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玲
(思南县民族中医院,贵州 铜仁 565100)
子宫肌瘤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以40~50岁女性为高发群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疾病逐渐年轻化[1],是育龄期女性实施子宫切除术治疗首要病因。子宫肌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失衡存在相关性,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但其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不利于预后,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行子宫肌瘤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其中,参照组年龄29~51岁,平均年龄(38.79±4.27)岁,子宫肌瘤最大直径4~7 cm,平均为(4.21±1.34)cm;研究组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38.38±4.12)岁,子宫肌瘤最大直径3~8 cm,平均为(4.54±1.62)cm。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禁忌症;生育要求;反复脱器史;近期使用激素;不配合研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行常规检查、心理护理、健康知识宣教、病程观察等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系统护理干预:一般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恒温恒湿、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定期打扫房间,确保床单整洁、干净。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同时将患者病情发展告知患者,打消其恐惧心理,并向患者讲述手术必要性与存在并发症。
心理护理:患者在发生疾病时,往往伴随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沟通,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同时用于面对疾病,缓解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治疗[3]。
指导患者术后饮食,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清淡食物为主,促进消化,同时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护理,可采用播放轻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必要时实施镇痛药物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生活质量:分别在护理前、护理后使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应用系统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改善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调查结果(±s,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调查结果(±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50 2.82±1.05 4.43±1.82研究组 50 2.67±1.19 6.27±1.69 t/0.4851 7.0671 P/0.6847 0.0000
子宫肌瘤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系列病理变化使患者产生痛苦,同时在卵巢、子宫切除后伴随机体分泌变化,降低生活质量[2]。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疾病有关知识,认为在子宫切除术后,引发内分泌失调,对夫妻感情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焦躁、恐惧的心理,因此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实施科学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系统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的护理干预,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的特点,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与疾病特点[3],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达到最佳治疗状态。本次研究中,对50例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其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结果进行分析,系统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充分掌握疾病有关知识,消除恐惧心理,同时在环境护理与心理护理等方面加强管理,使患者重视护理的同时,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