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视角下的迁西自然景观评价与保护研究

2019-07-30 06:25吴海潮张凯云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保护发展

吴海潮 张凯云

摘 要:文化景观遗产元素丰富,具有整体功能和多样化的利用价值。文章以迁西长城历史文化景观遗产为例,通过对迁西自然景观历史演变、生态景观环境的分析,总结其自然景观特点和现状,从整体景观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角度出发提出有效保护迁西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景观;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发展

迁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较多,是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寨文化遗址的发现,将迁西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7000年以前,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迁西留下了许多古城、古村等文化资源。

一、研究意义

迁西长城遗址文化遗产在历史、建筑、景观、生态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城市化与旅游发展步伐的加快,迁西长城遗址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给迁西长城遗址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思考。同时,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复合体。因此,亟须讨论迁西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保护。

二、迁西资源分析与评价

(一)自然景观资源概况

1.分析

一是水资源。迁西县境内河流主要有滦河及其支流洒河、清河、长河和蓟运河水系的还乡河。滦河是迁西县最大的过境河流,境内长67.5公里,流域面积为1241平方公里。

二是植物资源。迁西县森林面积134万亩,森林覆盖率62%,植物资源丰富。它是著名的“中国栗子之乡”,其林果资源长期享有盛誉。全县森林面积126.8万亩,森林覆盖率57.28%。

三是湿地。迁西县域内的湿地斑块呈明显的集中分布,分布在滦河流域范围之内。面积较大的湿地斑块可以提高和影响到周围廊道和基质的相互作用,同时也能够对中心城区的生态有一定影响,有利于气候、小环境、生态位的提升和改善。

四是山体资源。迁西山体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生态状况保护良好。山区占该县总面积的70%以上,包括许多具有特色的山,如景忠山、五虎山、凤凰山、玄武山和石门山。

五是地质文化资源。迁西地质遗存较多,丰富广泛,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具备开展各类地质认识教育活动的资源条件。其中最著名的有大洋地壳遗迹、太平古岩等。

2.评价

迁西自然资源众多,筛选出19项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自然资源,作为重要保护对象,如表1所示。

(二)历史文化遗产概况

1.分析

迁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较多,是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寨文化遗址的发现,将迁西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7000年以前,迁西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古城、古村等文化资源。迁西北部分布有多处长城遗址,形成了独特的长城文化资源。

2.评价

迁西历史文化遗产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规模发布广。迁西境内所辖世界文化遗产——明长城达115㎞,共有敌楼240座和烽火台57座,从西向东,依次有龙井关、潘家口、喜峰口、铁门关、董家口、青山关、榆木岭等15处关隘。

二是生态状况良好。长城周边翠绿的山丘连绵起伏,景色甚是迷人。一年四季,长城景观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向往。

三是景观功能丰富。以长城为依托,迁西县通过自驾绿道、长城步道、生态廊道三条主线,打造出集长城度假、山水观光、文化游览为一体的长城文化产业集聚区,满足人们的游赏休憩需求。

(三)居民游憩资源概况

1.分析

迁西县按照建設“山水园林城”的思路,加快县城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2.69平方公里,人口已达到12.1万,全县城镇绿化率已达到43%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

2.评价

而以各乡镇为点,每个乡镇的主要居民游憩绿地以公园绿地、街旁绿地、滨湖绿地等为主,根据现场调研情况发现,各乡镇绿地整体分布均匀,但街旁公园绿地数量不足,绿色空间碎片化,缺乏连贯性,各绿地之间联系弱,不能很好地为各乡镇居民提供便捷、高质量的绿色游憩空间。

三、迁西文化景观遗产特质及保护措施

迁西居民大多沿袭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城镇化的渗透发展未来势必会给村落整体风貌与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在这样的现状背景下,亟须从文化景观视角下对迁西实行整体性保护,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性开发思路和策略。在完整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延续传统历史文化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迁西长城文化景观遗址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完整独立的景观风貌

迁西村落山水格局保留完整,四面环山,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河坑溪穿村走户,水系景观特征明显。在旅游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迁西仍延续着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等,保护着这份纯朴的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可以说迁西长城遗址是河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地的一片净土。

(二)自然环境与长城遗址和谐统一

迁西山水格局关系和空间形态随城市发展建设不断变化,遗产建筑与其周围农田、溪流、山地等自然环境亦保持着密切关联,记录着迁西不同年代的文化景观。正是这样的历史文化积淀,才营造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城乡景观。

(三)非物质文化景观资源丰富

迁西山川由于风景独到,历代都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的游览之地,因此留下了众多的文化传说、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同时,这些景区也都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佛、道、儒各自发展,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寺庙道观。这些文化资源又进一步增强了迁西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

四、结语

迁西文化的文化遗产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景观的保护离不开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框架。 自然生态和牧区环境是继续环境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方向。改善村庄的生活环境,了解自然环境,掌握传统建筑技术,培育农村自然生态循环生活系统,营造可持续粮食生产和生活环境的互动模式,即农业、建筑与自然的结合,确保城乡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云才.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图式语言及其传承[J].中国园林,2009(10).

[2]王云才,Miller P,Katen B.文化景观空间传统性评价及其整体保护格局:以江苏昆山千灯—张浦片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1(4).

[3]单霁翔.乡村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名城,2010(4).

[4]高雅玲.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5]Seco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 of Historic Monuments. International Charter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numents and Sites[Z].1964.

[6]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关注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景观[J].人文地理,2006(5).

[7]童明康.2008世界遗产保护·杭州论坛总结[J].杭州文博,2008(1).

[8]韩锋.文化景观:填补自然和文化之间的空白[J].中国园林,2010(9).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通讯作者:

张凯云,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保护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