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张琦 张波
【摘要】目的:探究新產程标准对产程中剖宫产指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原产程标准的对照组(n=44)和行新产程标准的实验组(n=44),对比两组剖宫产指征及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相对头盆不称及胎儿窘迫等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p<0.05,宫内感染及社会因素比率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实验组,p<0.05,且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能有效改变剖宫产产妇的指征构成,减少剖宫产发生率,同时也会增加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关键词】新产程标准;剖宫产;分娩过程;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17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7-141-02
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重要的手术方式之一,由于现在多数产妇不能忍受自然分娩的痛苦,多会选择行剖宫产术分娩胎儿,因此目前医学领域中,如何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促进自然分娩一直是相关学者研究的课题。而合理的产程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干预,促进安全分娩,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8例产妇进行分组对比,旨在探究新产程标准对产程中剖宫产指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产妇,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3~38岁,均数(30.48±3.36)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6例;实验组年龄22~40岁,均数(28.69±3.57)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9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原产程标准管理,具体如下:(1)潜伏期:宫缩规律至宫口扩张在3cm以内且包含3cm,初产妇潜伏期延长16h,经产妇潜伏期延长8h。(2)活跃期:宫口扩张3~10cm,进入活跃期后宫口停止扩张大于2h为活跃期停滞。(3)相对头盆不称:临产后宫口无扩张,人工干预4h后,宫口继续无扩张。(4)胎儿窘迫:胎心监护图形为Ⅲ类或羊水Ⅲ度。(5)宫内感染:产时体温高于或等于38℃,中性粒细胞大于等于90%,白细胞计数大于等于15X109/L,并存在胎心过速现象。
实验组行新产程标准管理,具体如下:(1)潜伏期:宫缩规律至宫口扩张在6cm以内且包含3cm,初产妇潜伏期延长20h,经产妇潜伏期延长14h。(2)活跃期:宫口扩张6~10cm,宫缩正常,宫口停止扩张大于4h,活跃期停滞为宫缩不佳,宫口停止扩张大于6h。相对头盆不称:临产后宫口无扩张,人工干预4h后,宫口继续无扩张。(4)胎儿窘迫:胎心监护图形为Ⅲ类,羊水Ⅲ度可有可无。(5)宫内感染:与对照组产程标准相同。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录入spss21.0中进行分析处理,设定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转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对比
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相对头盆不称及胎儿窘迫等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p<0.05,宫内感染及社会因素比率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妊娠结局情况对比
对照组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实验组,p<0.05,且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相对头盆不称及胎儿窘迫等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p<0.05,宫内感染及社会因素比率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实验组,p<0.05,且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新标准产后出血及尿潴留高于原标准,可能与子宫收缩乏力、产程时间延长有关。
综上所述,新产程标准能有效改变剖宫产产妇的指征构成,减少剖宫产发生率,同时也会增加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故在新标准的实施中,医务人员应加强对产妇及胎儿基本情况的评估,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郑媛媛,邹丽颖,范玲.新产程标准实施后产程中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母儿预后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4):245.
[2] 杨芳讯.新产程标准对产程中剖宫产指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2).
[3] 李瑞玲.新产程标准实施对产程中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母儿预后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13).
[4] Zheng Y Y ,Zou L Y ,Fan L .[Indication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of intrapartum cesarean section after the new partogram applied].[J]. Zhonghua Fu Chan Ke Za Zhi, 2016,51(4):245.
[5] Wang D , Ye S ,Tao L ,et al. The impact of a new standard labor protocol on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J].Archives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 2017, 296(6):1085-1090.
[6] Ramazan B A ,Neriman C B ,et al.Effect of Maternal Age on Pregnancy Outcome and Cesarean Delivery Rat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Research, 2015,7(2):97-102.