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阅卷老师是从内容、表达、特征三个方面对考生的高考作文进行评价的,其中内容方面最重要的评判依据是“立意深刻”,表达和特征两个方面要依据内容评分情况酌情赋分。这说明高考作文不仅仅是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更是对考生面对现实问题时所具有的判断能力、辨析能力的深入考查,因此挖掘立意深度是提高作文水平、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根本途径。
结合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经验,笔者觉得大部分考生在写作时只注重举出与材料、话题相对应的事例,往往缺少对事例产生原因、问题解决方法的深入分析。这种堆砌事例的写作状态导致大部分考生的作文停滞在“描述性作文”的浅表层次上,不能让阅卷教师看到考生的思维深度,因此难以得到高分。那么,如何挖掘立意深度,提升作文成绩呢?下面给大家两点建议:
一、审题环节,要对材料内容进行对比辨析,凸显文章中心
在2018年高考中,全国新课标卷Ⅰ“世纪宝宝中国梦”、全国新课标卷Ⅲ“改革开放三部曲”、天津卷“谈‘器”等作文题目都在材料中对写作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或提示,考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对材料中提及的内容进行面面俱到、一一对应的事例填充,就会使作文陷入中心分散的流水账里。因此,在审题环节注重对所给材料进行对比辨析,从材料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入手,挖掘材料背后隐藏的思想核心,显得尤为重要。如在面对全国新课标卷Ⅰ和全国新课标卷Ⅲ的作文题目时,考生可以依据“时间”线索对所给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论是畅想“中国梦”的前景,还是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思想根源。考生在论述过程中要将这条思想主线提炼出来,作为分析事例、辨析道理的核心,在文章宏观层面的设计上,通過凸显文章中心,达到挖掘立意深度的目的。
二、论述环节,要深入剖析事例的因果关联,注重缘事析理
事例充实是一篇优秀作文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但是仅仅列举出相关事例并不符合“论述”的要求。“论述”是“叙述事例”与“分析事理”的综合表述,也就是要求考生缘事析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缘事析理呢?其实,只要在叙述事例现象(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产生这些现象(结果)的原因就可以达到缘事析理的目的。例如写作天津卷“谈‘器”这一作文题目时,考生可以围绕“国之重器”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在介绍邵逸夫、田家炳、叶嘉莹等名人的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促动他们用尽一生的精力和财力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思想动因,在于尊师重教的发展理念、奉献社会的道德操守和富国强国的家国情怀。在事例分析的微观层面上,通过缘事析理,达到挖掘立意深度的目的。
[作者简介]
付雨霓,任教于天津市市直属重点中学——天津市实验中学,全国优秀中学语文教师,天津市首届“学科领航教师”,在全国“语文报杯”教学大赛、全国“文学课堂”教学大赛、天津市“双优杯”教学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连续八年在《语文学习》上对天津高考试卷进行解析,辅导多名学生在国家级作文比赛中获奖,多次参加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