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蕾
为民解忧 惠州、榆林、行唐、米脂相关负责人和北京地球村创作人分享对社会治理“四化”的思考。
7月6日, “中国社会治理与全面小康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在本次研讨会举行的第二场圆桌论坛上,广东省惠州市政法委副书记李箫、陕西省榆林市政法委综治办主任郭明雄、河北省行唐县政法委书记高文成、河北省行唐县人民法院院长李勇、陕西省米脂县政法委副书记王兴政以及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创始人廖晓义,就日常工作的切身感受,分享了对社会治理“四化”的思考。本场圆桌论坛由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执行秘书长蒋任重主持。
惠州是一块社会治理活跃度非常高的热土。李箫具体介绍了惠州市通过“双十驱动”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现状与进展。“双十驱动”中,一个“十”是社会治理十大行动。第二个“十”是社会治理创新项目评选,惠州从2013年以来每年都组织一次,135个优秀案例脱颖而出。
郭明雄介绍陕西省有501家煤矿,榆林就占了263家。这意味着经济状况比较好,但社会治理的难度也大。郭明雄谈了几点心得:首先,政府和领导很重要。其次,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高文成介绍道,行唐实践中探索实行了三位一体调解工作机制,并加强治理工作规范化。 “三位一体”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注重乡村鸡毛蒜皮的问题,行政调解涉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司法调解主要是诉讼。通过该机制,行唐在2018年解决了929个矛盾纠纷,法院案件数量下降了1200多件。
同在行唐县的李勇认为,法院要主动作为。对一些疑难的复杂的案件以及对一些专业的调解人员,提前进行指导。
王兴政说道,在矛盾纠纷调解上,县乡镇村都设立了调解社等机构,在村里出现了矛盾纠纷,村民、村委首先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了需上报乡镇,司法所、派出所等干部继续进行调解,如果仍未调解成功就上报县里,召开听证会。
一直致力于社会组织工作的廖晓义指出,化解矛盾不可避免要从问题入手。许多领导、学者都谈到了幸福,幸福哪里来?当然是要做社会结构方面的优化和调整。她认为,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智慧。社会治理一个入手点就是社会事务。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通過三事分流的工作机制来调动公众广泛参与,激发群众的精神,使其获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