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油画的成长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2019-07-30 06:30尚哎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油画影响教育

尚哎廷

摘 要:西方油画自19世纪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现代艺术以及中国的美术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油画发展是艰辛坎坷的,中国油画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同时带动着中国美术教育不断革新,这是对整个民族的启蒙,对思想的解放,对固有文化的一种突破。

关键词:油画;教育;影响

在20世纪初期,洋务运动使西方的绘画逐渐移植到中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设立了师范类型的图画手工科。在1902年创立的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保定优级师范学堂于1906年设置培养图画手工科的课程,在同年,李岸(李叔同)、曾延年两位优秀学者作为最早的中国留学生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画科,这为中国的美术教育的发展作了铺垫,被理解为中国现代油画历史的开端。

作为清末民初中西方画界和美术教育界的重要领导人物,李叔同是当年留学生的代表。他归国后,从事了重要的美术教育活动,将西洋画介绍到中国来,例如石膏模型和人体写生就是这样来到中国的。可以这样说,李叔同在美术教育领域里是引西方美术到中国的先行者,也是早期油画学习的传播者。

曾在上海图画美术院的乌始光、汪亚尘、陈抱一、俞寄凡等老师于1915年创办了东方画会,是中国现代第一个西方画研究团。在中国的南北方也各有不同的西画研究团体,在北方有一个蔡元培发起的综合性艺术团体,称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在南方则成立了研究西方美术的“赤社”由留美、日的留学生陈丘山、冯钢百等人组织。民国初期的先驱者不断探索着西洋画在本土的引入与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油画寂静的前夜。随后,由土山湾画馆培养出来的研究西方绘画的一批人才组织了“加西法画室”,有著名画家徐咏清、周湘、张聿光等人,这些画家教授学者西方美术理论和技法同时还进行水彩画及广告等的商业活动。1910年,周湘首创中西图画函授学堂,这是继土山湾画馆之后又一次美术教育的实践和尝试,这所学校除绘画课外还增加了书法、雕刻、木刻等,颇为新颖。这些都与我国的美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中国现代油画发展及美术教育有着深远的历史作用。

1918年2月,由蔡元培所创的“北大画法研究会”延聘了陈师曾、徐悲鸿等许多优秀的导师。蔡元培提议研究会的导师们能够如他定的“兼收并蓄”的学风一样,掌握西方的科学精神,尊重自然和感受,将中西方融合,研究会的艺术教育主要倡导写实画法,以素描训练为主。当时的研究会汇聚了中国早期留洋的精英成员,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吴法鼎和李毅士。李毅士回国后来往于不同城市的各个新兴艺术学校担任教学工作,它具有扎实的写实技法和古典传统的写实观念,这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作了铺垫,以科学民主精神探索扎实的写实技法。

在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有两个起点,一是新式学堂,二是留洋学生。因此在中国美术教育的开端有两种教育形态,分别是“图画”的临画法和“美术”的写生法,在“西画东渐”的过程中,油画的习作和风格逐渐显现了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在美术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地方的美术院校在美术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第一所正规的私立美术院校是1912年成立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这所学校就将西画抬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随后还增加了西洋画科,突出了写生的重要作用,逐渐西画成为上海画界的主经络,油画的写生课走向正规化,美术教育也随着油画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改观。随后于1918年,我国最早的公立美术院校在北京成立,被称为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46年徐悲鸿接任北京美术学校第三任校长,以写实主义作为教学的思想和实践,将西方的古典主义绘画作为艺术形式引入中国,创立了中国学院派的写实主义体系。1949年,组建中央美术學院,对20世纪中国油画的发展以及至今的中国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当时的北京美术学校被北洋军掌握在手中,因此蔡元培先生提倡在国民政府管辖区建立高级国际艺术学院,并任林风眠为校长,他把西方的现代主义绘画移植到中国,这就有了后来学院派的表现主义。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绘画发展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派别,由于以法国为中心的印象派的兴起,以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等为代表对国内的绘画进行探索和改革,投身现代艺术潮流,使油画风格在中国本土文化上新生和变革。另一个支系是以徐悲鸿和李毅士等为代表,学习欧洲古典写实主义。尽管画家们学习的方向和画派的影响不同,但将写实技术作为造型基础是一致的。1929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美展,体现出了中国早期油画的成熟与多样。1927年,在上海出现了叫“艺苑绘画研究所”的重要西画团体,他们以增进艺术兴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研究精神为宗旨,在西画界产生重要影响。1927年至1937年的中国,是中国现代油画蓬勃发展的十年,将西画从技术引进再到文化引进,深入地影响了我国的美术教育。

1937年上海失守,上海的油画家们纷纷内迁,导致中国油画发展的中心消失。国难时刻,艺术家们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唤起民族救亡的良知,激起人民抗战的激情,忽略了他们以往的艺术选择和研究,很多原本非写实画家,却抛开了以前的作画风格投入到“抗战画”之中。在当时动乱的时局下的文化产物,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油画写生的实际作用的重要性,每幅作品都体现着画家们的爱国热情,彰显了民族文化,唤起人民群众的民族正气。在画“抗战画”的同时,由于画家们大都身处西南和西北地区,有很多机会接触到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和民俗,这就成为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的最初尝试。写实主义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中,更具有了生命力,逐渐加强了中西融合,使中国美术更具有现代性。

1949年后,绘画界的创作活动要求深入生活,向工农兵学习,改造思想,作品都应具有现实社会的功利意义。例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中国历史画中的代表作品,具有较强民族风格和创造性。另一幅代表作是罗工柳的《地道战》,采取情节性的构图,表现瞬间的生动感,反映战士的机智与勇敢。这个时期油画作品的特点就是要使广大工农兵和人民群众看得懂,产生共鸣。

直到20世纪80年代,画家们开始重视绘画的语言和形式构成的和谐,90年代后,现实主义的观念更为开放,中国油画出现了写实、抽象、表现等多元化的格局,在保持现实主义的同时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形式各异,更多是探索和实践,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在中国油画的发展影响下,中国的美术教育也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但不变的是,写实技术仍是绘画者的造型基础,在中国当今的美术教育中,写生依旧是学画者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参考文献:

[1]范文南.浅谈苏联美术教育对中国油画的影响(1949-1976)[J].美术大观,2010(3).

[2]敖久丽,刘永生.浅谈中国油画教育转型与发展[J].留学生,2016(1X).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油画影响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油画去哪了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