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萍
63岁的梅汉霞与90岁的朱秀华是楼上楼下相处了30年的邻居。
朱奶奶是武汉人,家住武昌区白沙洲堤后社区。朱奶奶有一个女儿,已远嫁他乡。老伴1991年去世后,朱奶奶就一个人生活。2017年,朱奶奶患上了白内障,眼睛渐渐看不清东西。2018年,朱奶奶眼睛几近失明,连燃气灶、锅碗等都看不清放在哪里,吃饭成了一个难题。这天,楼上的邻居梅汉霞到朱奶奶家串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以后给朱奶奶送饭,这一送,梅汉霞就坚持了1年。
时间回溯到30年前。当时梅汉霞生了个儿子,在家休产假。朱奶奶每天都会上楼看看宝宝,和梅汉霞聊聊家常。一天,朱奶奶照常上楼和梅汉霞聊天,询问家里的近况,发现梅汉霞一直愁眉不展。在朱奶奶的再三追问下,梅汉霞才慢慢道出了担忧,家里条件不好,一家五口住在70平方米的房子里,老公要忙着上班,自己也马上休完产假,婆婆身体又不好,孩子太小没人照顾,这让梅汉霞犯了难。朱奶奶听后笑呵呵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正好退休在家也没什么事,只要你放心,孩子就放在我家,我帮你带。”从此,每天早上,梅汉霞上班前会把孩子送到朱奶奶家,下班后再把孩子接回家。
就这样,梅汉霞早出晚归,把儿子潘超寄养在朱奶奶那儿。小潘超的到来,也给朱奶奶增添了生趣,朱奶奶把潘超当亲孙子一样看待。给潘超喂奶粉、换尿布,照顾得无微不至。4岁的时候,潘超嘴馋喜欢吃零食,朱奶奶就像变戏法似的,从家里拿出各种零食。就这样,朱奶奶一直把潘超带到5岁。
如今,当梅汉霞了解到朱奶奶的情况后,就跟家人商量想照顾朱奶奶的生活。儿子说:“妈,还商量什么呀,照顾奶奶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从此,为朱奶奶准备饭菜、洗衣、打扫卫生等成为了梅汉霞的日常。
梅汉霞虽然也退休了,但还在原单位食堂里帮工,补贴家用。她每天早晨6点起床,到菜市场采购食材,然后就要赶去上班。由于朱奶奶每天起床比较晚,所以头一天晚上,梅汉霞会提前给朱奶奶送去面包或鸡蛋等早餐,然后准备好一暖瓶温水,中餐和晚餐在自己家做好后再送过去,一天不落。双休日她还要帮朱奶奶洗衣服、打扫衛生。
即使再忙,梅汉霞出门前都会想办法先解决朱奶奶一日三餐的问题。为了了解朱奶奶的口味偏好,头一天,梅汉霞都会问老人第二天吃什么,然后按照朱奶奶的喜好购买。考虑到自己家里的伙食比较油、不够软烂,不适老人胃口,梅汉霞每次都给老人开小灶。开始给朱奶奶送饭以后,为了不耽误送饭,梅汉霞尽量减少出门的次数。春节,一家人本来要去走亲戚,梅汉霞担心朱奶奶吃不上饭,特意把儿子留在家里给朱奶奶送饭。
梅汉霞照顾朱奶奶的事不胫而走,大家纷纷为她点赞。当有人称赞她是“敬老爱老,邻里和睦”的模范时,她笑呵呵地说:“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是朱奶奶帮助了我,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现在亲人有需要,我理所当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她给我带娃,我给她养老,应该的。”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