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凌晨3点35分,文学界泰斗、《大学语文》主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去世,享年105岁。徐中玉主编大学教材《大学语文》五种、《古代文学作品选》等,曾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徐中玉倾心文艺理论研究,精心写作、编著教学书籍约1000万字,主编教材和期刊达2000万字。撰著主编书刊数十种。
“热却尼玛”,在藏语里是“光芒的太阳”。藏族小伙热却尼玛是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木合沙村的第一书记。去年完成三年扶贫工作后,热却尼玛申请继续驻村,直到村子脱贫。今年,十项扶贫指标已经全部达成……四年来,热却尼玛改变了村庄和村民的面貌,自己也从一名普通的扶贫队员成长为第一书记。可是,随着今年整村脱贫的目标越来越近,他也渐渐发现村子隐藏的问题:如果不马上着力打造稳定的村集体产业,脱贫后的贫困户也极有可能再次返贫。热却尼玛通过走访考察,决心发展更适合村子特色的手工水饺产业,并请来专业老师培训,规范村民的制作过程,终于渐渐改变了村民们的观念。
芒果TV《不负青春不负村》第二季记录了90后小伙冲郎加扶贫的故事。2016年大学毕业后,90后小伙冲郎加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帮助四川省巴塘县党巴村顺利完成了脱贫摘帽。3年间,村里就通过修路、建房、政策性补贴、医疗救助等一系列扶贫措施,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冲郎加和扶贫队员为了让村里真正走向致富之路,向村民们推广经济效益高于小麦10倍的雪菊,并且带头种起了“样板田”,播下了脱贫致富的种子,为村民致富指引方向。
他是“2019,感动再出发”“中国网事·感动2019”二季度网络感动人物候选人:“互联网+扶贫”先锋郑海青。2018年,郑海青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湖镇联洋村开展扶贫工作。在驻村期间,他不断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在微信公众号写下一篇篇真挚感人的扶贫纪实文章,吸引社会各界聚力脱贫攻坚。
近日,2019年第四期“最美巴渝·感動重庆”月度人物揭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明通镇乐山村第一书记曾堰获此殊荣。 2015年,曾堰到明通镇乐山村做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户发展魔芋产业,解决村民医疗、教育问题;帮助老人修建鸡舍,建立庭院经济;带动村民发展中药材,依靠产业发展实现脱贫增收。4年来,曾堰用签字笔记满268张便签纸,记录着群众反映的各类困难和问题,时刻提醒他“睡前思、晨起看,马上办、尽快办”;用毛笔书写60余副对联鼓励贫困户立志脱贫,并把50亩黄精苗子作为自己的扶贫示范责任田,带领大家一起发展脱贫产业,全村建卡贫困户由4年前的62户减少到现在的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