂的参与程度、主动性、完成的效果等都是评价标准的参照,可按相应比例进行综合评价。在整个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依赖信息技术及班委、小组长、组内互助、监控,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等方式,力求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客观、真实的学习评价。《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依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焦建利.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五个关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4).

[2]邵晓霞.基于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12).

猜你喜欢
必要性翻转课堂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