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漆画蛋壳镶嵌的表现形式

2019-07-30 06:30卿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漆画

卿斐

摘 要:在近数十年漆画的发展历程中,一辈辈漆画家努力探索着漆画独特的材质语言和表现形式,漆画在题材的选择和材料应用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艺术现象。文章简单分析了当代漆画作品中不同漆画家所使用的蛋壳镶嵌技法的区别、国内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影响的漆画家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对蛋壳这种材料独特的审美取向,同时总结了在创作漆画《天水间》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表现了一些在实践蛋壳镶嵌技法中的取舍和审美观。

关键词:漆画;蛋壳镶嵌;《天水间》

漆画是既古老又年轻的画种。说其古老,是因为古代漆器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八千余年前。说其年轻是因为漆画在无数前辈艺术家的探索和努力下,最终于1984年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上才正式被列为独立画种。漆画的蛋壳镶嵌技法也在数十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蛋壳属于镶嵌材料的一种,以弥补大漆中缺少的白色,如今它的镶嵌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它不再只是简单地营造一种平面装饰效果,受西画中表现明暗、体积、空间、质感等艺术观念的影响,蛋壳镶嵌技法也向空间感和纵深感发展。如何在保留蛋壳本身的独特的材质美感的同时,挖掘它如何与大漆或其他引起物机理相结合才能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是笔者所要探讨的要点。

一、选择创作题材和表现技法

笔者于大学本科期间参加了第五届全国漆画高级研修班,创作了漆画《天水间》这件作品,入选2011中国(厦门)漆画展并获评为优秀奖,后被莲福美术馆所收藏。当时负责授课的名师有陈文灿、陈立德、吴嘉诠、朱凡、程向君、佘国华、陈金华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笔者积累了一些关于漆画材料和技法的知识,并对蛋壳丰富的表现技法产生极大的兴趣,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笔者决定使用蛋壳镶嵌技法来表现该作品,使用引起物所产生的丰富机理来补充画面表现得不够充分的地方。

《天水间》是一幅以蛋壳镶嵌技法表现的风景画作品,画幅尺寸为90cm×180cm,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安徽宏村的独特建筑风貌。在确定、修改并完善创作稿之后,笔者通过参考文献资料以及亲身观摹漆画展览等,慢慢地了解了国内不同区域的漆画家实践漆画蛋壳镶嵌技法的异同。比如:山西省黄山老先生具有平面装饰趣味,讲究镶嵌时的节奏韵律,保持蛋壳冷暖变化和自然龟裂的质朴美感的镶嵌方法;北方地区一些漆画家借鉴西方素描来表现雪景题材的镶嵌方法;重庆市四川美术学院陈恩深教授在实践蛋壳镶嵌技法时所使用的“加”法,即在画面上反复叠加拼贴蛋壳,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聚酯这种材料,因此在画面上可以产生透明度较高且具有高低起伏的画面效果。

二、确定蛋壳镶嵌方法以及如何补充机理效果

对笔者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吴嘉诠教授的观点,其主编的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漆画》中叙述:“在镶嵌蛋壳时,要尽量保持蛋壳的自然裂纹,在密集拼贴的地方比较容易达到,但在需要贴得较稀疏的地方较有难度。学生往往会出现在移动蛋壳裂片时破坏自然裂纹的走向的毛病,除特殊需要,以垂直、水平地移动蛋壳裂片,扩大裂纹,保持裂纹的走向为佳。在蛋壳镶嵌各种造型中,尽量采用自然拼贴,减少刀切与填充修补,细小部分、尖角部分尽量寻找或掰出自然的合适的片状,以自然裂变与造型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质朴美感为上。”

《天水间》这件作品画面的层次关系为简单的前景、中景和背景,因为皆使用蛋壳镶嵌来表现,所以整个画面因为技法的单一而产生非常和谐的视觉效果,但是在这种和谐之中,因为镶嵌方式的多样性,而产生丰富且具有层次关系的变化。笔者在镶嵌时以圆形状的蛋壳来表现前景的灌木丛,以长条块状来表现房屋结构的砖块,前景和中景的树枝也以条状来表现,但从条状慢慢渐变成细小的点状,通过蛋壳的形状和大小来营造出远近效果和主次分明的层次关系,并在视觉上相对重要的外墙砖区域,预先以灰色大漆填埋并起皱,再局部点缀一些蛋壳来表现斑驳破败的墙砖效果。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与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维和情感)的传达媒介。” 笔者在整个镶嵌过程中一直使用鸡蛋与鸭蛋两种蛋壳,并试图保持良好的疏密对比和节奏感。大小不一的蛋壳,深黄色或洁白如玉的蛋壳,视觉效果偏暖的鸡蛋壳和偏冷的鸭蛋壳,都在作品中貌似随意然则有序地排列着,交织成一首古朴而轻快的协奏曲。

整个蛋壳镶嵌的过程耗时接近一月,在镶嵌完成后,笔者审视画面时发现树林的层次不够丰富。吴嘉诠教授建议使用塑料膜起纹的技法制做一些接近树林的肌理来对其进行补充。于是笔者使用比蛋壳颜色略深的冷灰色大漆与少量聚酯清漆混合后涂在需要补充的部分,再用塑料膜仿照树丛向上生长的形态,拉出近似树林的肌理,等漆层彻底干透后再往整幅画面上罩髹极为稀薄的透明推光漆。

三、后期磨显和调整画面

在后期打磨画面时,当将漆层慢慢磨开时,局部有些蛋壳被完全磨显,有些漆层却似破非破,被漆层包裹着的蛋壳与引起物起纹所产生的线条肌理,交织成一种丰富且带有层次感的点线面关系。这样一来,蛋壳拼贴的树林就显露出无法尽数的视觉效果,树林的整体层次和空间关系也就变得非常丰富。这种偶然出现的效果,却是必须抓住的很重要的一点。如果当笔者再往下磨下去,蛋壳就会全部显露,线条肌理也会被磨破,反而使树林的层次过于简单,视觉效果也减弱了。于是笔者后期在打磨过度的一些部分用灰色大漆按照想要的效果重新勾绘出来。该藏的蛋壳,用大漆藏住,该具有连续性的肌理用大漆描绘出来,這样一来保持树林层次丰富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的创作程序是调整画面整体关系。笔者使用黑推光漆和透明漆调整了整个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深入刻画房屋的结构和树林的组织关系,利用灰色大漆和局部补充蛋壳的方式调整了局部房屋的结构。在一些过于显眼的白蛋壳上,使用画笔蘸上呈半透明的黑推光大漆把明度降低,在需要明度更高的视觉效果的局部,用水砂纸将蛋壳磨显。为了更进一步表现树林的层次关系,在把树丛的团块结构分清楚之后,再进一步补充黑白灰关系,并在后期着重处理了房屋与树林交界区域所产生的太过呆板的衔接效果。

四、结语

笔者在创作漆画《天水间》的过程中,收获良多,深刻地体会到漆画技法的丰富,也意识到一件作品并不需要过多复杂技法的堆砌,也许只需一到两种简单的技法,就能完美地呈现我们想要表现的画面。分析了很多作品中蛋壳镶嵌的方法和审美取向之后,很容易发现每一种蛋壳镶嵌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笔者更倾向于保持蛋壳质朴的美感和自然龟裂的纹理;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介入影响光影、明暗和空间的视觉效果,但必须保持轻松自在的节奏美感,还可以充分发挥大漆的包容性,与其他材料互相补充。只要能够更贴切地表现我们的画面,不管是何种审美倾向的蛋壳镶嵌技法,都应该大胆使用。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吴嘉诠.漆画教程[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

[3]全国漆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福州:《艺术·生活》杂志社,2008.

[4]黄成,王世襄.髹饰录[M].杨明,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漆画
冯敬平《三星堆的记忆》
新媒体时代下漆画的传播
王枫“漆”就七彩人生
论现代漆画现存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从波动到平稳,漆画未来市场巨大
漆·说 由器到画,中国当代漆画兼收并蓄50余载
张振中姚化化张斌胡晓芳插画漆画作品
试析高校漆画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实验学校
最佳工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