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宇彤
近日,一则《中共中央关于李平同志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件查处情况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引起了公众的注意,舆论一致认为其中提到的突出问题带坏了党风政风,破坏了党的形象,浪费了公共资源,辜负了人民群众期盼,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今年1月20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向安徽省委反馈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情况,其中的问题之一便是“作风建设不够扎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此后,安徽省委办公厅下发《关于阜南县郜台乡“刷白墙”事件的通报》,对该乡“刷白墙”“一白遮百丑”等问题进行通报批评。
“刷白墙”工程源于2017年3月,阜阳市提出实施拆违拆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五大专项行动”。原市委书记李平强调,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努力实现“干净、有序、见绿”……要大做“拆”字文章,“唯有持续推进大拆迁、大拆违、大拆旧,才能拆出一片新空间、拆出一个新天地、拆出一副新面貌”。自此,阜阳市的“刷白墙”行动如火如荼。这个“一白遮百丑”战役耗资巨大,仅阜南县的一个乡刷白墙就花了390万元。据统计,去年一年,被安徽省列为9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的阜南县,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这脱贫攻坚的“三大革命”中投资竟达2.6亿元。
李平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件,之所以被中央通报,是因其极强的“标本”效应。
令人遗憾的是,“五大专项行动”的实际效果并不如巨额投入和巨大声势那样好看。因为“刷白墙”工程,当地居民的院门也统一被刷成白色,远远望去“像哭丧一样”。一位当地人士称,不光刷白墙,旱厕改造在当地也是个大工程,建一个厕所要花费十几万。“但是厕所修完就完事了,工程质量没人监督,很多修好不到半年就开始出问题。”更为讽刺的是,本来立下脱贫摘帽军令状的阜南县,有些扶贫项目却在损害着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该县郜台乡郜台村的一名村民十分贫困,但长期无法申请贫困户,因为村里贫困户“名额满了”。然而,按照国家规定,贫困户并无“名额”一说。
李平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件,之所以被中央通报,是因其极强的“標本”效应。即使在中央连年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明确要求下,仍有不少地方的各级官员为了一己之私,举着真抓实干的幌子,只知小我,不见大局,为了所谓的“政绩”,要么是大轰大嗡式的大会战,要么是建建修修式的游击战,在这些领导干部的意识里,“民生问题”不过是手中的一块橡皮泥,需要什么形状就捏成什么形状,至于反应强烈的民意、重复建设的损失、面子工程的危害,统统在好大喜功的狂热下忽略不计。
李克强总理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之前有个别城市,夏天不让农民拉西瓜的小板车进城,说是影响城市清洁,让老百姓吃不上西瓜,农民也赚不到应有的收入。政府难道就没有解决清洁问题的办法吗?”
形式主义的表象,一直安装在官僚主义的基座之上。举凡热衷形式主义的领导干部,必定是任性的用权者,他们甩开膀子时,盘算的是个人的升迁账而非百姓的民生账、福祉账,如此心术一旦偏离,如此私欲一旦膨胀,不可避免地要在不作为、乱作为之间兜着圈子,把好经念歪,甚至把坏事做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