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特点 关注学生成长

2019-07-30 09:37李宏国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教兴国万众新教材

李宏国

部编《道德与法治》已在全国投入使用,但笔者在使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总的来说,主要是难以把握、难以适应。例如:1.新教材每节课都设置了许多栏目活动,这些活动内容、形式比较开放且量多,如何有效发挥栏目的功能,如何把握时间,是个难题。2.教材的编写力图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悟对话。那么,对于学困生来说,对于比较抽象的法治板块内容,如何获得内在的体验、感悟,是个难题。3.从新教材的篇幅来看,内容多,阅读量大。因此,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是个难题。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去思考、研究、探索。下面,笔者以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为例谈一些体会。

一、把握主题,理清思路

明确教材的内容主题和编写思路,是读懂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前提。

1.主要内容及观点。“创新永无止境”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二框题,教材共安排了两目内容,共9个页面。第一目“创新强国”,主要观点是“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二目“万众创新”,主要观点是“每个人都是创新者,每个人都是创业者,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公众要弘扬创新精神,尊重保护知识产权”。

2.主题思路及层次。本框题的主题思路是:感受未來的创新生活—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万众创新理念—增进人类福祉。围绕这一思路,教材通过“运用你的经验”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感受“创新永无止境”,从而导入新课。第一目分别从“中国科技创新现状、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治理格局、营造创新的氛围”五个层次,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栏目,从国家层面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及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意识”。第二目分别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时代需要创新精神、创新时代要保护知识产权、创新让生活更美好”五个层次,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等栏目,从公众、社会层面引导学生认识万众创新的理念,体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感受创新精神的表现,增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这样的内容编排,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全面,层层递进。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具有科学性,又遵循道德学习的育人理念,具有思想性;既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又引领学生的思想认识向纵深发展,使学生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万众创新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

二、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教学目标决定着一节课的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创新永无止境”一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等内容。

其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依据课标,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意识,悦纳我国科技发展成就,增强创新让我们生活更美好的意识和理念;能力目标是从日常生活的感受出发,培养亲社会行为以及通过案例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是了解我国科技现状,知道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知道如何贯彻落实万众创新的理念。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没变,内容上有较大调整,教学目标也有所变化。一是课题的变化。原教材安排一个框题,课题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新教材将“创新”单独安排为一课“创新驱动发展”,并扩展为两个框题“创新改变生活”和“创新永无止境”。二是主题内容的变化。原主题内容分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现两个框题分为“感受创新”“创新引擎”和“创新强国”“万众创新”。先从生活中的感受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然后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让学生体会到“创新永无止境”的发展理念,与单元主题“富强与创新”相对应。三是教学目标的变化。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原为“增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树立成才成人、报效祖国的志向”,现为“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意识,悦纳我国科技发展成就,增强创新让我们生活更美好的意识和理念”;能力目标,原为“具有结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现为“从日常生活的感受出发,培养亲社会行为以及通过案例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原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现整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容,新增“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等内容。显而易见,新教材的学习目标更贴近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发展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全面深刻,可谓着眼长远,意义重大。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变化带来的必然是教学方向、教学方式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认清变化,把握好方向,穿“新鞋”走“新路”。

三、利用栏目,关注过程

栏目的设计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脚手架。

新教材的栏目主要有:“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栏目,一般以“材料+问题活动”的形式呈现。“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是每一框题的开始,作为教学导入使用;“探究与分享”栏目是运用得比较广泛的活动设计,活动内容一般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对此项内容的运用和把握影响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拓展空间”栏目一般作为结课时拓展延伸使用。“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栏目,一般以知识性、故事性、方法策略性材料的形式呈现,可以自主阅读,也可以补充问题变成活动探究使用。每个栏目都代表着一种活动,不单单是对教材文本的论证或注释,更重要的是还承载着道德知识的丰富和道德认知的深化。

据统计,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共4个单元8课16个框题,其中,“创新永无止境”框题一共有12个栏目,除“阅读感悟”外,涵盖了其他所有类型的栏目,因此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框题。

如,本框题的第一个“相关链接”栏目,呈现了1995年至2016年,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意图是了解国家的科技创新之路,感受国家关注科技发展、重视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理念。第二个“相关链接”栏目,呈现的6幅科技成果图片,意图是展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取得的骄人成就,体会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

又如,本框题“探究与分享”栏目共5个。前三个是第一目“创新强国”中的活动,分别以“国家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体事例,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走自主创新之路”的角度,让学生体会科技创新的魅力,感受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及对教育的更高要求,从而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走自主创新道路这一主题。后两个是第二目“万众创新”中的活动,分别以“中国高铁发展历程及成就”“最高科技奖吴孟超等三代人的科技创新精神事迹”这两个生动的事例,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公民个人弘扬创新精神”的角度,让学生体会到创新带来的自信,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敢于突破,公民个人要积极弘扬创新精神,敢为人先,发挥团队精神,从而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形成崇尚科学、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个人品质。

再如,“方法与技能”栏目,呈现的是關于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表述简练,围绕学习相关法律、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拒绝盗版、申请专利自我保护四个方面,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方法策略,体现了学法、守法、尊法、护法的法治理念,既对教材上文“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主题进行补充,又给学生呈现了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尊重创造、保护创造、鼓励创造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法治精神,认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使学生对万众创新的认知不断深化、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了解栏目的主要功能,明确设计意图,把握使用方法、策略,以生活经验为主线,围绕主题内容,通过情感体验、理性思辨、探究分析等活动,使学生的生命经验能够融入国家建设当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中,接受、认同国家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研讨、体验、发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教材的指导思想、精神实质和编写理念,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猜你喜欢
科教兴国万众新教材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广东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万众期待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万众抗疫颂
万众归心
科教兴国和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